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通俗化与知识化的融合

2020-11-28 07:37穆志昕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22期
关键词:通俗化博物馆策略

穆志昕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技的高速发展,博物馆事业也有了极大的提升与完善,在新时期下,为了进一步提供便捷的服务,增强公众的体验度与观赏度,博物馆在陈列和展览中还需要有效地将通俗化与知识化结合起来,通过创新陈列展览的思路,让公众在文物的观赏中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文物的内涵与故事,切实发挥出博物馆的价值和作用。本文分析了博物馆在展览中将通俗化与知识化相结合的作用,提出了通俗化与知识化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博物馆;知识化;策略;通俗化

1  前言

博物馆具有较强的服务性,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的博物馆已经免费为公众所开放,同时接待的公众数量也逐渐激增,其成为了公众了解历史、文物古迹等最佳的途径之一,能够让公众走进文物,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在不同文物展览的过程中,也能够为公众呈现出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与痕迹,丰富了公众的人文性,增强了情感体验。

2  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通俗化与知识化融合的作用

2.1  有助于公众走进文物

一直以来,文物对于公众来讲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这也与文物本身的属性和特征有一定的关系,其主要承载了历史文化发展的痕迹,展示出民族文化深厚的内涵,体现了民族精神与情感的表达,如果在陈列展览的过程中,仅仅将文物陈列出来,不配备相应的讲解,那么公众就很难对其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难以发挥出文物的知识性,达不到最佳的陈列效果。因此在文物陈列展览的过程中,将通俗化与知识化有效地结合起来,能够揭开文物神秘的面纱,拉近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达到知识普及、传承文化的效果,使得文物的展览性更强。比如:在央视推出的《国家宝藏》节目中,通过以文物历史回顾、讲解、展示、陈列等方式,让观众能够对文物的来龙去脉有清晰的认识和掌握,更多的观众走入了博物馆近距离的观赏文物,增强了公众对文物保护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文物的保护队伍中,并对历史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弘扬,挖掘了公众的民族自豪感,对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博物馆在文物陈列中凸显出知识性与通俗性,能够被更多的公众所学习,有助于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2.2  体现了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多元化

如果在文物陈列中仅仅单一地将其展示出来,就会使得文物缺少一定的灵动性,难以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公众的面前,而将知识性与通俗性有效的结合,能够为文物赋予更大的生机和活力,让文物能够“开口说话”,这样就可以让公众更加容易和快速地接受展览的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博物馆在陈列展览之前,在充分考虑艺术性的基础之上,还应该彰显出专业化与通俗化。现阶段,我国很多博物馆的基础建设相对比较完善,对文物的展览和陈列也基本能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布局与设计也趋于科学化与便捷化,比如:在一楼大厅能够集接待、游览、特色展览以及文创产品等不同的功能为一体,让游客能够快速地找到文物对应的信息;在二楼以及以上楼层,多以主題展览为核心,进行文物的展览与陈列,游客可以观赏到不同主题和不同时代的文物;加上视频、音频以及讲解人员的介绍,为公众和文物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这样就可以对公众的思想认知、情感表达、道德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熏陶,极大地增强了博物馆的教育属性和文化属性。

3  博物馆展览陈列的通俗化与知识化融合的策略

3.1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激发公众的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博物馆文物陈列和展览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频率以及范围越来越广,尤其在通俗化与知识化相结合的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文物立体化地展示出来,能够为公众带来丰富的观赏体验。比如:博物馆可以配置智能讲解系统,并在系统中增添个性化的服务,包含不同国家的语言讲解,如:中文、英文、韩文等,进而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同时还应该构建数字化的陈列设备,使用3D技术、VR技术等,使用动态化的视频以及图片等,将文物的历史背景以及专业知识等使用通俗的文字或者画面表达出来,这样更容易公众了解。此外,还可以在文物的对应位置粘贴二维码或者介绍链接等,公众可以扫描二维码观看并获取文物的知识,进而增强公众的选择性。在文物知识化与通俗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博物馆还应该积极与公众进行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并掌握公众对文物陈列和展览的需求,利用宣传册、电子屏幕、调查问卷等方式,让公众也能够积极参与到文物陈列和展览的环节中,进而增强文物展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3.2  增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博物馆文物展览和陈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素质等方面都会对文物陈列的通俗化与知识化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博物馆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增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博物馆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提高知识化与通俗化的融合性。比如:博物馆可以定期组织学习活动或者培训活动,让工作人员能够对知识化与通俗化相融合的内涵以及价值等方面有清晰的界定和掌握,然后鼓励工作人员对文物的故事、知识等有全面的整理和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为公众提高专业化的讲解和服务;同时也可以让工作人员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以及不同文化层面的群体,设计出多种讲解方案,尽量使用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文物介绍给公众,这样文物陈列展览的通俗化与知识化的融合效率才会更高。此外,博物馆还可以邀请高校的专家或者教授等,到博物馆指导工作人员有关知识化与通俗化相结合的陈列方式,进一步提升专业性。

3.3  抓住时机,体现文物故事的趣味性

博物馆在发挥服务属性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教育属性,将知识性与通俗性有效地融合起来,需要博物馆抓住展览时机,让公众能够在观赏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内容,切实体会到文物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比如:在国庆黄金周、春节、五一、中秋等节假日,都是旅游的旺季,因此博物馆就需要抓住有效时机,通过对文物的介绍和讲解,让公众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实现文物与公众的交流。比如:可以设置文物故事小剧场,将文物的故事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公众的内心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还应该挖掘文物故事背后的趣味性,尤其对于初次步入博物馆的公众而言,通过趣味性的文物故事,才能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和关注程度。此外,在知识化与通俗化相衔接的过程中,博物馆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渠道,将文物的故事编制成为图文并茂的讲解内容或者动态化的视频讲解模式,让更多的公众能够参与到文物知识的探索和保护中,进而吸引更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近距离学习和感受文物的价值,增强体验性。在博物馆对文物陈列和展览的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多个方面以及多个领域的内容,尽可能地让文物的故事与知识鲜活地展示在公众面前,创新展览和陈列的思路,彰显出博物馆的文化属性与服务属性。

4  结束语

在新时期下,博物馆文物的陈列展览有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其要充分的将知识化与通俗化结合起来,拉近文物和公众之间的距离,让公众能够从文物观赏的过程中,学习并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而陶冶公众的情操,丰富工作的精神世界。博物馆还应该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多元化的手段,为公众进行直观与立体地文物讲解和介绍,让公众能够参与其中,增强体验性;同时博物馆还应该增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赵雷军.地市级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通俗化与知识化的融合初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9):116~117.

[2] 王慧贤.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通俗化与知识化的融合分析[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8):111~113.

[3] 李聪.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通俗化与知识化的融合[J].文物世界,2018(1):75~77.

猜你喜欢
通俗化博物馆策略
博物馆
谈谈电视新闻语言口语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露天博物馆
Passage Four
博物馆
与艺术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