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又好看的文字是怎么写出来的?

2020-11-23 07:31午歌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老豆腐酥饼白描

向田邦子在散文《心有所期》中,曾描写过自己在受邀吃饭时的种种期待:

“我对工作虽是彻底的懒人,唯独对吃的很讲究,碰上有人请吃饭,我从前一晚就开始摩拳擦掌。如果算准人家请的大概是法国菜,前一晚我会吃日本菜。哪怕截稿日期将至也把稿子撇开不管,充分睡眠调整体能。早餐和午餐会刻意吃些不油腻但也不会太清淡的东西以备晚上的大餐。切切不可省略午餐。如果饿太久,会吃不出东西的味道,肚子咕噜叫更是丢人现眼会坐立不安。

傍晚必定先泡澡。衣服要挑选腰部不会勒太紧的样式。香水会影响到餐点的香味昕以尽量少用。对我来说这时候是最愉快的,因为正是‘心有昕期。”

向田邦子是日本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电视剧编剧女王,她极擅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妙细节,作品常以机智的人物对话和丝丝入扣的情节引人入胜。仅凭借三篇短篇小说.向田邦子便获得了日本文学界最高荣誉——直木文学奖。这段幽默中透着调皮的文字,用真实生动的细节,把一个标准吃货“暗中算计”的小心思,呈现得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惊呼:“这个作家真是馋得好可爱啊!”

一个好作家一定是生活家,是俗世生活里,带着一颗火热的心的观察者和体验者。普通人爱吃,常常是满足口腹之欲;作家爱吃,懂烹饪,还能把美食写得活色生香,让读者垂涎三尺,回味无穷。

那些又好看又好吃的文字究竟是怎么写出来的呢?从状物的方法来看.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

细致地描述美食制作工艺,勾引读者的“馋虫子”

“我做的拌菠菜稍为细致。菠菜洗净,去根。在开水锅中焯互八成熟,捞出,过凉水,加一点盐,剁成菜泥,挤去菜汁,以于在盘中抟成宝塔状。先碎切香千,如米粒大,泡好虾米,切姜朱、青蒜朱。香干朱、虾米、姜朱、青蒜朱,手捏紧,分层堆在菠菜泥土。如宝塔頂。好酱油、香醋、小唐香油及少计味精在小碗中调好。菠菜上卓,将调料轻轻自塔7a淋下。吃时将宝塔推倒,诸料拌匀。”

——汪曾祺《家常酒菜》

汪曾棋先生常将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描写得灵动精妙,其文清新质朴,耐人寻味。他是写美食的大家,《故乡的食物》《家常酒菜》《昆明的吃食》《鱼我所欲也》等散文皆是上乘佳作。他不仅对美食有良好的鉴赏力,还能系上围裙亲自上阵,烧出一桌好菜。说到底,写作的原动力还是热爱。汪老的这段文字,不摆架子,不炫技巧,白描了拌菠菜的配料与工艺,动作一气呵成,一看便是烹饪高手。擅长白描的作者,常常不动声色地在名词的意象上着力,譬如这段中,“香干末、虾米、姜末、青蒜末、菠菜泥”很容易让人想到缤纷的色彩,进而激发味觉联想。鲁迅先生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汪老的白描,让人见字知味。

作者简介

午歌:畅销书作家,曾出版小说集《晚安,我亲爱的人》《晚安,我亲爱的孤独》,长篇小说《一生有你》。作品被翻译咸多国文字,畅销百余万册。因其文笔元气淋漓,三分搞笑、三分毒舌、一分无厘头,最终归結于满满的感动,被誉为“文学界的周星驰”。

色、香、昧、形全方位入手,

让人看得唇齿生香,欲罢不能

袁枚曾在《品味》一诗中写道:“平生品味似评诗,别有酸咸世不知。第一要看色香好,明珠仙露上盘时。”他把品尝美味提升到评鉴诗歌的高度上.告诉人们美食不能只是好吃,应该要色香味俱全。

“织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

——蘇东坡《寒具》

“寒具”又叫馓子,是一种传统的油炸面食。东坡先生仅用了28个字,便生动勾画出油炸馓子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接着神来一笔,由馓子的外形与色泽联想到美人浓睡时压扁了的缠臂金。让这“嫩黄深”的寒具,忽生了一抹香艳的娇俏之气。

“食品不和盐醋而五味全者,为蚶、为河蟹。河蟹互十月与稻粱俱肥,壳如盘大,坟起,而紫螯巨如举,小脚肉出,油油如螻蜒。掀其壳,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甘腴虽八珍不及。”

——张岱《陶庵梦忆·蟹会》

张岱的文字,快而又磊磊落落、精准无二、跌宕流转,是其小品文一大惊艳之处。张岱写河蟹之肥美,先总说其五味全,然后飞快地勾描河蟹的外形及蟹钳、蟹肉、蟹膏的体态,运笔之快,描摹之准,让人产生一种“才将螃蟹捧在手,已把蟹膏咽入喉”的快感。尤其“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甘腴虽八珍不及”一句,张岱先生分明是一边大口咀嚼着肥美的蟹膏,一边运笔如飞地向读者分享进食体验,真看得人口水连连!

描写口感引起的生理反应,让人展开想象,回味悠长

“他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其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邯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于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宅,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

——老舍《骆驼祥子》

样子被军阀的队伍抓了壮丁,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又累又冷又饿的时候在一个小吃摊上吃了碗老豆腐。上半段文字,老舍先生用白描的手法.以“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雪白的豆腐”来直观地呈现这碗老豆腐。下半段细写样子的吃相.除了一串流畅的动作描写外,有两处生理反应抓得特别动人:一是“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巧妙地展现出祥子腹腔内的感触;另一处是“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细写身体的外在表现。一内一外,相得益彰,让读者透过文字,能细致而真切地感受到样子是如何急迫地吃下了这碗滚烫的老豆腐。

更妙的是,全文只字未提样子又饿又冷,也未直说他吃得很急,以一句人物对白“再来一碗”来收尾,干净利落,暗示出入物内心对食物的迫切渴求。这并不是一段专门描写美食的文字,老舍先生用人物的两处生理表现,让我们明确地感受到这碗“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的老豆腐,是如此滚烫,又如此诱人。

“我们喝着香草大蒜蛋花汤,相互看了一眼,点了点头。那种汤有一点甜味,香草和大蒜的香味巧妙地刺激看喉咙,软软的蛋花在舌尖上滑动,令人忌不住想要叹息。”

——村上龙《狐独的美食家》

“起先我已掰了一块“小玛德淋娜”抆进茶水准备泡软后食用。带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颚。顿时使我浑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慼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尘脱俗,卸不知出目何因。”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以上两段文字中,“香草和大蒜的香味巧妙地刺激着喉咙”“软软的蛋花在舌尖上滑动”“我浑身一震”“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皆以精湛的细节感触,展现出进食中美妙的生理体验。比起直接白描食物的色、香、味、形,对生理反应的描写,常常更能展现人物某种精微的意兴,让读者情不自禁地展开联想,对号入座。

运用修辞来加强感染力,升华“馋人”的境界

“喝香蕉牛奶时

联想到了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王玎玲《下饭的诗》

若非真正的吃货,绝无此传神的联想。我似乎能察觉到作者微闭着眼睛,在细细品尝香蕉牛奶的味道时.脸上那烂漫又满足的笑容。一个传神的比喻,瞬间让美食有了诗意,真是又纯真又高级的文字。

“好的萝卜丝酥饼‘薄伞——酥支做得轻、薄、酥、脆、化,仿佛沒有重量也及有实质,如同一个灸魂,于指一拈便纷飞四散,从此难以捡拾。”

“酥饼皮比一切憨厚沉实的包子皮佻健不羁,受不得压力,也不肯屈服。一个包子可以用些方法家进不同的容器中,委曲水全,仍然活伞,但一个萝卜丝酥饼情愿魂飞魄散,落絮飞花,非常不合群,亦不受思想枚育,政治改造,形象转移。”

——李碧华《蟹壳黄的痣》

李碧华的笔下,萝卜丝酥饼浑然有了灵魂,有了个性,有了命运悲剧。她不着意在口感、色泽、形态、味道上施展笔墨,而是紧紧抓住酥皮的特点,运用修辞,将酥饼人格化,从更高的维度上呈现食物之美,文风奇诡冷冽,令人耳目一新。

这些文学大家笔下又好吃又好看的文字.是他们深情地热爱生活,深切地体察生活,深沉地反思生活的产物。优秀的作家,必是优秀的生活家。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描写美食时,无论是直接白描、多角度展现细节,还是从生理反应的角度延展细节,抑或运用修辞来丰富细节,描写的基础和关键都是细节。不仅描写美食如此,描写其他事物亦是如此。通過不断地训练,我们要让自己的写作从细节真实,到细节精准,从细节传神.到细节惊艳,让打磨细节成为持久的创作精神。

猜你喜欢
老豆腐酥饼白描
太原府名小吃麻叶儿、老豆腐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一盒酥饼》点评
《一盒酥饼》点评
写给远去的路遥
《白描荷卷》自跋
讨厌的“酥饼”
高唐老豆腐
拜见酥饼大人
金银豆腐包等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