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岭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评价体系探索

2020-11-17 07:52徐彩华
关键词:岭南文化音译粤语

徐彩华

(广东财经大学 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引 言

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话语权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竞相追逐的目标。除了以国家名义命名的大文化,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也开始登上了世界文化舞台。中国幅员辽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中华文化的大框架内包含了独特而丰富的地域文化,如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燕赵文化等等。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深入,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把地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纳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中。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之一,而且还是较早向世界传播的近代东方文明。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文化的传播离不开翻译。岭南文化负载词将是岭南文化翻译和传播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这些词汇的内涵往往是岭南地域文化背景下所特有的,它们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给翻译带来很大挑战。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岭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期对地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提高地方文化传播的效度。

一、 岭南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西班牙翻译家艾克西拉所提出的“文化特指”概念。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terms)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1]岭南文化负载词可被定义为:“岭南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反映了岭南地区人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地域人们独特的生活方式。”[2]除了具有作为文化负载词所拥有的共性,即丰富的文化内涵,岭南文化负载词还有以下这个特点:岭南文化是以粤语方言为语言基础的。粤语有其独特的、不同于普通话的语法和发音体系。岭南文化负载词大多以粤语为载体,如:点心、炒面、烧味、白切鸡、饮茶、骑楼、飘色、乞巧、咸水歌、行花街、粤剧等等。这些岭南文化负载词只有用粤语才精确地表达出它们的文化内涵。粤语在海外的东南亚、欧美地区的部分国家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粤语在美洲华埠更是被称为“唐话”。数量众多的粤籍海外华人华侨使这些粤语里的特色词汇在海外有一定的传播基础。

二、 传播学视阈下岭南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本质

(一)岭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传播

传播学在20世纪初的三四十年代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外,美国学者Scott L. Montgomery在他的《翻译在科学知识跨文化跨时代传播中的作用》一书中把翻译和跨文化传播联系起来,论述了翻译在人类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国内,吕俊在《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一文中首次将翻译学纳入传播学体系中,视翻译为传播活动的一种。他明确指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其本质是传播,无论口译、笔译、机器翻译,也无论是文学作品的翻译,抑或是科技文体的翻译,它们所要完成的任务都可以归结为信息的传播。”[3]在传播学的视角下,岭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也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把岭南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性质定性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传播能帮助译者跳出纯语言层面的局限,从文化传播的高度来看岭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二)岭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开放的系统工程

传播学视角下的传播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传播学的系统观强调整体性。首先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组成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不是各要素的简单叠加。著名的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了传播过程有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whom)说、通过什么渠道(what 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这五个要素互相联系、彼此制约,共同构成传播过程的有机整体。而开放的系统则意味着传播离不开一定的语境。传播系统根据语境与目标而自我调节与控制,以进一步适应语境的变化,维持系统平衡。岭南文化负载词的外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也应该是一种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译者、译文、受众等要素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每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最终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岭南文化负载词的外译同样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岭南文化负载词的外译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系统动态的传播观、翻译观能帮助我们来合理地解释岭南文化负载词实践中的种种现象。

三、 传播学对岭南文化负载词翻译评价体系的启示

(一)传播学视阈下岭南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准则

传播学视阈下岭南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本质决定了岭南文化负载词翻译必须遵循传播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实现地域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传播学的开放系统观决定了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需要在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中充分考虑传播过程中的各个要素。由于在翻译过程中,传播的主体和传播渠道已经确定,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说什么(what) 即传播信息和对谁(whom)说即传播受众这两个因素上,因此,信息传播的多少即传播信息的信度以及信息传出后在国外受众中引起的反应即传播信息的效度可以作为翻译质量的评估准则。

(二)传播信息的信度

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勾勒出实证主义传播研究的“发送者—信息—接收者”的线性模式。在《编码,解码》一书中,霍尔指出,信息在流通过程中是以符号为载体形式传播意义。换言之,译者需要选择合适的语言符号来传播信息,这其中就涉及到编码的过程。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岭南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交流和交往过程中,把一些岭南地区特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编码在特定的语言符号里,而这些特定的语言符号就是岭南文化负载词。译者在翻译岭南文化负载词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尽量确保其选择的语言符号能承载同样的文化内涵,保持所传播信息的信度。传播信息的信度是指最大值地传递原文信息量,尽量减少文化亏损。因此,在翻译地域文化特色词汇时,如果选择省略不译或一味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就会降低信息的信度,同时也背离传播的意图。为了提高信息的信度,在翻译岭南文化负载词时,应尽量采用异化策略,运用直译、音译、加注、解释性翻译等方法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地域文化特色。

(三)传播信息的效度

传播效果通过传播受众得以体现。一个传播的成功,既依赖于传播者的编码同时也离不开受众的解码。而受众的解码能力更多地依赖受众的文化知识结构。译者在翻译岭南文化负载词时,要对受众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经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比较准确的判断。岭南文化负载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大多是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里所缺失的,如何帮助受众补充相关文化背景,建立的传受双方共同意义空间就是译者要注意的问题。“翻译里最大的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些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头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对本族读者不必解释的事,对外国读者得加以解释。”[4]纽马克认为,文化负载词“是带有浓重‘原产国’色彩的代表性词汇。根据目标读者与文本类型的不同,译者需要对这些词汇进行不同程度的解释”[5]。为了帮助传播受众顺利解码,在翻译岭南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特别是翻译岭南文化中特有的概念,译者应利用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来构建解码所需的文化背景,帮助受众顺利解码。语言符号是指适当的文字注释;非语言符号包括图片和视频等材料。在19世纪上半叶发行的英文报纸《中国丛报》里就包含了大量岭南文化负载词,当时报纸的作者和编辑“在译介这些文化负载词时往往附加对应的英文名称、注释或插图等解释性信息,即辅以副文本”[6]。这种岭南负载词+副文本的译介方式实际上就是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来为读者构建解码所需的文化背景。

能否解码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传播者还要考虑受众的兴趣和需求。传播受众是具有自主意识的个体,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因素对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地注意、选择性地理解和选择性地记忆。如果传播的信息不符合外国受众的兴趣和需求,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所传播信息的认同,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

四、岭南文化负载词翻译实践评价举例

由于政府网站的英文版是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笔者选取了广州、深圳、香港、澳门这四个岭南地区的国际化大都市的中英政府网站中的岭南文化负载词进行对比研究。根据上文提出的策略原则,对所收集的岭南文化负载词翻译进行分析评估,以说明这两个翻译原则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传播信息的信度评估

翻译中信息的信度取决于翻译方法选用。要尽量减少文化亏损,就要尽量选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为了评测这些城市政府网站在传播岭南文化特色词的信度,笔者对政府网站中出现的岭南文化负载词按翻译方法进行归纳。这些岭南地区代表城市的政府网站对岭南文化负载词主要采取了这样几种翻译方法:1. 完全音译;2. 音译加解释;3. 完全直译;4.直译加解释;5.音译加直译;6. 意译。如果对出现在这些城市的政府官网的189个岭南文化负载词按其翻译方法进行统计,各自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完全音译音译加解释完全直译直译加解释音译加直译意译数量112475301732比例5.82%12.70%39.68%15.87%8.99%16.93%

从上表可以得出,完全音译、完全直译、音译加直译、直译加注释、音译加注释这五种翻译方法的总比例高达83.07%。由此可见,这些城市的政府官网在翻译岭南文化负载词时以异化策略为主,有意识地通过异化策略来提高信息传播的信度。

笔者在收集政府网站中的岭南文化负载词时,还发现一些政府网站对一些岭南文化负载词直接选择省略不译。如广州政府中文版网站里大篇幅地介绍了岭南的建筑文化,特别是岭南建筑的重要标志——广州骑楼。骑楼承载了广州商业的辉煌历史,骑楼街更是海外游客必去的打卡景点。然而,广州政府英文版网站里则完全没有出现“骑楼”这个岭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一些在政府英文版网站里省略不译的岭南文化负载词还有:飘色、趟栊门、大盆菜、竹升面、神功戏、咸水歌等等。省略不译的岭南文化负载词中,有不少是岭南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省略不译则信息传播的信度无从谈起,文化的传播力度大打折扣。

总体而言,虽然有省略不译降低传播信息信度的现象,这些城市的政府官网在翻译岭南文化负载词时对信息信度的把控还是值得赞许的。在传播学的开放系统观的视域下,除了要关注内部要素,所传播信息的信度还要根据社会文化这个外部动态大语境进行调整。在全球化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我们在传播地域文化,翻译岭南文化负载词时应该更加对信息的信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确保读者理解的前提下,坚持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身份,更加精心地选择和保持地域文化的背景和语言的特色。通过翻译客观地反映文化差异的存在, 让译文读者在经历了从不解、抗拒到接受的过程之后,真正领略到岭南文化的风情。使用异化翻译策略,特别是使用音译的方法来翻译岭南地区特有的文化概念更有助于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促使产生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的词汇。

(二)受众视角的效度评估

在翻译岭南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应减少文化亏损,尽量提高传播信息的信度,但是这些信息是否能够有效影响受众,产生预期效果,也需要我们去深思。传播受众的接受程度是关系到岭南文化负载词能否有效传播的重要因素。在传播的体系工程中,每个要素都互相影响的。从受众的视角出发来对译文的效度进行评估就必不可少。

1.理解程度

岭南文化负载词理解的离不开相关文化背景。因此,笔者主要通过研究这些城市的政府官网在翻译岭南文化负载词时,能否将这些岭南文化负载词背后所涉及的社会、文化、历史、等内涵明晰化,帮助受众正确解码,来评测译文的效度。使岭南文化负载词背后的信息明晰化的方法很多,比如意译和加注释。从上文对翻译方法的统计可以看出:城市政府官网在翻译岭南文化负载词,特别是那些岭南文化背景下独有的负载词时,主要运用了意译、音译加解释和直译加解释这三种翻译方法。如:

例(1):凉茶在气候湿热的香港尤其盛行,常见的凉茶都有清热祛湿的疗效,如廿四味、鸡骨草及五花茶等。(意译)

Many herbal teas are believed to expel heat from the body, which makes them a popular way to combat the sticky humidity of the Hong Kong climate. “Bitter 24 Varieties”, Love Pea-Vine Tea and Mixed Herb Tea are just some of the more popular types.

例(2):南海神庙(波罗庙)方圆数十里,热闹非凡。逛庙会的游人,常购一种叫“波罗鸡”的工艺品留念。(音译加解释)

Buying Boluo chickens is a necessary activity of the Boluo Temple Fair. Boluo chicken is a folk artwork made of paper. Tradition has it that the boluo chicken is a “magic chicken”. Whoever buys this crowing boluo chicken can make a good fortune.

例(3):大年初一,人们都兴致勃勃地到亲友家中拜年和互赠“利是”(红包)。(音译、直译加解释)

It is also a tradition, when people visit and greet each other with two joined hands closed, saying “Kung Hei Fat Choi” and offer “Lai Si” (red pockets) containing money, which is a way to wish good luck and prosperity throughout the year to friends and relatives.

例(4):“雷生春”由建筑师布尔先生设计及兴建,约在1931年落成,建筑特色是有贯通且宽阔的临街外廊(俗称“走马骑楼”)。(音译、意译加解释)

Lui Seng Chun was designed and built by architect W.H. Bourne and completed in 1931. Now listed as a heritage site, the building is a good example of a tong lau, or Chinese shophouse, with features typical of the verandah-style of construction common before the Second World War.

但从上文的图表数据可以看出,城市政府官网在翻译岭南文化负载词时,相比意译(16.93%),更倾向使用加注释的方法来翻译岭南文化负载词。音译加解释(12.70%)和直译加解释(15.87%)两种方法之和高达28.57%。加注释的方法既保证了信息的信度也考虑到了受众的接受程度。

除了利用语言符号来加注释,一些城市政府官网还利用非语言符号来帮助提高受众的理解程度。如:广州政府官网在翻译舞麒麟、乞巧节等一些岭南文化负载词时,直接采用了音译加图片的翻译方法,利用图片来帮助受众来构建理解这些文化特色词的文化背景。

2.接受程度

受众能否正确解码只是信息成功传播的第一步,受众是否喜闻乐见,能够真正接受则是传播成功的标志。因此,译者除了要在翻译方法上把控信息的信度和确保受众的理解,还要注意一些翻译细节以提高受众的接受程度。

“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对于那些具有浓郁民族语言特色而且在目的语文化中又属于意义空缺的汉语词汇,采用汉语拼音拼写方式已几成惯例。”[7]从上文的翻译方法统计表可以看出,高达18.52%的岭南文化负载词采用了音译。由于岭南文化负载词的特点——大多以粤语为载体,在音译一些岭南文化负载词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争议,到底是用普通话拼音还是用粤语拼音,哪种拼音的译法受众更容易接受。由于频繁的商贸往来和众多的粤籍海外华人华侨,在全球使用粤语人数甚多。粤语是澳大利亚的第四大语言、美国和加拿大的第三大语言、新西兰的第二大语言。一些岭南文化的负载词早在上世纪开始就直接使用粤语音译的翻译方法来翻译,如:点心(dim sum)、炒面(chow mein)、炒锅(wok)、云吞(Won ton)、客家话(Hakka)等。这些按粤语发音译出岭南文化负载词被作为外来词收入英语词典。从受众的角度出发,那些粤语里特有的词汇应用粤语拼音来翻译更容易被受众接受。笔者发现这些城市政府官网在音译那些粤语里特有的词汇时基本都考虑了受众的接受程度,采用了粤语拼音如:叉烧包(Cha siu bao)、烧麦(siu mei)、肠粉(Cheung fan)、利是(Lai Si)等等。

[][]

四、结 语

要提升岭南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促进岭南文化“走出去”就离不开翻译,而岭南文化负载词翻译是岭南文化对外传播不可或缺的一环。传播学的视角跳出了译语与原语的两极的局限,把翻译的性质定性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传播。因此,岭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必须遵循传播的规律。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既要考虑传播系统内部的要素,同时也要谨记任何信息的传播都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因此,译者需要根据系统内部要素与外部社会文化语境来决定所采用的翻译方法才能达到系统的动态平衡。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音译粤语
在湾区时代下粤语的传承与保护
岭南文化名家
音译研究(2007年~2021年)回顾与反思
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讯飞输入法》粤语直接翻译为普通话
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词语的翻译(三)
粤语对话庄文强 如何平衡双雄故事
陈小春发长文怼后辈不尊重粤语
基于字形与语音的音译单元对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