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山丘区居民切坡建房形成地质灾害隐患与防治对策

2020-11-09 03:18文武飞李雪宇赵帅军马文翰段中满李贵仁
国土资源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建房边坡滑坡

文武飞 李雪宇 赵帅军 马文翰 段中满 李贵仁

摘  要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已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9,033处,威胁人口73万人,其中切坡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就达到12,729处(滑坡12,079处,崩塌650处)。本文在分析湖南省山丘区农村居民切坡建房形成的地质灾害特点与地貌、地层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村民联动,自行监测;事前科学评估、事中严格施工、事后强化监测;加强切坡边坡防护,预留安全距离;建立防灾机构,加强防治工作领导;分级分类,属地管理和重视基础调查,编制规划,集中安置等6种切合实际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山丘区农村居民;切坡建房;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03(2020)03-37-5

Abstract: By the end of December 2019, 19,033 potential geological hazard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whole province, threatening 730,000 people, including 12,729 geological disasters caused by building houses by cutting slopes (including 12079 landslides and 650 collaps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dform, stratu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caused by building houses by cutting slopes of rural residents in hilly areas of Hunan Provi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ix suggestions of pract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Reacting in chain of Villagers' and self-monitoring; Assessing scientifically in advance, stricting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strengthening monitoring after the event; strengthening slope protection and reserving safety distance; establishing disaster prevention organization and strengthen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leadership; Classification and territorial management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basic investigation, drawing up plan and concentrating on resettlement ect.

Keywords: rural residents in hilly areas; building houses by cutting slopes; geological disaste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Hunan Province

湖南省位于长江以南中游地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变化大,多为高山丘陵地貌,全省国土面积中山、丘、岗地占80.5%,地质构造复杂,地表风化强烈,地貌类型多样,红层和岩溶分布广泛;湖南的汛期长,雨量大、范围广、降雨集中但时空分布不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全省21.18万km2国土面积中山地占51%,丘陵占29%,平原占13%和盆地占7%;122个县市区中有95个县市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区,全省山地和丘陵地区占地面积达到80%,农村居民建房选址受限,多数是依山而建。据统计,全省因切坡建房形成的地质灾害有12729处,因此,解决我省山丘区居民切坡建房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问题势在必行。

1  切坡建房形成地质灾害现状与特点

1.1 地质灾害现状

根据全省地质灾害核查摸底,截至2020年4月底,全省已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8,496处,其中,滑坡11,156处,崩塌1,651处,泥石流581处,地面塌陷1,340处,其他地质灾害3,769处;特大型43处、大型140处、中型1,476处、小型16,837处。查明切坡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12,729处,其中滑坡12,079处,崩塌650处。湖南地质灾害隐患呈现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

1.2 地质灾害特点

1.2.1  灾害点数量与地貌关系特点

全省地貌类型可划分为云贵高原及高、中、低山區(Ⅱ)和华东华南中、低山、山丘陵区(Ⅲ),各个地貌区又可划分为2个Ⅱ和4个Ⅲ,各个地貌单元划分见表1。

根据全省切坡建房形成的崩塌滑坡灾害分布位置与地貌类型关系(见图1)可知,灾害主要分布在湘西侵蚀、剥蚀构造中-低山区(Ⅱ9-2)、湘东构造侵蚀、剥蚀中低山-丘陵区(Ⅲ3-2)和湘中构造溶蚀、剥蚀丘陵区(Ⅲ3-3)。

1.2.2 灾害点数量与地层岩性

全省地层分布主要为白垩-新近系(K-N),上三叠统-侏罗系(T3-J),泥盆系-中三叠统(D-T2),南华系-志留系(Nh-S),新元古代板溪群(Pt3B)、新元古代冷家溪群(Pt3L),岩浆岩则以侵入的花岗岩类为主,切坡建房形成的地质灾害与地层、岩浆岩分布关系见图2。

通过图2可知,区内切坡导致的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泥盆系-中三叠统、南华系-志留系、白垩系-新近系和侵入岩内,岩石类型主要是灰岩、板岩、泥岩、红层和花岗岩,受风化影响,属于易崩易滑地层和岩体,见图3。

1.2.3灾害点与斜坡结构

斜坡结构为顺向坡时,滑坡最容易发生,共3,508处,占34.54%;在顺向坡中,斜坡坡向与岩层倾向的夹角大小密切相关,夹角越小,滑坡越发育,尤其是滑面倾角小于斜坡坡度时,滑坡最为发育[1-4]。斜坡结构为斜向坡时,滑坡、崩塌发育最多,共3,579处,占35.24%,这是因为我省斜向坡最为发育,村民切坡建房处多为斜向坡;斜坡结构为反向坡时,共发育2,058处,占20.26%,主要为小型崩塌和表土层滑坡;斜坡结构为横向坡时,滑坡、崩塌发育较少,共880处,占8.66%;斜坡结构为平缓层状坡时,滑坡、崩塌最不发育,共131处,占1.29%;横向坡、反向坡与平缓层状坡中,斜坡坡向与岩层倾向的夹角大小对滑坡的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切坡开挖,引发受节理裂隙面控制的小规模岩质滑坡、崩塌,见图4。

2  成因与灾害

2.1 成因

全省主要属于山地和丘陵区,占全省国土面积80%,此外,全省共有岩溶面积5.43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5.64 %,占岩溶区土地总面积的32.78 %。全省6,918.38万人口中农村占46.59%,农村人口居住问题主要在山丘区,山丘切坡建房是境内农村解决居住问题的关键。农村建房选址困难,多数依山而建,因此,切坡建房形成的高陡边坡在强降雨期易形成地质灾害,造成人员财产损失。

2.2 灾害

根据全省地质灾害核查摸底,截至2020年4月底,全省隐患地质灾害点威胁人口70萬人、财产283亿元,根据调查统计,全省因切坡建房共损毁房屋42185间,直接经济损失12.94亿元,并造成了人员伤亡。2016-2017年,我省发生地质灾害数量为7,968处,主要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按照种类分为滑坡7,032起、崩塌649起、泥石流138起、地面塌陷128起,地面沉降15起、地裂缝6起;按照规模分为特大型14起、大型29起、中型227起、小型7,698起,直接经济损失24.09亿元。其中,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有50起(滑坡33起、崩塌13起、泥石流2起、地面塌陷2起);与切坡建房有关的地质灾害为41起,切坡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占有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数量的82%,据初步统计,湖南省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80%以上与切坡建房有关。

如2017年6月29日至2017年7月2日,湘中某县境内持续强降雨,某乡发生山体滑坡造成人员重大伤亡,通过现场调查和前后影像对比分析(图5),该处山体滑坡主要原因是山下村民在历史上切坡建房后形成高陡边坡,边坡后缘板岩和含碎石粘土在强降雨情况下诱发滑坡,滑坡主滑方向140度,平面呈U型,滑坡后缘标高404m,前缘高329m,相对高差75m,斜长140m,宽80m,面积1.12万m2,平均厚7m,体积7.84万m3,为小型浅层牵引式顺层岩土混合型滑坡。滑动距离约250m,堆积区平面呈不规则几何形状,面积约2.8万m2,平均厚度约3m。

3  切坡建房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全省切坡建房诱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财产损失主要体现在村民地灾防治意识薄弱、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和缺乏三方评估3个方面。多数村民切坡切坡建房多数属于“顾前不顾后”,往往引发地质灾害的属于屋后切坡造成。根据全省切坡建房形成的地质灾害具有群发性、滞后性和阶段性等特征,结核当地的防治意识和手段,提出以下防治对策:

3.1 摸清家底

全面摸清全省切坡建房的基本情况,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查明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和已采取的工程治理措施。

3.2 边坡加固,卸载或是搬迁

对切坡形成的高陡边坡进行科学评估和设计,对岩质边坡可采取锚杆加固处理,土层较厚的边坡采取放坡卸载或是加固与卸载结合处理,对于采取工程措施成本较高或是治理难度大的边坡,建议村民选址搬迁。

3.3 村民联动,自行监测、防治[4-5]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村宅基地约有1500多万处,切坡建房比例偏高。据抽样测算,在长沙、岳阳等地势相对平缓的县市切坡建房比例少,约为8.52%,而在湘西、怀化等山区,切坡建房比例高至约67%。因此,应结合周边地形地貌情况,确保“一村一对策”,即根据各个村出露地层、所属地形地貌条件因地制宜出解决对策,做到“村民联动”,挨家挨户自我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通报,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及时做出治理和避让,避免伤亡。

3.4 事前科学评估,事中严格施工、事后强化监测

全省丘陵山丘多是红层、花岗岩、变质岩区为主,均属于易崩易滑岩体,且全省山丘区农村居民切坡建房形成的边坡几乎未做地质灾害勘察和评估,对于切坡后形成的高陡边坡隐存的灾害问题全然不知,导致后期在自然因素的干预下形成崩塌、滑坡造成房屋损坏及人员伤亡。初步统计全省切坡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占有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数量的82%,全省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80%以上与切坡建房有关。按照“一土一岩一方案”,即根据切坡所属的岩土体特征出具对应的治理方案,尤其是针对具有潜在地质灾害区域,要严格按照勘查设计进行施工,并开展长期监测,及时发布预警。

3.5  加强切坡边坡防护,预留安全距离

根据切坡位置与岩土体坡向关系,建立不同的防护措施。农村切坡建房形成的边坡并未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在进行审批的时候要求针对切坡进行防护处理,此外,全省多数切坡建房房屋距离切坡坡脚较近,在灾害发生时缺少缓冲地带,对房屋直接冲击造成房屋损坏。根据切坡的方向与岩土体的坡向关系,确保安全距离,即“一坡一向一距离”。

3.6 建立防灾机构,加强防治工作领导

全省各个市州均建立有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和防灾小组,主要是针对汛期前后的灾害进行巡查和预警,针对切坡建房形成的边坡投入较低,通过分析近几年切坡形成的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将切坡建房形成的边坡问题纳入地质灾害防控范畴进行管理,发挥村支二委和骨干群众的作用,加强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防灾台账。

3.7 分级分类,属地管理

按照险情灾情等级,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分级负责,承担主体责任,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人为工程活动等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等责任[6-7]。

3.8 重视基础调查,编制规划,集中安置

山丘陵区应加强基础数据的调查和选址,通过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统一部署规划,针对山区内村民建房问题进行集中选址勘察,集中安置,从审批上、源头上控制了切坡建房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国土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41-67.

[2]张春山,张业成,等.中国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与形成条件[J].第四纪研究,2000,(6):559-564.

[3]肖杰生,陈瑞闪,郑雨苹.减灾与发展[M].厦门:鹭江出版社,1998.

[4]何永金.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其对策[J].福建地质,1995,14(4):263-271.

[5]李迎新.地质灾害分类与防治[J].西部探矿工程,2009,(4):42-46.

[6]居恢扬,顾仁杰.我国南方红层滑坡的初步研究[A].滑坡文集(4).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4.22-31.

[7]郭强.论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18(4):45-49.

猜你喜欢
建房边坡滑坡
蜂房的建造
某停车场滑坡分析及治理措施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农村乱占耕地“八不准”系列漫画
两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疏堵结合遏制农村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建房行为
“八不准”杜绝农村乱占耕地建房
夏季大山里的隐形杀手——滑坡
不同失稳判据下边坡稳定性的规律性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矿坑边坡支护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