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镜对早期胃癌诊断率的影响分析

2020-11-28 07:24尹雪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9期
关键词:早期胃癌诊断准确率无痛胃镜

尹雪莹

【摘要】 目的 对早期胃癌患者在临床诊断中采取无痛胃镜检查后的整体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90例早期胃癌疾病患者, 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 各4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胃镜检查, 实验组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对比两组胃镜检查过程中的心肺功能指标[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常规组的2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 P=0.036<0.05)。实验组患者的HR(65.3±2.1)次/min、DBP(69.5±7.1)mm Hg(1 mm Hg=0.133 kPa)、SBP(93.8±4.1)mm Hg均低于常规组的(83.1±7.4)次/min、(85.5±9.1)mm Hg、(131.6±12.9)mm Hg,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准确率95.56%高于常规组的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效果更显著, 既可以有效提高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率, 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关键词】 无痛胃镜;早期胃癌;安全性;心肺功能指标;诊断准确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9.031

胃癌是一种起源于患者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疾病, 据相关医学研究资料表示[1], 该疾病在我国多种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发病率一直居于首位, 且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 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发病率占比为2∶1[2], 需要给予相关的重视;临床中如果不给予胃癌患者实施早期的治疗和病情控制, 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甚至会造成消化系统损害, 而且可能发生转移, 影响肝肾及呼吸功能, 严重者出现恶性病质, 最终危及生命[3]。因此, 为了能够整体提高胃癌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本文将采用无痛胃镜实施早期诊断后的效果进行研究,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早期胃癌患者, 按照其个人意愿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 各45例。实验组男30例, 女15例;年龄45~90岁, 平均年龄(62.5±9.2)岁;胃病史1个月~10年;体质量指数18.25~30.12 kg/m2, 平均体质量指数(23.71±2.14)kg/m2;早期胃癌患者5例, 進展期胃癌患者40例;患接受教育时间5~15年, 平均接受教育时间(8.0±2.3)年。常规组男25例, 女20例;年龄45~90岁, 平均年龄(62.0±9.3)岁;胃病史1个月~9年;体质量指数18.25~30.12 kg/m2, 平均体质量指数(23.51±2.21)kg/m2;早期胃癌患者5例, 进展期胃癌患者40例;接受教育时间5~15年, 平均接受教育时间(8.5±2.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诊断为胃癌, 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核准, 患者在家属的陪伴下对于本次研究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 以及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检查过程中按照要求进行心肺功能指标、常规心电图等指标的检查, 同时进行8 h的禁食禁水以及相应术前准备。基于此, 常规组患者在检查前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1523, 规格:10 ml∶0.1 g)10 ml, 将本品含于咽喉部, 片刻后吞下, 10~15 min后实施常规胃镜检查, 并在检查过程中进行心电监护, 由相关医护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等心肺功能指标水平。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后建立静脉通道, 与准备好的鼻导管吸氧进行连接, 给予患者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079, 规格:10 ml∶0.1 g)静脉注射10 ml后, 辅以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成都第一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1022767, 规格:1 ml∶0.5 mg)静脉注射0.5 mg麻醉, 观察患者均无意识后, 给予无痛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肢体乱动现象, 可给予丙泊酚10~20 mg静脉注射, 并随时观察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情况。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胃镜检查过程中的心肺功能指标(HR、DBP、SBP)水平以及躁动、恶心呕吐、呛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②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参照“日本胃癌研究会”[4]中针对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疾病的诊断标准, 并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准确率=诊断准确/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心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常规组患者HR为(83.1±7.4)次/min, DBP为(85.5±9.1)mm Hg, SBP为(131.6±12.9)mm Hg;实验组患者HR为(65.3±2.1)次/min, DBP为(69.5±7.1)mm Hg, SBP为(93.8±4.1)mm Hg。实验组患者的HR、DBP、SBP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 常规组早期胃癌检出1例(22.22%), 进展期胃癌检出32例(71.11%), 诊断准确率为73.33%(33/45);实验组早期胃癌检出4例(8.89%), 进展期胃癌检出39例(86.67%), 诊断准确率为95.56%(43/45)。实验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59, P=0.004<0.05)。见表2。

3 讨论

参考相关医学文献资料[5]发现, 胃癌属于临床治疗中肿瘤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与患者的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习惯相关, 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少数患者存在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 但随着肿瘤的生长, 会逐渐呈现出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如肿瘤侵犯胰腺被膜, 可出现向腰背部放射的持续性疼痛, 甚至出现黄疸等现象, 而在临床中通常给予患者实施常规的胃镜检查, 但是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表示, 其检查效果不显著, 对于胃癌疾病的诊断和检出率较低, 且会在检查过程中出现躁动、恶心呕吐、呛咳等不良反应, 影响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目前,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多种临床诊断技术也一直在不断进行完善, 无痛胃镜检查便属于其中的一种, 其主要是指在常规胃镜检查的基础上, 先给予患者静脉注射一定的麻醉药物(丙泊酚、阿托品等), 幫助患者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安定、睡眠的状态, 在其毫不知情, 感觉不到任何疼痛的情况下由本院的医护人员给予胃镜检查, 并保证患者在检查完毕之后能够迅速苏醒, 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5, 6]。早期胃癌主要是指患者的癌组织限于胃黏膜层及黏膜下层, 不论其范围大小和有否淋巴结转移现象;而进展期胃癌则是指患者的胃癌细胞对胃壁浸润生长至肌层部位, 均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7, 8]。针对以上无痛胃镜的诊断结论, 本次研究也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依据: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有相关医学研究专家也曾表示, 无痛胃镜检查的过程中, 对于患者的伤害较小, 且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7%。实验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HR、DBP、SBP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 相比常规胃镜检查, 无痛胃镜检查的诊断效果较为明显。

综上所述, 对于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而言, 无痛胃镜检查的诊断效果显著, 且在检查过程中不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 具有无痛、心理压力小、镜下图像更清晰的综合特点, 同时也可以整体减少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躁动、恶心呕吐、呛咳等不良反应, 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可进行一定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建琦, 程梦华, 陈文习, 等. 醋酸靛胭脂染色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前后辅助诊断早期胃癌效果的比较.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9, 28(6):629-632.

[2] 王蓉, 邓传婕, 朱军, 等. 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窄带光成像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9, 36(2):91-97.

[3] 王智杰, 高杰, 孟茜茜, 等.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8, 35(8):551-556.

[4] 林言, 郑祺, 黄蓉, 等. 内镜超声联合传统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预测及临床价值研究.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8, 35(12):895-900.

[5] 孟培, 龙拥军, 戴平, 等. 联合检测血清抗HpAb、胃泌素-17和MG7-Ag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9, 26(2):42-45.

[6] 刘晓如, 黄晖, 肖爱美, 等. 无痛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当代医学, 2017, 23(28):128-130.

[7] 卢柏春, 柳素霞, 蔡方梅, 等. 无痛胃镜下早期胃癌诊断和治疗的研究.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9):153-154.

[8] 李静海. 无痛胃镜与常规胃镜检查效果的对比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 2015(11):1294-1295.

[收稿日期:2020-05-08]

猜你喜欢
早期胃癌诊断准确率无痛胃镜
消化道早癌行消化内镜技术诊断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效果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无痛胃镜联合结肠镜应用于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开腹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生存率对比
探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临床分析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