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坏情绪

2020-11-16 09:42李则宣黄任之
食品与健康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安抚小雨尝试

李则宣 黄任之

小雨是个25岁的女孩子,她的妈妈非常情绪化,经常因为不满意小雨的表现而产生坏情绪。比如:是不是因为我不重要,所以你不接我的电话?你不谈恋爱、不结婚,我怎么能不失望?你老是顶嘴,真是枉费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如果坏情绪持续的时间较长,小雨妈妈就会有头疼、胸闷、血压升高、失眠、胃口不好等身体不适。她尝试和老公、朋友诉苦,但听不进大家关于“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的劝说。小雨妈妈觉得:女儿是自己亲生的,我怎么可能撒手不管?我付出了这么多,她怎么能不听我的?

产生坏情绪是谁的责任?

小雨妈妈的内心深处有这样一个心理逻辑:我的坏情绪是在关心子女的过程中产生的,诱发原因是子女所做的,不让自己满意的种种行为。既然始作俑者被判断为子女,那么就该子女承担父母出现坏情绪的责任——子女需要根据父母的意见和感受,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让家长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

心理学上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统称为负性情绪,也称为负面情绪,即我们常说的坏情绪。一个人如果没有办法积极、及时地处理掉坏情绪,会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小雨妈妈的思考模式看上去很合理——希望孩子來配合自己的心理感受,借由管束孩子的不当行为来安抚自己的坏情绪。但事实上,这是一种心理操控,也是一种情绪勒索。小雨的妈妈缺乏管理坏情绪的能力,她必须靠孩子做出改变,才能让心情变好。

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常见,不少人觉得,自己产生坏情绪是因为他人有问题,实则不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大脑会对别人的行为产生快速反应:和我有关吗?对我有什么影响?这个思考过程非常快,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意识到大脑已经做了关联和意义的相关性评估。当大脑认为别人的行为与我们相关,对我们有消极影响时,我们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所以,问题不在于别人的行为,而在于我们自己如何评价别人的行为。可见,产生情绪的决策人是我们自己,而不是他人。尽管他人的行为是刺激产生情绪的“导火索”,但如何对这个情绪刺激做出反应——是否去“点火”,则是我们自己做出的决定。

别人的一举一动,不可能受我们的约束。我们能控制的是自己的看法、认知和情绪。有些人看不清这个道理,总想去干涉别人,改变别人,控制别人,结果往往是对方根本不听从,以致引发争执和冲突,导致双方情绪都变糟。

坏情绪是因为对自己不满

很多人容易产生坏情绪,是因为背后有一个不稳定、心理价值不高的自我。这些人由于没有稳定、高自尊的自我,内心经常感到惶惑和害怕,没有办法独立做决断,总是在质疑和担心不确定的后果。遇到较大的情绪刺激后,这类人没有能力做到自我关怀,只能选择向外寻求精神支持。他人的赞同、欣赏、接纳、认可和服从,可以作为心理养料,安抚他们焦躁不安的内心。

所以,有些人会理直气壮地苛求别人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但在现实生活中,即便是一家人,其他家庭成员也无法事事都迎合情绪不稳定者的需求。一旦产生冲突,他们就会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为什么我会被人拒绝?为什么你们不按照我说的做?为什么没有人肯关心我,照顾我的情绪感受?

解决坏情绪需要肯定自我

如何减少自己的坏情绪呢?一个人想获得稳定的情绪,心理上变得更加成熟,需要善于管理自己,提高自己的价值感,不因他人的否定或质疑而轻易否定自己。当遇到消极的生活刺激时,不要着急去批判别人,而是应安抚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稳定,再想一想:我真的在乎这件事吗?如果我放不下这件事,可以做些什么来缓解坏情绪?您可以列出自己的改变清单,并认真尝试哪种方法对自己管用。

同时,您可以尝试对自己做出积极反馈,经常肯定自己的长处,提高个人的悦纳(高兴地接受自己)水平。当感觉惶惑时,可以主动安抚自己,把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写下来,念给自己听,给自己足够的信心和肯定。多次成功后,您的自信水平和自尊水平都会大幅度提高。此外,对于他人的提议,您也可以酌情考虑——如果觉得有价值,不妨试一试。

既然生活有无限种可能,我们的心情就应该色彩斑斓,在阳光下熠熠生光。

猜你喜欢
安抚小雨尝试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宝宝可以用安抚奶嘴吗
请不要不理我,好不好
安抚奶嘴到底该不该用?今天就告诉你真相
卧薪尝胆
一箭之仇
假途灭虢
一鼓作气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