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法篆刻七十年大事记(1949-2019)

2020-11-06 05:07整理
中华书画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沈尹默钤印释文

□ 何 丽 整理

1949年

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挂牌。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指定武中奇书写。

陈毅市长聘沈尹默、吴湖帆等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1950年

7月,上海市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选举夏衍为主席,冯雪峰、巴金、梅兰芳、贺绿汀、赖少其为副主席。

方介堪刻成《上海各界人民爱国公约》印谱1册。

1951年

方约、方去疾辑吴让之、赵之谦、胡钁、吴昌硕印章成《晚清四大家印谱》4册,由宣和印社出版钤拓本。

陈巨来手书《安持精舍印话》21则。

12月4日,沈尹默手书《谈书法》一文,系统阐述了书法的发展演进和书写实践。

1953年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成立,聘请沈尹默、黄葆戉、吴湖帆、丰子恺等为馆员。同年,王福厂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宣和印社辑赵叔孺《二弩老人遗印》、王禔《福庵老人印集》、邓铁《散木印集》、方约《节盦印泥印辑》各1册。

高式熊辑《张鲁盦所藏印谱目录》1册4卷。

1955年

5月,沈尹默在《新民晚报》连载《书法漫谈》。

潘伯鹰撰《中国的书法》由(上海)四联出版社出版。潘伯鹰书《常用字帖》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书法研究》

《上海市青年宫书法篆刻师生作品选》

《历代书法论文选》

《历代印学论文选》

《晚清四大家印谱》

秋,“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筹备会”在上海成立。公推王福厂为主任委员,马公愚、钱瘦铁为副主任委员,张鲁庵为秘书长,常务委员还有王个簃、钱君匋、沙曼公。筹备会拟订并通过了《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组织缘起(草案)》、《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章程》和《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业务计划概要》。

1956年

8月3日,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赖少其为主任委员。

9月,“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筹备会”集体创作《鲁迅笔名印谱》2册,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鲁庵、马公愚、钱君匋、吴朴、高式熊、叶露园、单孝天、方去疾、沙曼公、钱瘦铁等73人参与,刻印132方。

1957年

1月,沈尹默《书法论》发表于《学术月刊》创刊号,全面地论述笔法、笔势、笔意。

5月22日,白蕉在《解放日报》发表《要重视书法和金石篆刻》一文,呼吁党和政府的文化部门支持上海书法团体的筹备成立。

1958年

沈尹默撰写《谈谈魏晋以来的主要几个书家》、《王羲之和王献之》与《书法的今天和明天》等文章。其《学书丛稿》刊载于《文汇报》。

1959年

4月17日,在第三届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毛主席接见上海书法家潘伯鹰。

6月,王福厂将自刻印章三百余方、《麋研斋印存》十余册捐赠给上海市文管会,入藏上海博物馆。

方去疾、吴朴堂、单孝天合刻《瞿秋白笔名印谱》1册,收印80方,沈尹默题签,唐弢作序,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60年

6月20日,上海中国画院成立。丰子恺任院长,王个簃、贺天健任副院长。聘请沈尹默、马公愚、吴湖帆、钱瘦铁、来楚生、白蕉、唐云等为画师。

沈尹默受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10月,钱君匋辑《豫堂藏印甲集》1册。

1961年

1月24日,“上海历代书画家作品展览会”在上海博物馆展出。

4月2日,潘伯鹰撰《北宋书派的新旧观》在香港《大公报》发表。

4月8日,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在上海博物馆成立。推选沈尹默为主任委员,郭绍虞、王个簃、潘伯鹰为副主任委员。

1962年

5月,上海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巴金为主席,丰子恺、沈尹默等为副主席。

7月,钱君匋刻《长征印谱》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收入44印。

12月,为庆贺沈尹默八十大寿,上海市文化局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沈尹默先生书法展览”,展出作品120幅。

1963年

10月,沈尹默《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上)》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影印出版。

秋,西泠印社召开六十周年庆祝大会,张宗祥任社长,上海王个簃等五人任副社长。上海的理事有方去疾、高式熊、钱君匋、程十髮。

11至12月,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组织了第一次中国书法家代表团访问日本,团长为陶白,潘天寿、王个簃、顾廷龙参加,推动了中日书法交流。

1964年

9月,日本“丰道春海书道展”在上海开幕,沈尹默、丰子恺、王个簃等出席。

5月,沈尹默《二王法书管窥》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影印出版。

1966年

8月,因“文革”原因,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停止办公。

12月16日,上海市领导陈丕显、魏文伯邀请本市书画界人士丰子恺、王个簃、林风眠、张乐平、沈迈士、吴朴等20余人,座谈书画篆刻艺术如何更好地反映时代精神,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诸问题。

1971年

1月21日,工农兵业余书法爱好者座谈会在上海东方红书画社(今上海书画出版社)召开,由编辑出版组副组长周志高主持,拉开“工农兵书法作者通讯员活动”的序幕。通讯员活动一两个月一次,延续至文革结束。

6月1日,沈尹默在上海去世。

1972年

上海东方红书画社易名上海书画社,公开征集社名题字,方去疾书写的“上海书画社”获全票通过。

5月,方去疾等组织老中青印人用简化字创作《革命样板戏唱词选刻·新印谱》第一集,由上海书画社出版。

1973年

1月,《人民中国》日文版刊登“现代书法作品选”专辑,发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2l位书法家的作品,其中上海有沈尹默、周慧珺、林仲兴、胡考、张晓明、刘小晴、张彼德、陈志林等8人作品,引起书法界瞩目。

10月,上海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书法展览”。

11月20日,上海中国画院主办的“上海市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会”在上海美术展览馆举办。

1974年

上海与日本大阪结成友好城市,联合举办首届书法篆刻展览。

4月,周慧珺书《鲁迅诗歌选行书字帖》由上海书画社出版,发行量逾100万册。

1976年

陈巨来《安持精舍印存》由香港文友堂书局出版,收印约400方。

1977年

6月,上海书画社出版《书法》杂志试刊号。

9月,胡铁生刻《工业学大庆》印谱由上海书画社出版。

1978年

2月3日,上海书画社改名为上海书画出版社。

3月,沈尹默论文结集为《书法论丛》,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8月,《书法》杂志(第1期)由上海书画出版社正式刊行,年内共出3期。

1979年

5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创办《书法研究》杂志。

5月29日,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恢复活动。

9月20日,上海《书法》杂志举办“全国群众书法征稿评比”,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作品40幅。百幅优秀作品于10月14日在上海展出。

秋,西泠印社成立七十五周年大会召开,沙孟海当选社长,上海王个簃、方去疾、钱君匋、程十髮等当选副社长。

1980年

5月,由上海《书法》杂志发起的“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在沈阳市举行,上海40人作品参展。

6月,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召开,选举宋日昌为主席,王个簃、谢稚柳、方去疾为副主席,聘请郭绍虞为名誉主席。

10月,方去疾编订《明清篆刻流派印谱》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1981年

5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选举舒同为主席。上海郭绍虞、王个簃、宋日昌为名誉理事,谢稚柳、周慧珺、周志高等为理事。

10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书法》杂志在浙江绍兴举办“中国书学研究交流会”,即第一届全国书学讨论会。

11月,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改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

1982年

2月,由团中央发起举办的“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获奖作品在北京展出。上海沈培方、许为、王鸣文、朱晓东获一等奖。

1983年

3月,上海《书法》杂志举办“全国群众篆刻征稿评比”,从四千件来稿中评出百件优秀作品,其中一等奖10名,上海印人江成之、陈茗屋、陈辉获得一等奖。

9月21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为华笃安先生家属举行捐赠授奖仪式。华笃安收藏的明清篆刻流派印章1500余方捐献给政府。

1984年

3月31日,上海博物馆举办明清书法篆刻展览,展出近70件书法、近百方篆刻作品。

4月18日,为纪念上海、大阪结为友好城市十周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上海-大阪书法篆刻展览”。

1985年

4月,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启功为主席,上海方去疾等为副主席,王个簃、宋日昌为名誉理事,周慧珺、韩天衡、周志高为理事。

9月,韩天衡编《历代印学论文选》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1986年

7月16日,“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在北京开幕,上海潘良桢、黄连萍(篆刻)获评获奖作品,许宝驯、乐心龙、吴福宝、沃兴华、杨耀扬、陈岚、王梦石、徐庆华(篆刻)获评优秀作品。

10月12日,“全国第二届书学讨论会”在山东掖县召开。上海近十人参加。

1987年

4月9至10日,中日书法讨论会、中日兰亭书会在浙江绍兴举办。上海顾廷龙、方去疾、周志高、谢稚柳、张森5人应邀参加。

5月,《书法》杂志创刊十周年,举办全国中青年“书苑撷英”征稿评比,评出优秀作者37人。

8月13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办的“中日书法学术交流会”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

1988年

1月16日,“沪苏20人书法篆刻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上海作者有乐心龙、沃兴华、吴福宝、金仁敏、王复耕、潘良桢、沈培方、刘一闻、袁雪山、吴颐人。

5月,“首届上海篆刻大奖赛”举办。吴承斌获特等奖,徐谷甫、吕少华获一等奖。

10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和中共上海市教卫党校筹备的《书坛耆宿——上海70岁以上著名书法家艺术资料》录像开拍,摄制了王个簃、王蘧常、谢稚柳、顾廷龙、钱君匋、叶露园、李天马、胡铁生、翁闿运、赵冷月、任政、胡问遂等12位著名书法家挥毫的场景。

1989年

4月8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上海文艺会堂召开,大会通过修改后的章程,并更名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选举谢稚柳为主席,方去疾、张森、周慧珺、赵冷月、韩天衡为副主席,聘请宋日昌为名誉主席。

8月,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上海黄连萍(篆刻)获二等奖,潘良桢、刘一闻、方传鑫、袁建新获三等奖。

1990年

5月19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书法篆刻与上海”学术报告会在上海文艺会堂召开。

5月26日,在“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中,上海包萍俊、徐正濂(篆刻)、夏宇(篆刻)获优秀作品。

1991年

10月24日,在“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中,上海周思言(书法)、杨耀扬(书法)、刘葆国(篆刻)获奖。

12月10日,韩国东方研书会会长金膺显首次来沪访问。

1992年

2月18至20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举行建会30周年庆祝活动,包括以下四项内容:中日书法展览;中日碑帖鉴赏学术研讨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书法藏品展览;《上海书协卅年》作品集出版。

3月15至19日,在“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中,徐正濂(篆刻)获奖。

1993年

秋,西泠印社九十周年社庆大会召开,选举赵朴初为社长,上海方去疾、钱君匋、程十髮、韩天衡等为副社长。

11月11至15日,“全国第四届书学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上海水赉佑获一等奖,白鹤获三等奖。

陈巨来 徐同宪印(附边款)

王福庵 惟庚寅吾以降(附边款)

韩天衡 寿与山齐(附边款)

徐庆华 澄清天下(附边款)

单孝天 乐此不疲(附边款)

陈茗屋 绿水青山(附边款)

邓散木 柴子英印(附边款)

来楚生 伽蓝尊者像(附边款)

吴朴 王孝玉考藏金石书画印(附韩天衡补边款)

12月18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谢稚柳书法奖提名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被提名作者10名:张伟生、陈志浩、曾明、丁申阳、孙敏、杨耀扬、袁建新、刘庆荣、徐庆华、周斌。

1994年

10月4至10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市政协、上海市文化局等单位主办的“胡问遂书法艺术回顾展” 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10月25日,《书法》杂志、《中国书法》杂志、《书法报》联合主办“’94书法批评年会”。

1995年

10月13日,由上海东方书院和《书法研究》编辑部主办的“赵冷月书法艺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11月23日,“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在北京开幕。丁申阳获三等奖,黄连萍(篆刻)获提名奖。

12月,“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在北京举行。上海蒋元林、张铭(篆刻)、黄连萍(篆刻)获奖。

1996年

6月11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第二次中日书法绘画作品邀请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

1997年

6月6至15日,为庆贺上海博物馆新馆落成,由日本书艺院和大阪日中恳话会联合主办的“中日书法名家展·九七日本书艺院展”在上海博物馆举行。

12月9日,复旦大学、刘海粟美术馆主办的“王蘧常书法展”在刘海粟美术馆展出。

1998年

7月,“单晓天书法篆刻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

9月22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举行第四次会员大会。选举周慧珺为主席,韩天衡、王伟平、张森、张晓明、吴建贤为副主席。会议提出“振兴上海书法”的口号。不久,沃兴华任代秘书长。

10月17至22日,上海文史研究馆、上海中国画院等单位主办“来楚生书画篆刻遗作展”,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展出。

1999年

6月18至29日,在“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中,上海黄连萍(篆刻)获奖。

10月13至17日,“’99上海市书法篆刻系列大展”举行,包括上海近现代书法名家作品展、上海市书法展、上海市篆刻展、上海市青少年书法篆刻展、夕阳红·上海市老年书法展。

上海师范大学开设书法专业本科班,首届招生20名。

2000年

3月25至92日,“《中国书法》杂志年展(上海展)”和“上海青年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展出。

9月,在“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中,上海徐正濂(篆刻)、徐庆华(篆刻)、张卫东获奖。

12月20日,中国书法家协会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沈鹏当选主席,上海周慧珺当选副主席。

2001年

8月9日,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新世纪首届上海市书法篆刻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

10月,韩天衡受命为出席上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20个国家和地区元首篆刻姓名印章,由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赠送各位领导人。

2002年

1月18至24日,“中国现代书法20人展”在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举行,上海赵冷月、周慧珺的作品参加展览。

9月7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在青岛颁奖,上海黄连萍获创作奖,水赉佑《宋代帖学研究》获理论奖,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经典》、《书法》杂志获编辑出版奖。

2003年

3月18日,由江苏省书协、上海市书协联合主办的“上海-江苏书法篆刻作品交流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

8月22日,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走向当代——2003年上海市书法篆刻大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

孙慰祖 意气所寄(附边款)

钱瘦铁 陈宗汉金石长年(附边款)

2004年

2月25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第五次会员大会举行。周慧珺连任主席,王伟平、刘一闻、吴建贤、张淳、张森、张晓明、周志高、洪丕谟、韩天衡、钱茂生、童衍方、戴小京当选为副主席,戴小京兼任秘书长。

方介堪 刘印怀字殷庄(附边款)

钱君匋 宝石浮图(附边款)

12月21日,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和《书法导报》联合主办的“当代优秀中青年书法家上海提名展”在朵云轩开幕。

2005年

11月28日,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借古开今——临摹与创作:2005上海市书法篆刻大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

徐正濂 饥食困眠(附边款)

刘一闻 女娲补天(附边款)

张炜羽 闭门即是深山(附边款)

12月1至17日,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张海当选为主席,上海周慧珺被聘为顾问。

2006年

2月,由东京国立博物馆、朝日新闻社、上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中日古代书法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举行。

4月12至13日,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周慧珺连任副主席。

12月16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在合肥颁奖。上海徐正濂获艺术奖三等奖,孙敏获理论奖三等奖,潘善助获教育奖三等奖,《上海图书馆珍本碑帖丛刊》获编辑出版奖一等奖,《书法》(2006年合订本)获编辑出版奖二等奖,《中国书法博导丛书》《篆刻技法图典》获编辑出版奖三等奖。

来楚生 祝逸亭印(附边款)

沙曼翁 大治之年(附边款)

12月,《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十册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十位书法家为:吴昌硕、沈曾植、李叔同、沈尹默、王蘧常、来楚生、潘伯鹰、白蕉、谢稚柳、陆俨少。该书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2007年

1月11日上午,“海派书法晋京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6月21至25日,“海派书法晋京展上海汇报暨2007年上海市书法篆刻大展”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参观展览后指出,书法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希望上海书法家要为传承书法艺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挖掘城市文化底蕴、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文化名片作贡献。

2008年

11月10日,闵行区七宝镇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12月29至30日,上海市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海派书法国际研讨会”。

2009年

5月23日,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纪念谢稚柳百年诞辰暨海上已故名家书法展”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

10月28日,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汇报》社、松江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平复帖》杯国际书法大赛、“《平复帖》暨二陆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松江开幕。

12月,“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在河南平顶山市颁奖。上海《书法》杂志获编辑出版奖二等奖,《二十世纪书法研究丛书》《篆刻三百品》获编辑出版奖三等奖。

2010年

7月3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八届刻字艺术展”在上海浦东图书馆开幕。

9月10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举行。选举周志高为主席,童衍方、张淳、刘一闻、戴小京、徐正濂、孙慰祖、张伟生、李静、丁申阳、宣家鑫、徐庆华为副主席,戴小京兼任秘书长。聘请周慧珺为名誉主席,韩天衡为首席顾问。

2011年

11月3日,“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上海展区)”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上海张丰、杨贤淼书法获奖,张新峰获奖提名。同时举办了“海派书法百年百家作品展”。

12月23日,为纪念上海美专建校100周年暨白蕉105年诞辰,“挥洒云间——白蕉书画纪念展”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

2012年

5月8日,“金石同古——方介堪、方去疾昆仲艺术纪念展”在锦江小礼堂举行。

8月27日,“上海首届全国书法篆刻双年展”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

2013年

4月11日,“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在浙江绍兴颁奖。上海陈一梅获理论奖二等奖。

5月23日,上海海上印社注册成立,陈佩秋担任社长,韩天衡、吴子建、童衍方、刘一闻、徐云叔、陈茗屋、陆康担任副社长。

10月19日,首届上海书法艺术节各项活动——“第二届平复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暨“大字书法国际邀请展”、“联合国官员及中国外交官书法邀请展”、“中国书法如何走向世界国际论坛”在松江美术馆开幕。

2014年

5月9日,上海市文联和华东师范大学合作成立“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

9月10至13日,“海上印坛百年”系列活动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举行,内容包括“近现代海上篆刻名家作品展”、“海上篆刻名家作品鉴赏会”和“近现代海上篆刻学术研讨会”。

9月30日,“来楚生诞辰110周年作品纪念展”在上海笔墨博物馆举办。

2015年

1月28至29日,“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在河南安阳召开。上海王德彦、俞海滨获优秀论文奖。

4月21日,“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在浙江绍兴颁奖。上海韩天衡获艺术奖,水赉佑、崔尔平、顾琴获理论奖三等奖。

6月起,“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七十年书画印展”先后在浙江、湖北、上海、澳门、云南、山东等多地举办。

7月,“海上书法”被列入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周慧珺、韩天衡被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

8月10日,“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在北京开幕,上海王玺获优秀作品奖。

2016年

12月1日,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任政诞辰百年书法展”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开幕。

12月7日,由上海市文联、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上海市第九届书法篆刻大展”举行。

2017年

7月,海上印社举办“海上风华——方去疾及韩天衡、陈茗屋、吴子建、刘一闻师生艺术展”。

11月5日,由上海市文联、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等单位主办的“正大气象——纪念胡问遂100周年系列活动”在中华艺术宫举行。

12月15日至16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十一届书学讨论会”在上海浦东召开。

2018年

4月18日,“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在浙江绍兴颁奖。上海水赉佑《苏轼书法史料集》、王晓光《秦汉简牍具名与书手研究》获理论奖银奖,王玺获创作奖铜奖。

9月2日,“十届廿年——上海市书法大展的历史沿革与未来走向”论坛在上海市文联举行。

10月26日,“祖帖故里,云间墨韵——上海松江书法晋京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11月11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选举丁申阳为主席,张伟生、李静、宣家鑫、徐庆华、晁玉奎、潘善助、张索、田文惠、张卫东为副主席,潘善助兼任秘书长。聘请周慧珺、周志高为名誉主席,韩天衡为首席顾问。

2019年

1月1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华东师范大学和《书法》杂志社主办,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大学生篆刻大展”在上海图书馆举行。

5月21日,“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开幕。

9月25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海上书法篆刻七十年特展”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开幕。

谢稚柳 录李白诗四首(附局部) 纸本 1976年释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丙辰冬日,李白诗。稚柳。钤印:谢稚柳(白) 壮暮斋(白)

白蕉 曾巩、王安石诗 18×50cm 纸本释文: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向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偶向松间觅旧题,野人休诵北山移。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不自知。复翁白蕉。钤印:复(朱) 翁(朱) 大吉(朱)

程十髮 《韩天衡印选》序 48×29cm×2 纸本 1984年释文:印学一道,所谓食古,古至三代古鉨;又谓化今,时至悲庵、缶庐。中间上下三千岁,千变万化,光怪陆离。我爱天衡之印,食古而能化今,非三代,非今世,独具雄、变、韵之长。雄者,气格壮伟之谓也;变者,立异出新之谓也;韵者,回味无穷之谓也。读其印作,以盘错搏扬为宗旨,以奇反正,奇中寓平,动中寓静,一反故常,自成面目。沙孟海老人评其篆刻“为现代印学开辟一新境界”,诚为的论也。缘于天衡印作自出机杼,纯属新声,故当今海内、域外艺坛名硕,多乐于读其印、求其印、用其印,影响堪称钜矣!天衡多才艺,书画文章皆有古有我,著述出版者有《中国篆刻艺术》《中国印学年表》《印学三题》等多种。英年造就已如此,可嘉也。是为之序。甲子冬日,程十髮。钤印:十髮(朱) 程潼(白) 凤肖形(朱)

朱复戡 节录《西岳华山庙碑》 140×41cm 纸本释文:岩岩西岳,峻极穹苍。奄有河朔,遂荒华阳。触石兴云,雨我农桑。资粮品物,亦相瑶光。西岳华山庙碑。百行。钤印:义方朱鉨(白)

胡问遂 柳色莺声五言联 133×33cm×2 纸本释文:柳色烟中远;莺声雨后新。胡问遂书。钤印:会稽胡氏(白) 胡问遂印(白) 家邻三味书屋(朱)

谢稚柳 但挂偶题七言联 137×34cm×2 纸本 1996年释文: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天衡老弟正。丙子初夏,壮暮翁谢稚柳书东坡句。钤印:谢稚柳(白) 丙子八十七(朱)

邓散木 知足能忍四言联 109×26cm×2 纸本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藏释文:知足常乐;能忍自安。□初先生属正。粪翁。钤印:粪翁(白) 芦中人(白) 自致亭长(白)

钱君匋 天上人间七言联 129×31cm×2 纸本 1993年释文:天上风云原一瞬;人间成毁不须惊。癸酉岁朝,钱君匋八十有八。钤印:君匋(白) 豫堂(白)

吴湖帆 岂能已分七言联 135×32cm×2 纸本释文:岂能文字成狂饮;已分江潮寄此生。畴人先生,吴湖帆。钤印:吴湖帆(白) 倩庵书印(朱)

曹简楼 节临石鼓 132×48cm 纸本 1993年款识:节临石鼓。癸酉冬月,八十一叟简楼。钤印:通州曹氏(白) 简楼(朱)

丰子恺 毛主席《菩萨蛮·大柏地》 104×51cm 纸本释文: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村前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毛主席《菩萨蛮·大柏地》。丰子恺书。钤印:石门丰氏(白) 缘缘堂(朱)

洪丕谟 游于艺 137×69cm 纸本 2002年释文:游于艺。壬午秋晚。洪丕谟挥试新制上品羊毫大笔。钤印:丕谟之鉨(白)

高式熊 苏东坡诗 136×33cm 纸本 1988年释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东坡诗。戊辰四月,高式熊。钤印:式熊(朱)

顾振乐 万里九州十言联 133×21cm×2 纸本 1985年释文:万里江山,重见尧天舜日;九州草木,共沾时雨春风。国庆三十六周年纪念日,书之以表兴怀。蓏迟阁主人乐斋顾振乐时年七十有一。钤印:乐斋之印(朱白相间) 顾振乐印(白) 蓏迟阁(朱) 康宁(白)

乐心龙 孟浩然诗一首 134×34cm 纸本 1996年释文: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庭)。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福宝兄教腕。丙子阳春,乐心龙书。钤印:心龙(白)

郭绍虞 毛主席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93×28cm 纸本释文: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毛主席《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词。郭绍虞。钤印:绍虞私印(白)

黄葆戉 毛泽东主席和柳亚子先生律句 138×72cm 纸本 1966年释文: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毛泽东主席和柳亚子先生律句。乙巳秋八月,黄葆戉书。年八十有七。钤印:长乐葆戉(白) 青山老农(朱) 永春堂(朱)

来楚生 鲁迅先生诗 73×36cm 纸本释文: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鲁迅先生诗,为天衡同志书。安处。钤印:初昇印信(白)

潘伯鹰 节录《东观馀论》一则 66×26cm 纸本释文:钱镇州诗虽未脱五季馀韵,然回旋读之,故自娓娓可观。题者多云:宝子弗知何物。以予考之,乃迦叶之香炉,上有金华,华内乃有金台,即台为宝子,则知宝子乃香炉耳。伯鹰书。钤印:潘君(白)

任政 毛主席《十六字令》三首 120×30cm 纸本释文: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毛主席《十六字令》三首。兰斋。钤印:任政之印(白) 兰斋(朱) 毛泽东思想万岁(白)

潘天寿 诗二首 174×47cm 纸本 1927年释文:谷中有芳草,春来发华姿。馨芬盈石涧,碧水绿离离。幽生谁采摘,荐祀与荐(饥)。托根水石间,赋□□□□。春来原上草,茁茁胡离离。其锄复其锄,蔓蔓恐(多)滋。多滋非不除,草长豆苗萎。雪 杨先生方家。“托”上夺“饥”,“恐”下夺“多”。丁卯岁暮,阿寿。钤印:阿寿(白)天授(白)

潘学固 毛主席《登庐山》 137×60cm 纸本 1965年释文: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毛主席《登庐山》诗。一九六五年初夏,潘学固恭草。钤印:潘学固(白) 书犹未老(朱) 兴无灭资(朱)

沈尹默 毛主席《念奴娇·昆仑》 99×54cm 纸本 1964年释文:毛主席《念奴娇•昆仑》词。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一千九百六十四年六月五日。沈尹默。钤印:有竹人家(朱) 沈尹默印(白) 长寿(朱)

沙曼翁 潭水松风五言联 纸本 1978年释文: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岳武穆句。寐翁年六十三。钤印:寐翁私印(白) 苦荼(朱)

高式熊 独立往看七言联 纸本 2018年释文:独立千载谁与友;往看万壑争交流。戊戌三月,高式熊书,时年九十六。钤印:式熊(朱)

沈子丞 黄山记游诗 25×105cm 纸本释文:一入黄山景便奇,百泉垂练万峰黎。明朝飞上天都去,不踏云间百步梯。仙人削出铁芙蓉,迎面朱砂峰蔽空。中有清泉沁肺腑,从容亭上且从容。古木槎枒藤满径,半山腰里半山寺。老僧不念佛弥陀,浪说山中琐屑事。桃花水发桃花溪,溪上游人眼欲迷。借问曙光亭上路,山童遥指树梢西。天都仰望危乎高,掩带松萝分外娇。欲向鲫鱼背上去,狂风徂我摘仙桃。欲跨莲花最上头,先教曲折下山沟。千寻削壁鸟难渡,大石当空猿亦愁。千岩万壑参差起,半入晴空半入云。磴道迂回行不尽,飞流时作老龙吟。残月西徂天将明,十八罗汉醉未醒。须臾日出红满天,群岫晓临明镜边。黄山记游诗,录应相如同志属书。之厚。钤印:沈子丞(白)

翁闿运 粉碎四人帮后初春感怀一首 34×101cm 纸本 1977年释文:一声大地震春雷,千树万花逐艳开。老干经霜弥有劲,新枝得雨欲成材。阳光普照寻常事,妖雾阴沉暂作灾。放眼遥瞻高峻处,长林密茂正崔嵬。粉碎四人帮后初春感怀一首。闿运草。钤印:翁闿运印(白)

马公愚 毛主席为女民兵题照 98×51cm 纸本释文: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妆。毛主席为女民兵题照。马公愚敬书。钤印:公愚书画(白) 耕石簃(朱)

苏局仙 山水天地七言联 100×22cm×2 纸本 1985年释文:山水外不多可乐;天地间尽是有情。乙丑仲秋月中浣,南汇百三岁盲翁苏局仙。钤印:局仙之印(白) 期颐后作(朱)

唐云 菰米菊花七言联 112×21cm×2 纸本释文:菰米熟来连日雨;菊花香过小春天。杭人唐云。钤印:唐云之印(白) 大石翁(朱)

王蘧常 录黄山谷题严子陵钓滩诗 112×35cm 纸本 1984年释文:平生久要刘文叔,不肯为渠作三公。能令汉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丝风。甲子仲冬,录黄山谷题严子陵钓滩诗。王蘧常时年八十有五。钤印:王蘧常印(白) 欣欣老人(白) 特健药(朱)

王福厂 节临《兮田盘》铭文 127×31cm×4 纸本 1942年款识:节临《兮田盘》铭文。福厂王褆。节临《善夫克》鼎文。福厂王禔。节临《邾公华》钟文。福厂王禔。壬午九月,节临《它敦》文奉五昌先生法正。福厂王禔。钤印:王禔私印(白) 福厂六十后所书(朱) 古杭(朱)

吴建贤 青松威凤五言联 135×67cm×2 纸本 1991年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藏释文:青松寒不落;威凤高其翔。辛未季冬,海上吴建贤书。钤印:海上壶客(朱) 吴建贤印(白)

叶潞渊 谦受公生三言联 96×19cm×2 纸本 1985年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藏释文:谦受益;公生明。《书》曰:谦受益,满招损,故谦卦六爻无不吉,无不利。曾见吴氏穀人书此小联极精雅,今录之。《荀子》:“公生明,偏生暗。”故诸葛为相,开诚心,布公道。乙丑重九后五日,潞渊叶丰作篆。钤印:叶丰私印(白) 潞翁(白) 叶(朱) 寒碧居(朱)

王个簃 道人游子七言联 121.5×20cm×2 纸本 1985年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藏释文:道人自识渊鱼乐;游子好为天马道。天衡世好大雅嘱书,为集石鼓文七言联语请正之。乙丑中秋节,海门王个簃时年八十有九岁。钤印:启之(朱) 个簃(白) 学到老(白)

赵冷月 苏轼《和王晋卿题李伯时画马》 135×51cm 纸本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藏释文:督邮有良马,不为君所奇。顾收纸上影,骏骨何由归。一朝见萦策,蚁封惊肉飞。岂惟马不遇,人已半生痴。苏轼《和王晋卿题李伯时画马》。赵冷月。钤印:赵冷月印(白) 晦翁(朱) 吾乡蒲翁以篆分入草(朱)

朱东润 陆游《清商怨·葭萌驿作》 35×139cm 纸本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藏释文:江头日暮痛饮。乍雪寒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清商怨一首,此放翁重过葭萌词也,愿与读者共商之。东润。钤印:朱世溱印(白) 东润翰墨(朱)

章如奭 杜荀鹤《送人游吴》 50×137cm 纸本 2005年释文: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不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写姑苏景色如见,今则无复春船夜市矣。乙酉冬至,长洲章如奭于海上,年七十有九。钤印:长洲章氏(白) 如奭(朱) 人长寿(朱)

赵冷月 李白《草书歌行》 纸本释文: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辞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幛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贵(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李白诗,书奉天衡兄教。冷月。钤印:赵冷月(白) 鸳湖(朱)

张大壮 一衣带水 89×32cm 纸本释文:一衣带水,古往今来,从兹年年,藤花烂漫。大壮。钤印:大壮(朱)

陆俨少 屈原《九歌》(之一) 33×647cm 纸本 1975年

陆俨少 屈原《九歌》(之二) 纸本 1975年

猜你喜欢
沈尹默钤印释文
本期拉页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担当
沈尹默义助李大钊之子
浅谈印章识别对书画鉴定的作用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沈尹默的独特“拜师”法
此公字很值钱
水墨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