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2020-11-25 20:53杨丹丹
小学生 2020年5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法治道德

⦿杨丹丹

在过去的思想政治课堂中,受应试思想的限制,学生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但实践活动方面有短板。有的学生对课堂和教师的讲解过于依赖,没有从深层次去思考问题,自主学习意识也不够高。《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课程,更是一本启蒙教育书。教师要从全新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正视自己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核心素养,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本文就从当前《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理念出发,对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和核心素养的课堂方法做几点分析。

一、注重核心素养的价值,扩展道德与法治内容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扩展和深入,核心素养培养的概念被正式提出,《道德与法治》也成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课程。小学生们年龄较小,缺乏实践活动能力,对事物的看法停留在最开始的初级阶段,不懂得怎样去创新和提高。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形式化的课堂内容,学生对课堂和教师的讲解过于依赖,没有自己的思维和空间。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素质,教师要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道德与法治》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本启蒙教育书。在课堂中加大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内容,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法治知识,形成自我约束意识,养成知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孩子们年龄较小,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而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内容能提升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孩子们的终身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教学《生活中的合作》一主题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的主体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们自主设计本次的学习活动,分配组间学习任务。学生在团队合作的同时,能认识到合作的力量,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加深他们对道德法制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们可以让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组内的宣传活动,充当老师的小助手,负责本次小组学习成果的报告。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我们可以让他们组织和领导一些文化活动,带领其他同学进入到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共同创建有价值的课堂,提高道德与法制的实效性。

二、强化道德与法治的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意识

《道德与法治》作为与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对学生的生活能力、思维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强化道德与法治的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意识,就要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进行教学,才能扩展课堂的活动内容,让学生们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未来的学习挑战。“因材施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教学原则,也是我国优良的教学传统。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制定出分层次的学习计划,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喜欢去钻研自己喜欢的事物。为了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求,教师要淘汰传统“一刀切”的课堂模式,对学生“一视同仁”,掌握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避免他们产生抵触的学习情绪。《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典型的社会科学,教会孩子热爱生活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将自己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文化知识迁移到社会生活中。当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以阳光的生活态度去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在生活中遵守法律,遵守公众道德。

三、引入道德与法治的实例,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针对各个地区的教学情况不同,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与课堂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引入道德与法治的实例,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在课堂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或者一些社区参加志愿者活动。“捡垃圾、种植花草树木、扶老人过马路”等,这些都是小事,却能帮助学生在欢乐中受到默转潜移的影响,让这些道德实践成为学生的生活指南。我们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的好朋友,应当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各种道德活动,帮助学生适应生活,提前了解社会。随着道德与法治课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堂的讲解实例,进一步明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把小学核心素质教育工作向前推进。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些道德与法制的教学视频,引入有关于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在观看中感悟知识与真理。比如《X战线》、《天网》、《道德与法治》等节目,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视频,能帮助学生从心里感受道德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可否认的是,小学生在成长活动中存在很多个体性差异。为了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要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确保课堂活动的“搭配合理、难度适中”,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亲身体验道德法制的知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长时间的课堂知识教学,有的小学生难以在课堂活动中集中注意力,会产生分心的学习状态。教师不要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小动作而大发雷霆,这会阻碍学生正常的成长发展。相反,我们要多和他们沟通交流,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自尊心,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需要教师注重核心素养的价值,加入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才能扩展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意识。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很多事物的看法也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依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强化道德与法治的模式,才能从本质上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发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作用,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法治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简论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