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

2020-10-22 06:08姚琳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52期
关键词:通气护理人员剂量

姚琳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6)

ICU机械通气病人是指行通气治疗的重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应激反应明显,同时机械通气时间越长,患者呼吸自理能力越差,肺部感染、谗妄、乏力等并发症发生率极高,不利于临床治疗[1]。为改善患者治疗效果,需在患者通气治疗期间给予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避免病灶情况,以达到护理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本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1.37±6.24岁),观察组(42例,男24例,女28例,平均年龄41.69±6.39岁)。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通知书;(2)患者均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情况,并收治ICU行机械通气治疗;(3)患者无心肺肾脏等器官组织严重疾病。排除标准:(1)患者有吸氧障碍或呼吸机治疗障碍情况;(2)患者机械治疗依从性低或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镇静镇痛药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方法为:

1.2.1 成立集束化管理小组,有ICU护士长、护士及呼吸科专业医护人员组成ICU镇静镇痛集束化管理小组,共同制定临床集束化护理措施,并对ICU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培训。

1.2.2 唤醒护理,由于镇静镇痛药物多在夜间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护理人员需每日清晨提供唤醒护理,停止镇静镇痛药物注射,待患者完全苏醒后与患者沟通了解,了解患者临床病情发展,评估患者病情状况,便于后续治疗护理。

1.2.3 疼痛评估,为调整药物使用剂量,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定期采用CPOT疼痛量表评价患者机体疼痛情况,并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药物剂量调整。

1.2.4 呼吸机管理,由于机械通气治疗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自主呼吸,影响患者呼吸公猫,护理人员需在清晨指导患者进行自主呼吸,呼吸期间安抚患者情况,一旦出现呼吸不协调情况,需及时对应护理措施。待患者符合脱机条件后,可给予撤机。

1.2.5 早期活动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坐立运动、行走运动等,由护理人员做好活动记录,并根据患者机体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训练量。

1.3 疗效标准

收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1)临床指标从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药物使用剂量三个方面分析;(2)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谗妄、乏力、脱管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分析,患者临床指标情况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并发症情况采用x2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对照组(n=42),通气时间为(8.18±1.64)d,ICU治疗时间(10.42±1.83)d,药物剂量(327.83±47.24)mg;观察组(n=42),通气时间为(5.37±1.42)d,ICU治疗时间(7.16±1.65)d,药物剂量(241.47±28.37)mg;(通气时间:t=8.395,P=0.001;ICU治疗时间:t=8.574,P=0.001;药物剂量:t=10.157,P=0.001),经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药物使用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对照组(n=42),肺部感染3例、谗妄2例、乏力1例、脱管1例,并发症发生率16.67%;观察组(n=42),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2.38%;(x2=4.974,P=0.026),经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ICU患者治疗环境密闭,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临床治疗。采用镇痛镇静药物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缓解患者临床疼痛,但部分患者容易出现镇静过度,导致谗妄、镇静过度等情况,护理效果不理想[2]。因此,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需要给予对应护理措施,改善药物治疗安全性,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集束化护理是根据循证医学基础开展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其护理目的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风险,达到预期护理效果。对于通气治疗患者来说,临床护理路径为建立集束化护理管理小组,规范临床护理措施,通过唤醒护理、疼痛评估、呼吸机管理、早期训练等护理支持,能够促使患者了解疾病,认识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提高自我护理意识,能够充分信任临床护理人员,配合临床护理工作,提高药物剂量使用安全性[2]。同时,在治疗期间,患者能够尝试自主呼吸,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生理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达到护理效果[3-4]。此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药物使用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来说,采用痛镇静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通气时间,缩短患者ICU治疗时间,降低药物使用剂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通气护理人员剂量
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