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居民消费的测度分析

2020-11-18 06:31唐世辉博士生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置信区间回归系数居民消费

唐世辉 博士生

(1、新疆财经大学;2、新疆教育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引言

随着2020 年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国际经济形势日益严峻,这使得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进而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形成了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将进一步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当前,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2001-2019 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5350 元升高至21559 元,而居民消费率从原先的78.40% 降为70.15%,这就表明我国消费支出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为居民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数字化支付方式、高效易得的消费信贷服务、低门槛的金融理财服务以及更加适合居民的保险服务等,数字普惠金融极大地提升了居民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居民消费的机理分析

(一)相关概念

普惠金融最早是在2005 年联合国“国际小额信贷年” 中提出,目的在于为各群体和各个阶层提供合理的资金支持。就目前而言,普惠金融指的是在可承担成本的范围内有效、大范围给予各群体和各个阶层资金支持的金融机制。普惠金融经过了长期发展,已然从最初的小额信贷阶段经过微型金融阶段、普惠金融阶段到现在的数字普惠金融阶段。数字普惠金融指的是利用数字化手段,为客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有助于极大提高资金运作效率、降低资金运作成本。目前,数字普惠金融已经融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支付宝、微信支付、京东金融等都是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

居民消费指的是某一区域中全部居民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是一个总体指标,能够体现出区域中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以及居民的消费结构。居民消费水平指的是某一区域中全部居民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居民消费结构指的是某一区域中全部居民的不同商品和服务种类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例。消费支出按《中国统计年鉴》的分类标准,一共分为三大类,包括经常性支出、服务性支出和居住性支出。

(二)相关机理

数字普惠金融涵盖的范围主要有支付、信贷、保险以及金融理财等服务,因此本文主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梳理。

数字化支付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优势,能够给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数字化支付方式的出现在极大方便了居民的同时也对居民的消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目前来看,可以将数字化支付对居民的影响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数字化支付方式的出现,降低了实体货币的使用频率,居民可以不用携带大量的纸质货币,避免了因未携带足够现金而抑制消费的情况发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与此同时,由于现今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消费者很有可能会由于一些意外情况产生商品或者服务的购买行为,数字化支付方式的出现极大抑制了现金的约束作用,促进了随机购买行为的发生。其次,数字化支付方式提高了支付的效率,降低了时间和交易成本,理论上在相同的时间内居民进行消费的频率将得到提高。换言之,消费者在具有相同购物时间的前提下,数字支付提升的支付效率能够帮助消费者减少购物的单次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其他活动中,消费者在其他活动时间产生购买行为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消费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加。再次,在心理层面上数字支付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了有别于传统支付方式的感受,消费者对于实际现金的损失感受往往大于数字货币损失的感受,换言之,相对于传统方式,消费者对于数字化支付的交易价格敏感度较低。因此,消费者在数字化支付中具有更强的购物需求,这将导致消费支出的增加。最后,数字化支付方式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产生出一些新的购物方式,提高了居民消费支出。

消费信贷的出现给当期资金不足的消费者提供了当期购物的资金来源,使得由于资金不足抑制的消费需求得以释放,从而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支出。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消费信贷的出现能够减缓居民遇到的流动性约束,提高居民的购物预算。消费信贷可以让居民使用未来的收入完成当下的消费,跨越了时间的限制,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从长远来说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水平也会对居民的消费产生影响,金融服务方式的不断变革提升了居民获得消费信贷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居民对未来的收入有更高的预期,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花未来的钱满足现在的消费需求” 这一全新消费观念的出现,使得居民消费欲望进一步提升,从而提高了居民消费支出。

保险类金融服务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出现在居民的生活中,居民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与自身相关的保险服务,保险服务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保险的存在能够有效降低居民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减少储备金占比,从而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在保险中养老保险能够保障居民退休后的资金来源,从而保障消费支出稳定增长。除此以外,医疗和意外保险能够为出现重大疾病和意外情况的居民提供经济补偿,极大降低居民为意外情况储蓄的资金,并且在出现意外情况时,保险能够极大降低居民的经济压力,从而促进居民的消费支出。

金融理财服务能够极大丰富居民的理财方式,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理财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投资性收入水平。随着金融资产利率上涨,居民的资产性收入提高,居民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消费,提高了消费支出。除此以外,金融理财服务中具有资产分红以及股利等形式的资产收入,这些收入的增加同样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提高居民消费支出。与此同时,居民有更多的金融投资方式可以选择,大大降低了居民的投资风险,能够保障居民资产性收入稳定增长。综上所述,随着金融理财服务的增加,居民通过资产的投资获得了额外的资产性收入,从而提高了消费支出。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2013-2019 年我国31 个省、市、区的消费支出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wind数据库以及国泰安数据库。为了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选取以下几个变量进行研究,选取人均消费支出(ZC)作为被解释变量,人均可支配收入(SR)、少儿人口抚养比(SE)、老年人口抚养比(LN)、实际利率(LL)作为控制变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SZ)作为解释变量。其中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以该地区常住人口进行计算。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居民消费的测度分析

首先,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整体差异,采用逐步添加变量的方式进行检验。

由表1 可知,人均消费支出(ZC)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SZ)的回归系数为0.1698,并且在0.01 的置信区间上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人均可支配收入(SR)加入后回归系数降低为0.0298,虽然回归系数有所降低,但是仍然在0.05 的置信区间上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有重要影响,在回归分析时不能缺失。少儿人口抚养比(SE)、老年人口抚养比(LN)、实际利率(LL)加入回归系数变化不明显,并且在0.05的置信区间上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在表1(5)中人均消费支出(ZC)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SZ)的回归系数为0.0193,并且在0.01 的置信区间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人均消费支出(ZC)与老年人口抚养比(LN)、与少儿人口抚养比(SE)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1396 和-1.6552,得出人口抚养比对居民消费具有不明显的消极作用。人均消费支出(ZC)与实际利率(LL)的回归系数为-0.0091,并且在0.05 的置信区间上,实际利率对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随着利率升高,居民将更多的资金进行储蓄减少了消费支出。

表1 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整体差异

其次,由于我国具有存在区域发展水平的不同,因此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区域和城乡差异。

由表2 可知,东部地区人均消费支出(ZC)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SZ)的回归系数为0.0229,得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具有不明显的积极作用。中部地区人均消费支出(ZC)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SZ)的回归系数为0.0062,得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具有不明显的积极作用。西部地区人均消费支出(ZC)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SZ)的回归系数为0.0224 >0.0191高于全国回归系数,并且在0.1 置信区间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综上所述,我国不同区域中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别,相对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提高,当地居民对于数字普惠金融政策还不熟悉,因此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更加明显。

由表3 可知,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ZC)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SZ)的回归系数为0.0179,得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市居民消费具有不明显的积极作用。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ZC)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SZ)的回归系数为0.0198,并且在0.05 的置信区间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相比于城市居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更为显著,这是由于数字普惠金融不存在时间空间限制,现阶段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为农村居民带来了新的金融服务,提升了农村居民的金融可得性,但农村居民由于接触的新鲜事物相对较少,对数字金融具有更大的抵触。

最后,为了排除样本分布和极端值的影响,进行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影响的面板分位数差异的回归分析。

由表4 可知,在分位数为25% 时,居民人均消费支出(ZC)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SZ)的回归系数为0.0287,并且在0.1 的置信区间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随着分位数的不断增加,回归系数不断减小,得出消费水平较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影响更加显著。这是由于消费水平较低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高居民的消费信贷水平,从而提高消费支出。

表2 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区域差异

表3 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城乡差异

表4 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影响的面板分位数差异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选取2013-2019 的我国31 个省、市、区的消费支出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从全国层面出发,居民消费受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的积极作用,在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到人均消费支出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回归系数为0.0193,并且在0.05 置信区间上人均居民消费支出受到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显著的积极作用。其次,从不同区域层面出发,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受到数字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不显著,而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受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的积极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相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提高,当地居民对于数字普惠金融政策还不熟悉,因此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更加明显。再次,从城乡差别出发,相比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消费受到数字普惠金融更为显著的积极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原来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分布较少,而数字普惠金融不存在时间空间限制,提升了农村居民的金融可得性。最后,从分位数的差别出发,消费水平较低的居民消费受到数字普惠金融更为显著的积极作用。这可能是由于消费水平较低的居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高居民的消费信贷水平,从而使其提高消费支出。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从而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是以网络作为载体进行服务的,建立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基础。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能够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当前,我国东部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而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相比于农村地区,城市具有更完善的网络设施。在中西部地区和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消费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推动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服务质量,降低居民网络服务费用,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建立健全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传统金融体系创新,实现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结合,将传统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转换为数字化金融服务和产品,使得居民感受到更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除此以外,数字普惠金融相关企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公司要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努力创新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和产品,使之能够与消费群体的需求相适应。最后,提升居民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认识和接受度。数字普惠金融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结合到传统的金融体系中,创造出新的金融体系,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但是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相比于东部地区和城市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度不高,居民认识程度不够,这就使得提高居民普惠金融的认识变得至关重要。对此,可以从加强居民网络和金融知识的传播入手,金融服务机构需要定期举办提高居民数字普惠金融认识的专题讲座,也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传播相关知识,提高居民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认识。另外,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让数字普惠金融知识通过专业人才进行传播;建立联合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学校资源的综合人才培养体系,输出专业化的数字普惠金融人才。

猜你喜欢
置信区间回归系数居民消费
定数截尾场合三参数pareto分布参数的最优置信区间
p-范分布中参数的置信区间
多个偏正态总体共同位置参数的Bootstrap置信区间
列车定位中置信区间的确定方法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多元线性回归的估值漂移及其判定方法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多元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矩阵的可估函数和协方差阵的同时Bayes估计及优良性
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