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点

2020-11-07 05:10皮世平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劳动教育新时代

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应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构建体现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学校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建立在劳动教育的基础之上,否则教育将无从谈起。劳动,这是渗透一切、贯通一切的东西。”长期以来,由于大多家庭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太过溺爱,没清醒地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怕孩子吃苦受累,事无巨细均由父母包办,从而导致孩子劳动意识淡薄、动手操作能力低。同时,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因此,《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出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点。

一、劳动教育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与劳动教育,强调“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劳动教育成为教育界、学术界研讨的热点问题。

二、劳动教育回归了育人本真

从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看,劳动教育几经变革,经历了初具形态、曲折发展、全面探索、忽视弱化、回归本质五个发展阶段,呈现的基本特征是: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由政治性、工具性转向人文性;劳动教育内容由生产劳动转向社会实践;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从无到有、从笼统到具体;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由忽视转向重视。

从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必要性看,劳动教育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需要,是培育学生尊重劳动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激发学生勇于创造精神的必然要求。

从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看,劳动教育为推动学校劳动教育取得实效,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持“四个回归”,即回归本真,坚持劳动教育的育人视域;回归生活,坚持劳动教育的生活视域;回归智趣,坚持劳动教育的成长视域;回归梦想,坚持劳动教育的创新视域。

三、劳动教育完善了课程体系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因此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完善了新课程体系:

(1)新时代小学构建劳动教育体系,有利于贯彻党的劳动教育政策,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有利于提升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水平。

(2)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实际,从校内劳动 、家务劳动 、社会劳动三方面进行规范。

(3)明确劳动教育内容体系。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形成各年级劳动教育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有机整体。

(4)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作体系。劳动教育仅靠学校是不行的,必须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统筹与协调,明晰三者的任务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建立协同机制,成立劳动教育工作小组,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联动。

(5)构建劳动教育保障体系。首先,要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其次,保证劳动教育经费投入。最后,要加强劳动基地建设。

(6)构建劳动素养评价体系。根据各校实际,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专项活动,表彰劳动能手。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选动作和规定动作相结合,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四、劳动教育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景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因此,劳动教育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

1.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和对象世界,唯物史观正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唯物史观出发,指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其中,“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等重要论述包含着对劳动价值的科学阐发。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从分析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生产关系入手,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即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地发展。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此后,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不断丰富,涵盖德、智、体、美、劳等方面。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应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构建体现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科学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奚春皓)

作者简介:皮世平,深圳市宝安区上屋小学。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劳动教育新时代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