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式氧疗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应用研究

2020-10-22 06:08吕家梅王苏兰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52期
关键词:血氧饱和度血浆

吕家梅,王苏兰*

(南医大二院17病区特需病房,江苏 南京 210011)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常见的一类急性冠脉综合征,多因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发病后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短时间内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吸氧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最主要的步骤之一,其能维持患者心肌持续输送氧气,延长治疗时间[1]。为提高患者吸氧效果,本院开展了一项研究,将滴定式氧疗应用于该病患者的护理中,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100例本院于2017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吸氧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37-71岁之间,平均年龄57.3±5.9岁)和滴定吸氧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35-70岁之间,平均年龄57.1±6.0岁),以上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临床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心肌酶谱及ECG确诊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②纳入患者胸痛发生时间不超过12h;③纳入患者均已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送医后存在明显缺氧,血氧饱和度<94%的患者;②合并支气管痉挛,需要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或长期氧疗的患者;③24h内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④因缺氧致心源性休克患者;⑤主动退出或一般资料缺失患者。

1.2 方法

1.2.1 通气方法

常规吸氧组患者给予其鼻管进行吸氧,调整吸氧速率4L/min,若患者血氧饱和度≤94%,则考虑以5L/min的速率急性通气;滴定吸氧组则持续性监测血氧饱和度,适当调节鼻导管氧流量,以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4%-98%,若患者因CO2潴留,每30min逐渐降低吸氧流,以保持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8%-92%,在48h内连续测定6h患者心肌酶谱,48h连续测定12h心肌酶谱。

1.2.2 护理方法

通常患者刚入院时通常因胸口疼痛等缘故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收治患者后需对其开展相关心理护理,通过积极开展沟通交流和心理疏导的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同时通过激励和列举以往成功案例的方式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从而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保持导管室相对安静卫生,建立静脉通道,准备除颤器、心脏起搏器以及相关急救用药。患者吸氧过程中开展相关宣教,宣教内容包括吸氧的操作方式以及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重要性。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1周/次的随访,对患者居家自信护理情况进行评估,并要求其于治疗后6个月前往医院接受复查。

1.3 疗效标准

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血浆BNP、LVEF水平以及6个月后患者存活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以上数据,患者血浆BNP及LVEF水平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存活率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比后可知,滴定吸氧组患者(n=50)经治疗后血浆BNP水平为(76.34±5.72)Pg/mL,LVEF水平为(67.98±7.76)%,上述患者均得以存活,生存率为100.00%;常规吸氧组患者血浆BNP及LVEF水平分别为(87.16±6.31)Pg/mL、(53.64±3.57)%,其中存活患者有45例,存活率为90.00%。经组间对比患者差异显著(t=9.125、11.870,P=0.001、0.001);(x2=5.263,P=0.022),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心内科疾病,此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严重,患者发病后在短时间内便可引起左心室前壁、心尖部、下侧壁、前间隔和二尖瓣前乳头肌梗死,初期患者会出现胸部不适、心悸、气急、烦躁等症状,并在短时间内出现全身症状、心律失常等危险症状,严重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

吸氧治疗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护理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有效的吸氧治疗可帮助患者维持血氧饱和度,增加心率,降低心输出量及每搏量,增加血管阻力。但经多年来临床护理可知,在常规吸氧治疗若患者长期维持一种吸氧水平,则可能导致心输出量减低,这反而会加重患者的冠脉内血流减少幅度,不利于后期手术的开展。因此需要在吸氧过程和中合理控制氧气吸入量方可实现吸氧的安全性[2]。本次研究通过将滴定式氧疗作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吸氧护理方式,通过为患者给予持续性监测血氧饱和度,保持血氧饱和度在目标范围内,进而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3]。经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滴定吸氧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吸氧组,而LVEF水平及生存率则明显高于常规吸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应用滴定式氧疗护理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并调节其血压和血容量的自问平衡,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

猜你喜欢
血氧饱和度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臬之吻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病房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