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卫士的排头兵

2020-11-16 09:42崔华威
食品与健康 2020年11期
关键词:白骨红树林幼苗

广东省阳江市的海陵岛享有“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的美誉。岛上有座红树林公园,树林中遍布一种“吓人”的植物——白骨壤。

-红树林不红-

红树林公园的全称为“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红树林泛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从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森林类型。提到红树林,没见过的人可能脑海中会浮现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枫林,或是张艺谋电影里浓郁的红艳色调。但当你真的看到它们时,可能会大失所望,因为红树林是绿色的。那么,“红树林”的名字又是因何而得的呢?这还要从构成红树林中的树木种类说起。我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北部湾海岸(广东湛江、广西沿海及海南的西海岸),占红树林总面积的70%以上,常见的树木类型有白骨壤、秋茄、桐花树、木榄和红海榄等。这些树木的树皮富含单宁。当树皮破损时,单宁被空气氧化,树皮的破损处会呈红色,就像人受伤流血一样,红树林因此得名。

红树林有造陆净水、药用开发、水产养殖、生态旅游、科研科普等诸多功能,因此被誉为“海上森林”“水上绿洲”“海岸卫士”“鸟的天堂”,是国际湿地公约局(RAMSAR)、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重要保护对象。

-白骨壤真白-

在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中,分布最广的“红树”是白骨壤。初次看到名字,我差点将其误认作“白骨精”。白骨壤又名海榄雌、母榄,是马鞭草科、白骨壤属灌木或者小乔木,高度多在2~3米。白骨壤的果实像扁桃仁或杏仁,拇指肚大小,淡绿色,7~10月成熟。

白骨壤通常生活在海岸线的最边缘,承受着惊涛骇浪,因此有“海岸卫士的排头兵”之称。那天在公园里,我看到刚刚还被骄阳炙烤的白骨壤,随着一阵潮起,刹那间便被海水浸泡,令人不由想起王朔的一本书:《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白骨壤的茎秆像抹了一层盐,远观如森森白骨,于是有了这有些吓人的名字。它的呼吸根的外形更加特别——密密麻麻插在地上,像一根根“妖怪”的手指从泥里伸出。作为风口浪尖的“弄潮儿”,白骨壤除了拥有大量手指状的出水呼吸根,叶片还有“泌盐”功能——能把叶片内的含盐水液排出叶面,因此我们在其叶片背面常能见到白色结晶体。当然,最为人们称奇的是它的种子胎生现象。

-“胎生”植物-

“胎生”原指动物幼体在母体中发育到一定阶段才离开的繁殖方式,“胎生”能为后代提供大量的能量与营养,可提高新生命对环境的适应。植物界的胎生现象大多数发生于潮间带植物。这是因为,潮间地带泥土松软,海水定时涨落,很容易将种子冲走,不利于种子萌发。一些红树林植物因此进化出胎生方式,将种子“扶上马再送一程”——让种子在果实内萌发,当种子脱离母体时已是一棵“准幼苗”。这些“准幼苗”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扎根于滩涂,从而避免被潮水冲走。

红树林胎生分为显胎生和隐胎生。显胎生是指种子萌发时,下胚轴明显伸长,逐渐突破果皮,发育成一根长长的胎生苗,形成“树挂幼苗”的奇观。显胎生的典型代表是秋茄。秋茄的幼苗远观像挂在树上的笔,所以在我国部分地区被人们称作“水笔仔”。其幼苗落下后,能垂直插入海滩淤泥,并快速生根。

图:秋茄胎生苗形成过程(图片作者:麦子程)

隐胎生植物的种子虽然也已萌发(胚轴伸长),但只在内部發育,从外面看不出来,剥开其果实才能看出门道。隐胎生植物的典型代表便是白骨壤。白骨壤的种子在果实内萌发,形成具有幼苗雏型的胚体,落地以后其胚轴迅速伸出果皮长成幼苗(见下图)。

图:白骨壤的果实(照片拍摄者:崔华威)

-全身是宝-

白骨壤果实俗称“榄钱”,在海南岛叫“海豆”,可当人类食物或猪的饲料,是红树林植物中作为食物被利用得最多的一种。榄钱味甘、微苦、性凉,具有清热、利尿、凉血败火等功效。榄钱由于含有少量单宁,直接食用有苦涩味,所以要先用清水浸泡或在热水中焯一下再吃。榄钱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被加工成多种食物,如白骨壤巧克力、五香榄钱果、甜酥榄钱果、压片糖果等。此外,白骨壤的叶子是牛羊喜欢啃食的饲料,将叶片捣烂外敷可治脓肿,可谓全身是宝。

为了适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逆境,白骨壤一直在奋力抗争:它将根变成手指状的呼吸根,叶片练就“泌盐”绝技,种子像动物那般“胎生”,任凭风吹浪打,笑看潮起潮落,将生命的韧性演绎到了极致。就逆境中的生活态度而言,白骨壤当得起我们人类的导师。

猜你喜欢
白骨红树林幼苗
假日与婆母村郊栽苗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希望
红树林为何能在海水中生长
无题
走过红树林
寄生
执子之手
红树林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