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仁者寿”

2020-11-16 09:42于春泉李月
食品与健康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敬之仁者志向

于春泉 李月

孔子作为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不仅对我国文化影响深远,在养生学方面也有独到的建树。在平均寿命不足30岁的先秦時代,孔子一生并非安逸、清闲,却寿高73岁,这与其“仁者寿”的养生思想有很大关系。孔子认为道德高尚、怀有仁爱之心的人容易长寿。事实上,道德水平的提升的确对心理健康有益,对促进身心和谐、延年益寿具有重要影响。

|修身、爱人|

修身是指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遵从社会道德规范,从而维持身心的平和清净,丰富精神生活,并能在生命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汉代董仲舒曾对孔子的“修身”养生观点做过诠释:“故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爱人是“仁者”处世的道德原则,也是“仁”的精神实质的外在表现,具体是指尽心为人、推己及人。通过情感沟通和心灵交融,亲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可使人生活在快乐和温暖之中,达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理想状态。

|不怨天尤人|

人遇事不应怨声载道,而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孔子在陈蔡被困七日无粮时,仍镇静自若,弦歌不绝,保持心态平和,既不怨恨他人,也没有自怨自艾。而无忧无惧,正是长寿的必要条件。

|谦 虚|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谦虚是仁者应当具备的一种品质,也是修身的重要目标——在身处优越之境或取得较大成就时,也应当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而不应该盛气凌人。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为自身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免受他人妒恨。

|树志立功|

孔子养生并非单纯追求长寿,而是希望实现生命的社会价值。孔子提倡做“志士仁人”,树立宏大志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表达出孔子对于那些无所作为的人的不屑。同时,孔子还强调人一旦确立志向就要坚定不移,不受威胁利诱,保持人格尊严。通过树立远大的志向,并加以实践,能激发出生命的活力,使人自强不息。而实现奋斗目标则能使人感到愉悦和自信,对身体健康同样作用很大。

孔子“仁者寿”的道德养生思想是一种高明的养生智慧,具有不容忽视的养生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其内涵值得我们仔细领悟并加以实践。

猜你喜欢
敬之仁者志向
仁者甘死如饴
推己及人
翟方进: 敬人者,人恒敬之
沉浸式打卡新去处 北京公共安全体验馆
日本性侵案女记者告赢安倍好友
To Judge or Not to Judge: A Discussion on the idea of Judging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Bible
谈志向
名言积累
确立适当的志向
天鹅de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