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吉他音乐的发展(六)

2020-11-23 06:01文字徐海根
音乐爱好者 2020年11期
关键词:江川米拉闵行区

文字_徐海根

2013年11月,上海音乐家协会吉他专业委员会与阿尔达米拉吉他艺术发展基金会(HK)商定共同举办“阿尔达米拉上海吉他艺术节暨第七届全国吉他邀请赛”。艺术节定为两年一届,由双方共同出资,阿尔达米拉吉他艺术发展基金会(HK)提供邀请赛奖品。吉他专委会理事、闵行区江川文化馆馆长潘涛老师得知此事后,提出江川文化馆协助一起举办此次艺术节,作为对艺术节的支持,免费提供文化馆为艺术节的活动场地。自此,首届“阿尔达米拉上海吉他艺术节暨第七届全国吉他邀请赛”于2014年8月22日至8月26日在上海市闵行区江川文化馆举行。

此次吉他艺术节由上海音乐家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由上海音乐家协会吉他专业委员会和阿尔达米拉吉他发展基金会主办,上海闵行区江川文化馆、上海杨浦区菡音艺术进修学校承办,并获得了上海市闵行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闵行区文学艺术联合会、闵行区江川路街道办事处、上海音乐出版社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由上海闵行区音乐家协会、上海仁贵投资有限公司、上海老闵行生活广场、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吉他专业委员会、江苏省镇江彭来柱吉他艺术中心、浙江省杭州天籁琴行吉他艺术中心、广州豆芽图书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徐宝吉他艺术中心、辽宁省沈阳古典吉他艺术培训中心等单位协办。艺术节组织委员会主任:费维耀(上海音乐家协会吉他专业委员会主任)、姚欣[阿尔达米拉吉他发展基金会(HK)主席];副主任:闵元禔(执行)、马志敏、潘胜发、章吉华、潘涛;赛务执行:蒋梵;秘书长:徐海根;副秘书长:陈华亮、蒋梵、蒋达民、金锐、李乐、彭来柱、帅春生、张小甲、赵长贵。比赛评选委员会顾问:陈志;监委:李质伟、吴子彪;主任:费维耀;副主任:闵元禔、马志敏。活动邀请了来自黑龙江、新疆、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湖南、陕西、云南、贵州、江西、吉林、山西、浙江、山东、江苏、安徽、福建、四川、广东、广西等地的吉他音乐专家、教师。

上海吉他艺术节启动

艾利奥特·菲斯克与闵振奇二重奏

首届阿尔达米拉上海吉他艺术节为观众呈现了诸多精彩节目,艺术节还邀请了多位国外杰出的吉他演奏家欢聚于此,并举办了名家大师班。不言而喻,此次活动成为中国吉他音乐的盛会。此外,艺术节邀请了阿德里安·沃尔特(Adrian Walter,澳大利亚)、马蒂亚斯·郎(Matthias Lang,德国)、托马斯·基尔科霍夫(Thomas Kirchhoff,德国)、艾玛·茹曦(Emma Rush,加拿大)、戴尔·卡瓦娜芙(Dale Kavanagh,加拿大)、伊娃·贝内克(Eva Beneke,加拿大)、艾利奥特·菲斯克(Eliot Fisk,美国)、萨伊拉·梅内塞斯(Zaira Meneses,美国)、安涅罗·德西德里(Aniello Desiderio,意大利)、谢家齐(Gerald Garcia,英国)等国外专家。

艺术节期间举办了五场名家音乐会:一、安涅罗·德西德里。二、艾利奥特·菲斯克和萨伊拉·梅内塞斯。三、阿玛杜斯吉他二重奏。四、沃尔特教授、匡俊宏与程斌。五、艾玛和伊娃二重奏、许拓和陈川二重奏等。

艾利奥特·菲斯克中国之行吉他音乐会在上海贺绿汀音乐厅举行,音乐厅内座无虚席,一票难求。艾利奥特·菲斯克先生是当今著名的吉他演奏家,以擅长演奏极富炫技色彩的曲目闻名。在长达四十五年的演奏生涯中,他留给听众们的印象就如同他的导师安德烈斯·塞戈维亚(Andres Segovia)所赞扬的,“艾利奥特立于艺术界的最高峰之列”。艾利奥特也是最后一位受吉他大师塞戈维亚亲自指导的学生,他将大量的精力投入音乐教学中,任教于美国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New England Conservatory)。同时,菲斯克还是波士顿吉他艺术节(Boston Guitar Festival)的创办者和艺术总监,以及上海音乐学院吉他专业教师闵振奇的硕士生导师。

除了五场室内音乐会以外,本届艺术节还首度走出剧场,为闵行区江川社区居民奉上了一场“吉他艺术节走向大众”的广场音乐会,艾利奥特·菲斯克携手众多国内知名吉他演奏家一起向社区普通居民献艺。

首届“阿尔达米拉上海吉他艺术节暨第七届全国吉他邀请赛”的参赛者来自国内十八个省市,将近四百五十人,就单项古典吉他比赛而言,参赛人数属于全国之首。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比赛公平、公正,本次比赛的复赛、半决赛实行拉幕方式,使评委看不到参赛选手本人,仅能听到参赛选手的演奏。同时也规定参赛选手不得向评委报出参赛号、姓名或发出任何带有特殊标记的声音,违者按作弊处理。决赛与复赛、半决赛有所不同的是,选手与评委之间不再采用拉幕方式,而是选手直接面对评委,并且允许观众入场观摩、录音、录像。显然,组委会正是通过松弛有度的评审安排,使选手们充分发挥出实际演奏水平,而观众进入赛场观摩也起到了极好的监督作用。不难看出,艺术节组委会对此次全国吉他大赛的规格和预期效果有着较高的要求,力求办出规模更大,评审更公正、权威的国内吉他专业赛事。这预示了国内古典吉他赛事在与国际化接轨的过程中迈出了令人可喜的一步!

本届大赛最后一轮角逐——各组别决赛于2014年8月26日展开较量,评选各组别奖项。儿童A组:第一名孙宇轩、胡静伊;儿童B组:第一名姚幸星;公开组:第一名穆怀聪;青年组:第一名周方俊;少年组:第一名李晨皓;重奏组:第一名郭如畅、冯重尧。8月26日晚,颁奖晚会在闵行剧院举行。晚会上既有参赛获奖选手的表演,又有谢家齐先生指挥吉他大乐团演出其创作作品《彩云追月》,精彩纷呈,扣人心弦。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王依群,上海音乐家协会正、副秘书长郭强辉、乔嘉,闵行区副区长杨德妹,区政府、区文广局、区文联等相关领导出席了颁奖音乐会。

首届“阿尔达米拉上海吉他艺术节暨第七届全国吉他邀请赛”已经落幕,它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真正地成为中国古典吉他赛事中一面标志性的旗帜。

01 闵行区副区长杨德妹、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王依群、阿尔达米拉吉他艺术基金会主席姚欣为获奖选手颁奖

02 上海音协副主席郭强辉、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继桢为获奖选手颁奖

03 上海音协秘书长乔嘉、江川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文辉为获奖选手颁奖

自从2014年8月合作举办的首届“阿尔达米拉上海吉他艺术节暨第七届全国吉他邀请赛”取得成功后,闵行区政府、上海音乐家协会、江川路街道办事处一致认为艺术节不仅丰富了江川地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推广和普及了吉他音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因此,江川路街道办事处与上海音乐家协会吉他专业委员会签约“阿尔达米拉上海吉他艺术节暨吉他邀请赛”项目合作书,正式将吉他艺术节落户江川,每两年举办一次。闵行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闵行区江川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吴敏华说,吉他艺术节吸引了大量吉他爱好者到江川交流、学习,也给闵行和江川营造了高雅艺术氛围,“艺术节不仅是中国吉他音乐的盛会,也已成为顶级国际吉他艺术节之一”。

01 玛莎·玛斯特斯独奏

02 曼努埃尔·巴鲁艾科(Manuel Barrueco)大师班

03 马可·塔玛友和安娜贝尔·蒙特茜诺斯二重奏

在2014年至2019年中,“阿尔达米拉上海吉他艺术节暨吉他邀请赛”共举办了四届(2019年在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提议下增办了第四届上海吉他艺术节),在国际和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促进了国际和国内的吉他音乐的交流,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吉他界的地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吉他大师齐聚上海,四届艺术节邀请了国外吉他专家四十余位,其中包括阿德里安·沃尔特(Adrian Walter,澳大利亚)、马蒂亚斯·郎(Matthias Lang,德国)、托马斯·基尔科霍夫(Thomas Kirchhoff,德国)、艾玛·茹曦(Emma Rush,加拿大)、卡瓦娜芙(Dale Kavanagh,加拿大)、伊娃·贝内克(Eva Beneke,加拿大)、艾利奥特·菲斯克(Eliot Fisk,美国)、萨伊拉·梅内塞斯(Zaira Meneses,美国)、安涅罗·德西德里(Aniello Desiderio,意大利)、马可·塔玛友(Marco Tamayo,奥地利)、肯·穆雷(Ken Murray,澳大利亚)、克雷格·奥格登(Craig Ogden,澳大利亚)、马欣·迪拉(Marcin Dylla,波兰)、曼努埃尔·巴鲁艾科(Manuel Barrueco,美国)、安娜贝尔·蒙特茜诺斯(Anabel Montesinos,西班牙)、斯蒂芬·高斯(Stephen Goss,英国)、罗伯特·奥赛尔(Robert Aussel,阿根廷)、杰西·弗劳尔斯(Jesse Flowers,澳大利亚)、弗兰克·邦格顿(Frank Bungarten,德国)、汉斯·米夏依尔·考赫(Hans Michael Koch,德国)、大卫·斯塔罗宾(David Starobin,美国)、托马斯·里德·帕特森(Thomas R.Patterson,美国)、大卫·罗素(David Russell,苏格兰)、何塞·恩里克斯(Josep Henriquez,西班牙)、安德里亚·德·韦迪斯(Andrea de Vitis,意大利)、洛伦佐·米歇利(Lorenzo Micheli,意大利)、马特奥·梅拉(Matteo Mela,意大利)、真纳罗·迪赛德里奥(Gennaro Desiderio,意大利,小提琴)、谢家齐(Gerald Garcia,英国)、玛莎·玛斯特斯(Martha Masters,美国)、亚当·德尔·蒙特(Adam del Monte,美国)、约翰内斯·莫勒(Johanne s Moller,瑞典)、马图什·科瓦尔斯基(Mateusz Lowalski,波兰)、哈乌麦·托兰特(Jaume Torrent,西班牙)、马克·格尔吉奇(Mak Grgic,斯洛文尼亚)、古利姆·佩雷兹·奎尔(Guillem Pérez Quer,西班牙)、皮埃尔·勒利埃弗尔(Pierre Lelièvre,法国)等国际著名吉他演奏家。

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吉他音乐家齐聚上海,其中有各专业院校的吉他教授、教师:徐宝(四川音乐学院)、何青(天津音乐学院)、关振明(星海音乐学院)、郦嘉炯(中央音乐学院)、陈川(中央音乐学院)、许拓(中央音乐学院)、黄文涛(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胡建民(新余学院艺术学院)及全国各地吉他协会等组织的知名教师,如李质伟、吴子彪等参与和支持上海吉他艺术节。每一届的古典吉他邀请赛约有五百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参赛,声势之浩大,几乎可以被称为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古典吉他比赛。为最大程度保证比赛的公正,评委会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如所有评委赛时全部上缴手机、不准和选手接触、拉幕评分等,比赛加入大数据分析评委打分的公正性,现场还让所有评委签了公平公正评审的保证书。

01 大卫·罗素独奏

02 在第三届吉他艺术节上,上海大剧院“弦动上海”吉他音乐会谢幕

2016年第二届“阿尔达米拉上海吉他艺术节暨第八届吉他邀请赛”最终评选出儿童A组:顾晓娈;儿童B组:李泽皓;儿童C组:孙铭蔚;公开组:王艺津;青年组:陈思琦;少年组:毕文清;小品组:张福漫;重奏组:解铭轩、饶奕皓等分别获得各组第一名。

2018年第三届“阿尔达米拉上海吉他艺术节暨第九届吉他邀请赛”评选出儿童A组:余筱乐;儿童B组:刘钟泽;儿童C组:罗楚竣;儿童D组:王宇宸;少年组:顾晓娈;青年组:赵一诺;公开组:何志远;小品组:钱家荣;重奏组:萧云飞、吴展鹏等分别获得各组第一名。该艺术节比赛挖掘了许多优秀的吉他新秀,很多选手在上海崭露头角,树立了挑战国际大赛的信心。他们后来有些在GFA、塔雷加、意大利等国际大赛中夺魁,有些考入了国内、国外著名音乐院校的吉他专业。

上海吉他艺术节除了在上海闵行剧院、上海城市剧院、贺绿汀音乐厅等举办多场室内精品音乐会以外,还在上海大剧院举办艺术节中最高规格的音乐盛会——“弦动上海”吉他音乐会。古典吉他在上海大剧院中演奏,引起了国际著名吉他大师的赞叹与好奇:京剧与吉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音乐会上,吉他与京剧的跨界令人惊喜。

第四届上海吉他艺术节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上海大剧院大型吉他音乐会全场观众挥舞着国旗,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奏响新中国的时代强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国家一级演员李军一袭蓝色长衫,在吉他、板鼓、箱鼓的伴奏中,用京剧的方式演唱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台下掌声阵阵。传统艺术是文化的“根”,吉他与宋词的结合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将吉他用作京剧的伴奏,或许也会对未来京剧走出去有所启发。当古典吉他遇上中国昆曲,会产生怎样的反应?音乐会上,古典吉他与昆曲合作演绎的昆曲《牡丹亭》选段《游园惊梦》,旖旎婉转的昆曲唱腔,配上吉他表演艺术家亚当·德尔·蒙特、昆笛演奏家张思炜的深情演绎,惊艳了全场观众。2019年第四届“阿尔达米拉上海吉他艺术节”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同时也是上海吉他音乐发展三十五周年,上海大剧院在约翰内斯·莫勒与上海吉他合奏团、闵行区江川区域党建合唱团共同献上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奏响了新中国的时代强音。全场观众挥舞着国旗参与到演唱中,久久不舍离去。上海大剧院的“弦动上海”吉他音乐会以高水准的艺术表现向世界展示了上海的魅力。参与演出的中外艺术家不仅献上了对中国国庆的祝福,更是通过西方古典吉他与中国民族乐器及传统戏曲的融合混搭,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

除了室内剧场的演出以外,上海吉他艺术节也走向大众,走进社区,更广泛地融入市民生活中。中外演奏家走进莘庄仲盛世界商城、阿拉城与合生邻里中心、闵行郊野公园草坪,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吉他大师系列音乐会”,打造了家门口的文化盛宴,将高雅艺术散播至闵行的各个角落。

上海吉他艺术节以吉他为媒,通过西方古典吉他与中国民族乐器及传统戏曲的珠联璧合,不仅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更展现出“上海文化”的厚重和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为上海“四大品牌”的建设增添了璀璨光影和绚烂色彩。同时,作为上海市旅游节活动之一,上海吉他艺术节也亮出了上海旅游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上海吉他艺术节已提升为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闵行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音乐家协会、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宣传部、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以及闵行区江川路街道主办,上海音乐家协会吉他专业委员会、阿尔达米拉吉他艺术发展基金会(HK)、上海市闵行区江川文化馆承办的大型吉他音乐盛会。

猜你喜欢
江川米拉闵行区
嘉米拉伊斯兰服饰旗舰店
米拉的豁口
给爱演的男人一个舞台
闵行区新型金融机构运行状况分析
Origins of Tragic Works and Writing Principles
The Flexible“Virtuality-and-Actuality Combing”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Univers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