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消极胜过虚假的积极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应对学生消极现象的策略

2020-11-25 20:53季新华
小学生 2020年5期
关键词:摸球同理消极

⦿季新华

几乎所有教师都有这样一份美好的愿景:课堂中所有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人人求知若渴,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没有哪位教师愿意在自己的课堂中看到以下现象:有学生不专心听讲,有学生不踊跃发言,有学生不投入活动。面对学生上课积极亦或是消极这两种现象,我们都应当认真审视反思,我们既不能被虚假的积极所迷惑,也不必为健康的消极而感慨,学生对毫无意义的课题或是枯无味的教学作出消极的反应是正常的,相反,那种闹闹哄哄的虚假积极则是不健康的。当然,我们都不希望学生上课态度消极,但是,学生上课消极未必是坏事,学生的表现是我们教学的风向标,消极现象给教师敲响了警钟,聪明的教师却会抓住消极现象这一契机,洞悉消极现象当中蕴含着的积极因素,他们会巧妙应对消极学生,机智地优化和改进教学策略,灵活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一、耐心倾听,触摸内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消极的,往往是在教学的进程中,情绪慢慢变得消极怠慢,表现出发言不像原先那么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不再那么高涨,与同伴的配合不是那么主动。如果学生在教学开始就出现消极现象,只能说明教师的教学导入很不成功,没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未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教学是一场心的旅行,学生在学习的旅途中,心路有时会淤堵或中断,此时,需要教师去疏通和修复,走进学生内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倾听,教师要做个忠实的倾听者,通过热心询问,耐心倾听,去感知触摸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消极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还是遇到什么疑难问题?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一课中,当教学进行到后半场时,我发现原本挺活泼的小强突然趴在桌上,对我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我连忙问他:“怎么啦?身体不舒服吗?”“没有不舒服!”小强的话音中带着一股怨气,“老师欺负人,到现在一次都没叫我回答!”原来是我没有给他表现的机会,他的心理感到委屈,因此作出消极的抗议。我机智地回答:“老师知道你厉害,所以简单的问题就没有让你回答,准备把后面的难题留给你回答呢!”我的安抚让小强又打起了精神专心听讲。

倾听是应对学生消极的良策,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温暖学生心灵,有助于找到真正原因,做到对症下药,有效施救。

二、同理感化,唤醒鼓舞

教育不是空洞理性地说教,而是一种唤醒和鼓舞。产生学生消极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认知上出现了问题,另一种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其中以后者居多,多数是心理上暂时发生的蒙蔽,此时需要教师充当心理师,给学生心理疏导和感化,从而唤醒和鼓舞学生,唤醒学生内在的欲望,鼓舞学生主动学习,心理感化有助于帮助学生走出沉迷,走向积极。

常言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应对消极学生时,同理心扮演重要角色,其移情共情的特点具有较好的教育效应。在数学课堂中处理消极学生时,我们要同理感化,而不是批评责怪,批评责备只会给学生的心路添堵,使得教育的效果适得其反,同理感化可以获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亲近教师,从而愿意接受教师的建议。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中,我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摸球活动中感受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可是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我发现第三小组里的小兰不与同伴配合,独自端坐一旁。我经过了解得知,原来是组长没有安排她摸球,导致她情绪低落。“老师理解你的心情,换做我也会不高兴的。”我边安慰她边对小组长说:“要不安排组员轮流摸球,每人摸五次。”我的建议让全组学生连声叫好,不但提高了每个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同理感化是一种情感互动,是以情怡情,体现了教师的宽容姿态,起到以情育人的效应。

三、另辟蹊径,点亮思维

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教学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活动,有时候,学生的消极表现源自于思维的变故,在某个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了思维盲点,从而使原本畅通的思维之路突然受阻,导致他们出现了正常的消极反应,此时,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开山筑路,寻求新的出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如若此路不通,我们就另辟蹊径。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一课中,我在教学“把4本书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一内容时,发现部分学生陷入迷茫,于是就细细思量原因:或许是由于每份的数量是整数,所以部分学生受其影响,无法像分蛋糕那样去理解二分之一。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这里的二分之一,我没有按照原先的预设继续教授后面的内容,毅然改变教学策略:我把这4本书装到一个盒子里,引导学生把这盒书想象成一盒蛋糕,让他们联系分蛋糕的情景去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此举使学生懂得每份是这套书的几分之几跟每份的本数没有关系,只要看平均分的份数。我的另辟蹊径,让学生醍醐灌顶,思路畅通了。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没有固定的套路和方法,教学是一种机智,当突遇学生思维障碍,我们要学会变通,灵活选择路径,点亮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走出迷茫,驶上思维快速道。

教育不能急于求成,教师的脚步要慢一点,适当放缓教学节奏,有时候甚至要停下来,耐心地等一等,弄清其中缘由,妥善处理好状况。

猜你喜欢
摸球同理消极
消极的后果
从摸球试验例谈古典概型复习课中例题的选取
同理心:“走心”的理解,胜过千言万语!
老来更明同理心
避免同理心耗竭
游戏中的概率问题研究
在游戏中感受可能性
让自己发光
滑落还是攀爬
“摸球”探究活动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