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促成长的实践案例研究

2020-11-07 05:10周妙琴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谈心陪伴

摘要: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立德树人的最早阵地。学校主智,家庭主德,家校共育需要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建立起一座和谐、协作的连心桥,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孩子才能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谈心;携手;陪伴

习近平主席曾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作为班主任如何实现家校共育,创造一个共赢呢?

一、促膝谈心,走进孩子心灵世界

家访,是让教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分析和理解;是沟通教师、家长和学生心灵的桥梁,结成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因为家庭是孩子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家长会有最充足的时间教育和影响孩子,从孩子的成长教育来看,首先是家庭教育和父母,然后才是学校教育和教师。

【案例1】我班学生小红。开学初,不怎么爱学习,上课爱讲话、搞小动作,不能静下心来搞学习。笔者找其谈话,她总是沉默不语。笔者感到疑惑不解,并决定进行家访。与其妈妈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沟通和交流,得知这个孩子是单亲家庭,在孩子小的时候爸爸发生意外身亡了,只靠妈妈外出打工,她平时跟哥哥一起生活,自己料理生活,从小学高年级起就不爱学习。

言谈中,她的妈妈不禁流下了无奈的眼泪。笔者知道这个学生的情况后,也深表同情,多次找她交心谈心,给她细致的关爱,生活上常常嘘寒问暖;学习上多表扬、鼓励她,也会把一些儿童著作送给她看,并与她交流阅读心得。后来,她交作业的次数渐渐多了起来,她妈妈也经常打电话鼓励她。她正向着好的方面转变呢!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孩子所处家庭的环境,父母的素质,父母教育的态度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为了充分了解情况,对促进孩子成长提出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要做的关键一步就是走进孩子的家庭,进行有目的性的家访。

二、家校携手,关注孩子心灵成长

心理学家指出: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都影响着儿童个性与发展。家庭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不良的教养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比如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任性、自私、无责任感等,这类孩子认为父母给予的所有事物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某种物质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做出一些不良行为。

【案例2】有一天,小A放学后到校门口的小店里偷偷地拿一支铅笔,被小店老板在监控视频里发现了。几经周折,小店老板找到了笔者,并将视频发给笔者看,希望笔者批评教育孩子。小店老板离开后,我紧接着与小A爸爸联系,用平和的语气询问孩子是否在家,有事需要向孩子了解情况。

电话里孩子诚实地承认了错误,接着笔者私下提前跟小A爸爸沟通,希望他配合笔者一起共同教育。他们父子俩到学校后,笔者将视频再次播放给小A看,让他明白这是一种偷窃的行为,是违法的。笔者耐心与孩子讲道理、摆事实,使孩子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明白做错事是要自己承担后果的。笔者引导孩子打开电话手表后,独自一人到校门口的小店找店老板道歉,孩子勇敢地向店老板承认了错误。

事后,笔者跟小A爸爸解释让孩子如此做的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在孩子从学校办公室走到校门口这段短短的路程里,孩子是经历着害怕、煎熬、恐惧的心理过程,在这段短短的时间里,更能让孩子明白自己做错事,自己承担后果,无人可以帮忙,在纠正自身错误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笔者也给小A爸爸一些建议:教育孩子不能一味迁就孩子,而应适当地说“不”,尤其一些原则性问题更要说“不”,在说“不”字之后,一定要说出“不”的理由,然后坚持原则,鼓励家長尝试用行动去改变家里上至奶奶下至父母、叔叔都对小A过渡娇宠的现状。

【案例3】笔者曾带过一个学生,有一段时间,老是上课打瞌睡,于是我去询问家长。家长说:“孩子晚上9点多就睡,怎么会打瞌睡?”后来,他就在孩子“睡”后,偷偷到房间去看,这才发现,原来他躲在被窝里打游戏。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表现是有多面性的,学生在校是一种表现,往往在家却是另一种表现,甚至有着天壤之别。如果教师和家长只了解学生的一个方面的情况,而不了解学生的另一面,就很难达到最佳的教育成效。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智能手机走向大众化和平民化,所以一般的家庭都有购买智能手机的承受能力,而且现代化教学许多资源需要用到手机,作为孩子本身,他们的好奇心极其重,如果有智能手机,很多孩子会受不了诱惑沉迷网络。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孩子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的影响,老师的督导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最大可能发挥家长和教师的疏导与管教作用。父母在家可采取“生活中的小事温柔对待,原则上的事毫不退让”的策略。比如,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玩电脑,但前提是必须先把功课做好。家长用促膝谈心和讲道理的方式,孩子也会对家长多一份信赖,孩子一旦接受家长的观点,那么孩子就不会容易走进游戏的陷阱。

三、亲情陪伴,促进孩子自我完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所以,教师进行家访或集约家长,促膝谈心,拉近了与家长的心理距离,培养了感情,有利于交换意见和达成家校合作的形式。

【案例4】在一次集约家访中,班上有位家长交流时说到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老师的原因,孩子现在越来越懂事了,对待学习比以前勤奋了许多。笔者开心地回答不是的,于是笔者请她详细地说说她与孩子在家相处的方式是否有所改变。果然,我们在这位家长的分享中了解到,原来这位家长现在正忙着考职称,平时孩子学习时,家长也在学习。家长有什么不懂的都会在线上请教老师,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所谓环境造就人也是如此。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棒棒的,都想让别人认可自己,所以,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家校共育环境,他们也许会给你无限的精彩。

【案例5】在笔者所带班多年的义卖活动中,义工家长们积极与孩子一起构思方案、设计宣传海报、宣传口号等;每周让孩子向家长学习一道烹饪美食,不但锻炼了孩子的生活能力,而且增进了亲子之情。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加了家长之间的情感联系,更提升了他们育儿的能力,为“家校共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此,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作为班主任的笔者也会诚恳地向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对于学校的办学行为、措施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跟家长进行具体的宣传和讲解;对于家长的误会,笔者耐心地进行解释;对于我们共同困惑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广泛地交换了意见。也会让集约家访的家长围绕“智能时代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谈谈自己的见解,或说说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启示,旨在交流、学习、鉴别、进步。同时让比较成功的家长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让其他家长思考、学习,也让那些在教育孩子上很“苦恼、无奈”的家长吐露他们的心声,从而得到帮助与解答。笔者以真诚、平等的态度,与家长以心交心,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总之,家庭是人生初始化教育的起点,而家庭教育需要老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座和谐的连心桥,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学校主智,家庭主德,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做到家校共育,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而达到共赢。

参考文献:

刘志秀.家校携手 共塑学生美好心灵[J].名师在线,2019(32).

(责任编辑:韩晓洁)

作者简介:周妙琴,深圳市坪山区龙田小学。

猜你喜欢
谈心陪伴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一只狗的终生陪伴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陪伴,是我能给你最好的礼物
谈心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谈心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