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组诗)

2020-11-17 17:23倪平方
鸭绿江 2020年27期
关键词:西塞山原乡陆羽

倪平方

吾心安处是原乡——题记

原乡树

不用再远望了。原乡树就在这里

每一片树叶都闪动着

想要对你说的真心话

有风飞过,早已溃不成诗

只等着我们点燃白鹭的鸣叫

连同心头聚集的雨水

反复摩擦越来越模糊的儿时记忆

先是一抹偃卧的弧形山脉

再是三株高大挺拔的原乡树

就是想在山水褶皱里

寻一处可以闻到梅香的地方

就在白纸上擦掉一家秸秆厂

一片鲜有问津的荒芜

以及我们如大树一样把情愫燃烧

这时候,突然会觉得离原乡是否太远了

可是一听到枝头的鸟叫

眼前立刻明媚动人

即使只隔着一枝一叶,万水千山

原乡茶

保持沉默并不等于否认

茶圣陆羽一直寄居在这里

诗僧皎然以慈悲与才情

以“茶道”将陆羽留在了妙喜寺

留在了霞雾(幕)山东北麓的原乡

绿水青山记取了这枚与众不同的茶叶

一条鲜为人知的陆羽古道

弯弯曲曲此起彼伏

起始于唐代的妙喜寺黄浦桥

串起了珍珠泉、饮马池山、杼山

霞雾泉、霞雾(幕)山、福源寺

另一头连接现在原乡的吴越桥

当诸多产茶区都在抢注茶圣

所有的财力精力倾注力都滑向声誉

小心翼翼呵护着精行俭德的妙西

一直遵照祖先流传下来的遗训

在原乡的对面、背面甚至全面

鞠躬尽瘁、认真仔细

只栽种名为三癸雨芽的绿茶

让每一片茶叶尽情吐绿

忘情舒展纤细香嫩的体形

吐纳清新的空气、酿造阳光雨露

反复修为、苦尽甘来

成就一杯最独特的原乡茶

喝着喝着如此风轻云淡

谁都不会在意原乡茶

也曾历尽人间疾苦

生离死别、寒冻火烤

却从未开口夙叹学会放弃

原乡桃

西塞山前栽种的桃子味道特好

这个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被唐代的张志和一不小心就公开了

戳穿了千百年还在到处泄密

西塞山前的原乡桃在阳光下

散发着千百年来不变的迷人辉光

静静地高居在每一根枝头

一位,又一位

细细品读每一位前来原乡的人

远离故乡来到原乡之人

内心都有属于自己的湖泊

能映出桃花,蝉鸣,落日和母亲

如此执着压弯了嫩脆的枝条

原乡桃从未放弃追逐阳光的信念

在学会飞翔的那一刻

总会把自己浓缩成一枚桃核

被遗弃在了无关紧要的小小角落里

多少年了,我已经习惯活在你的圆润中

习惯了一起听风一同沐雨

把梦想的芬芳播进春天原乡的泥土里

初夏的渡口,原乡的汛期姗姗而来

原乡桃能否擎出你的果实

还是一树的桃花依旧笑春风

原乡竹

在原乡雨水显得一点都不多余

比如春天就换回了无数竹的拔地而起

突破了泥土迂腐不堪的最后防线

铆足了劲的竹笋

一棵棵都往上面的空间延长生命线

即使穿透自己的内心

原乡竹正一节一节地前行

追梦只是为了让微笑摇曳在沟壑之上

期待远方的人归来,以回乡的脚步

亲自度量原乡竹每一节的长度

以浓郁的乡思,亲手填补原乡竹每一节的空虚

别在意它总会节外生枝

当最深情的笔端触摸到你的视觉

沙沙的婆娑声侵袭你的听觉

它开始穿透自己的内心

也穿透一个古老世纪的谏言

连同深深扎进青山破岩的根系

树立起中国书画里独一无二的形象

一同抵达最深远的水墨意境

原乡竹,不顾及思念的烘托

在我行我素的经验中独行

哪怕因而消瘦成毫无营养的艺术

依然坚韧不拔丝毫没有一丝委曲变通

猜你喜欢
西塞山原乡陆羽
原乡人·漂泊者·白面具
寿龟、西塞山前倦鸟归、达摩渡江
己亥暮春雨中登西塞山
“茶圣”陆羽:煮茶走天涯
原乡神话的追逐者——《空山》新论
陆羽弃佛从文
白鬃马穿过甘南——论扎西才让的原乡写作
第一次放孔明灯
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