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2020-11-16 05:15宋乐侯小艳张安南张卫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鼻窦上颌鳞状

宋乐,侯小艳,张安南,张卫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191; *通讯作者 张卫方 tsy1997@126.com

鼻腔鼻窦肿瘤种类繁多,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大部分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内镜及影像学表现,常需借助活检明确诊断。不同肿瘤的组织病理及免疫表型相互重叠,加之活检组织标本较小,使得病理诊断困难[1]。Ozturk 等[2]报道18F-FDG PET/CT 有助于鼻腔鼻窦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转移灶的检出以及治疗后随访。既往已有18F-FDG PET/CT 用于鼻型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的研究[3-4];但用于鼻腔鼻窦其他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拟分析鼻腔鼻窦不同恶性肿瘤18F-FDG PET/CT表现的差异,探讨PET/CT 对诊断、分期及检测复发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4年7月—2019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病理确诊的36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PET/CT 及临床资料,其中NK/T 细胞淋巴瘤11例,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8例,鳞状细胞癌8例,黑色素瘤3例,软骨肉瘤3例,肉瘤样癌、梭形细胞肉瘤、嗅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3例肿瘤为治疗后复发,其中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软骨肉瘤各1例;4例患者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1例鳞状细胞癌及1例梭形细胞肉瘤患者均有鼻咽癌放射治疗史;1例黑色素瘤患者2年前行左肺癌切除术;1例软骨肉瘤患者12年前因上颌窦NK/T 细胞淋巴瘤行局部放疗及全身化疗。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 Siemens Biograph 64 PET/CT扫描仪。患者检查前测空腹血糖,血糖<11.1 mmol/L 时,静脉注射18F-FDG(放化纯度>95%)3.7~5.5 MBq/kg。注射后60 min 行CT扫描。扫描范围为颅底至股骨近段。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s,螺距0.9。PET 采集5~6个床位,每个床位采集2 min,True X 方法重建,迭代3次,子集21,高斯滤波,半峰宽5.0,放大倍数1.4。再次行CT扫描颅脑图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螺距0.9。PET 采集4 min,利用CT 数据进行衰减校正,True X 软件重建,迭代4次,子集16,高斯滤波,半峰宽4.0,放大倍数2.7。

1.3 图像分析 由1名副主任医师和1名主治医师共同阅片。选择颅脑PET/CT图像,勾画感兴趣区(ROI),测量病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观察FDG 摄取是否均匀,记录病变部位、骨质破坏或硬化、肿瘤内部坏死或钙化。根据肿瘤主体所在部位,将肿瘤原发灶分为鼻腔、鼻窦、鼻腔及鼻窦。观察躯干PET/CT图像,寻找鼻腔鼻窦以外部位有无病变累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25,Q75)表示。按照病理类型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患者年龄的组间差异;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比较患者性别、病变部位、骨质破坏、肿瘤FDG 代谢均匀性的组间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肿瘤SUVmax 的组间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NK/T 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和鳞状细胞癌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47,P>0.05)。3 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各组间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6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ET/CT表现

2.2 PET/CT表现 鼻腔鼻窦NK/T 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的SUVmax 中位数高于鳞状细胞癌,但组间SUVmax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588,P>0.05)。软骨肉瘤SUVmax 低于上述肿瘤(图1)。

图1 不同类型肿瘤SUVmax 比较

8例NK/T 细胞淋巴瘤、7例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及5例鳞状细胞癌FDG 代谢均匀,未见明确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肿瘤代谢均匀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累及鼻窦,仅1例FDG 代谢不均匀;3例鳞状细胞癌侵犯鼻窦,均有FDG 代谢不均匀;5例累及鼻腔者代谢均匀。

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和鳞状细胞癌均出现4例骨质破坏,发生率高于NK/T 细胞淋巴瘤(1/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窦肿瘤多见窦壁骨质破坏,而鼻腔肿瘤较少破坏鼻甲、鼻中隔、上颌窦内壁等骨质结构(图2~4)。上颌窦淋巴瘤所致窦壁骨质破坏相对轻微,软组织肿块内可见残留骨质(图2、3);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软骨肉瘤破坏窦壁骨质更为显著(图4)。

NK/T 细胞淋巴瘤(9/11)和鳞状细胞癌(5/8)较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3/8)更常见于鼻腔原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NK/T 细胞淋巴瘤累及双侧鼻腔(图3);全身多部位累及3例。3例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见上颌窦受累,伴颈部淋巴结累及1例,全身多部位受累2例。5例鳞状细胞癌累及单侧鼻腔;1例伴咽后淋巴结转移;1例发现肺部结节及全身多发代谢活跃灶,肺部病变穿刺活检诊断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鼻腔结节活检病理亦为鳞状细胞癌,故考虑为转移瘤。患者行鼻腔病变放疗及全身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右肺及鼻腔病变均较治疗前缩小(图5)。

3例软骨肉瘤位于上颌窦1例,蝶窦2例,内部均见钙化影(图6)。肉瘤样癌、梭形细胞肉瘤、嗅神经母细胞瘤均位于鼻窦,伴骨质破坏,呈不均匀代谢增高(图7)。

图2 男,85岁,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右侧上颌窦见软组织密度影(箭),累及右侧鼻腔、颜面部皮下、眼眶,放射性摄取均匀性增高,SUVmax 14.78,上颌窦前壁、内壁局部轻度骨质破坏

图3 女,67岁,NK/T 细胞淋巴瘤。双侧鼻腔、鼻咽、右侧鼻窦、左侧鼻前庭软组织影(箭),放射性摄取均匀性增高,SUVmax 39.67,未见骨质破坏

图4 男,76岁,鳞状细胞癌。右侧上颌窦、鼻腔软组织影(箭),放射性摄取不均匀增高,SUVmax 9.51,上颌窦内壁、后壁骨质破坏

图5 男,65岁,鼻腔转移性鳞癌。PET/CT 融合图像示右侧鼻前庭见放射性浓聚软组织影(箭),SUVmax 16.89(A);最大密度投影及PET/CT 融合图像示右肺、右侧锁骨上区、右侧鼻部多发放射性浓聚灶(箭),右肺肿块SUVmax 10.24,鼻腔及右肺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肺癌鼻腔转移,鼻腔局部放疗、全身化疗2个周期后右肺及鼻腔病变缩小(B、C)

图6 男,61岁,鼻腔软骨肉瘤术后蝶窦复发。蝶窦见软组织影,伴钙化灶(箭),放射性摄取增高,SUVmax 4.70

图7 女,35岁,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左侧鼻腔、筛窦见软组织肿块影(箭),累及右侧鼻腔、颅底,放射性摄取不均匀增高,SUVmax 6.42,左侧上颌窦继发炎症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鼻腔鼻窦肿瘤FDG代谢高低有别。NK/T 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SUVmax 中位数均高于鳞状细胞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Kim 等[5]的报道一致。Felix-Ravelo 等[6]报道未分化癌SUVmax 最高,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嗅神经母细胞瘤SUVmax 接近,而神经内分泌癌SUVmax 最低。Elkhatib 等[7]研究认为未分化癌SUVmax 明显高于嗅神经母细胞瘤,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本研究中,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SUVmax 无显著差异,但软骨肉瘤、嗅神经母细胞瘤SUVmax 明显低于淋巴瘤和鳞状细胞癌。

本研究中NK/T 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及鳞状细胞癌密度及FDG 代谢多均匀,三者间FDG 代谢均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软骨肉瘤、梭形细胞肉瘤、肉瘤样癌、嗅神经母细胞瘤摄取FDG 不均匀。鳞状细胞癌、肉瘤等易发生瘤内坏死及出血,导致CT 及MRI 密度或信号不均匀;而淋巴瘤相对较为均匀[5]。鼻腔鼻窦癌FDG 代谢异质性与体积呈显著正相关[8]。鼻腔癌容易早期发现,诊断时体积相对较小,出血、坏死相对少见;鼻窦癌起病隐匿,往往体积较大,常伴出血、坏死。本组5例鳞状细胞癌位于鼻腔,FDG 代谢均匀;3例侵犯鼻窦,代谢不均匀。

NK/T 细胞淋巴瘤好发于鼻腔,且易累及双侧;而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常累及上颌窦,因而较NK/T细胞淋巴瘤更易出现窦壁骨质破坏。淋巴瘤所致上颌窦壁骨质破坏较轻微,常见软组织肿块内部残存窦壁;而鳞癌、黑色素瘤、软骨肉瘤所致上颌窦壁破坏更加广范而彻底[5,9]。本组3例软骨肉瘤内部均见散在钙化灶,符合软骨来源肿瘤表现,其余肿瘤均未见钙化灶。此外,本组鼻腔鼻窦不同肿瘤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8F-FDG PET/CT 有助于鼻腔鼻窦肿瘤分期及治疗后随访[4,10-13]。本研究中部分NK/T 细胞淋巴瘤及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PET/CT 发现鼻腔鼻窦以外其他部位累及,提高了淋巴瘤的分期。鳞癌术前PET/CT检查1例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发现肺内及其他部位病灶,改变诊断为肺癌鼻腔转移。因此,PET/CT改变了这2例鳞癌的治疗方案。3例术后患者均主诉鼻部不适,行PET/CT检查诊断为肿瘤复发。此外,PET/CT 有助于检出治疗后无症状、且内镜无异常患者鼻腔鼻窦肿瘤复发[11,13]。PET/CT 复查时间以治疗后1~3个月或18个月以上最佳[14]。本组4例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其中1例软骨肉瘤患者既往有上颌窦NK/T 细胞淋巴瘤放疗病史,肿块内部见钙化,且代谢明显低于淋巴瘤,不支持诊断淋巴瘤复发,有助于临床决策。

总之,大部分鼻腔鼻窦恶性肿瘤FDG代谢增高,代谢及骨质破坏程度有差异,PET/CT 有助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分期及治疗后随访。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样本量较少,有待后续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鼻窦上颌鳞状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CBCT分析上颌磨牙牙根及其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壁的位置关系
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的建议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缓解鼻窦疼痛,试试盐水冲洗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锥形束CT诊断上颌窦内病变的发生率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D-L1的表达与P16、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