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的建议

2020-11-28 18:06刘薇薇
唯实 2020年10期
关键词:计分指标体系高质量

刘薇薇

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健全完善“三项机制”,开展综合考核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决策部署。省委编办坚决贯彻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指示要求,牵头开展省级机关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在梳理总结机关绩效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省级机关单位的职能定位与“六个高质量”的关联度,形成了聚焦重点工作落实、确保全面依法高效履职、更好服务基层和群众、突出创新创优亮点的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制度体系。

目前,纳入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范围的共有99家省级机关单位,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等类型,这些被考核单位的工作任务、服务对象等各有不同,类型多样。为充分发挥考核的引导、激励、约束作用,需要我们持续思考,不断优化完善考核工作,确保考得精准,考出成效。

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的主要特点

考核内容针对性强。考核围绕各部门履职情况,设立一系列评价指标评估行政過程。主要测量各部门的“生产力”,即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有效性和质量。自2018年以来,考核聚焦江苏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突出全面依法履职,加大服务基层、服务民生力度,有效解决了不同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推诿扯皮的问题,高质量发展的效益逐步显现。同时扩展考核范围,强化公务员平时考核,将目标任务落细落实,责任到岗到人。

指标体系导向性明确。主要围绕公共政策、财政资金、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专项工作的决策、实施、结果、效益等方面设置指标。指标体系包括考核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的“重点工作”指标、考核部门全面履职的“按照‘三定规定履行职责情况”指标、考核部门是否合法合规开展工作的“依法履职”指标、考核部门提高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情况”以及考核部门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指标,同时又设置了提升部门创新创优能力的“服务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优项目评审”指标。整个指标体系以实施质量控制为导向,强化了成本效益分析。

考核计分方法区分度高。在各指标项计分上定量与定性计分相结合,如重点工作指标的计分主要依据是推动落实重点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贡献度,主要通过承担的工作量、工作完成质量和成效来体现。其他指标也设置了明确的得分及扣分标准。同时设置加减分项,受到表彰奖励的予以加分,发生重大失误或风险事件(事故)的予以扣分。通过科学计分,保证了可比性,有利于调动被考核单位工作积极性。

考核程序规范易行。考核坚持“客观、透明、简便”原则,按照目标规划、平时监测、年终考核、持续改进等四个环节顺次推进。目标规划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由各部门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各考核指标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并将责任明确到处室、任务细化到季度,考核责任单位对目标规划内容审核把关。平时监测包括季度监测和半年评估,季度监测通过综合考核信息系统动态跟踪指标完成情况,半年评估采取“不见面”的方式,按照自查、评估、反馈程序进行。年终考核环节,创新创优项目采取现场评审评分,其余指标由各考核责任单位在被考核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结合日常掌握情况,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持续改进环节结合年终考核结果反馈一并进行,督促各单位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改进工作。

考核推进机制协作有力。推进机制是考核有效实施的制度保障。2018年,江苏成立省考核工作委员会,省考核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简称省考核办)。按照省考核委及考核办的部署安排,明确省委编办为省级机关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牵头单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编办、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政务办等6家单位为考核责任单位,承担所负责指标项的审核、监测、评分等具体工作。各考核责任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强协作配合。

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的难点

省级机关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考核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激励部门担当作为的效应持续增强。但总体而言,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需要持续加以完善,不断增强考核工作的系统性、精准性、实效性。

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当前,考核指标体系从向人民负责和履职的角度不断完善,如在2019年度考核指标评价反馈中,一些部门建议调整指标权重过大的部分指标,在2020年度考核中对指标权重进行了重新分配,回应了一些部门的期待。同时指标体系还应在保证凸显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重要性的前提下,优化三级指标,保证对部门工作考得精准到位。

计分方法有待进一步丰富。为有效评价各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各指标都制定了具体可量化的计分方法,这样有效避免了“人情分”,保证了考核结果的公正性。但在总体上,个别指标的计分方法还存在一定程度上便于评价定量指标,而不便于评价定性指标,以及“重量”而“轻质”,即注重工作完成数量,不综合研判工作完成质量等情况。

平时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加大平时考核目的在于推动各部门把功夫下在经常、干在日常,适时预警纠偏。同时季度监测、半年评估基本采取“不见面”方式进行,仅仅依靠被考核单位自查报送季度、半年工作完成情况,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预警提醒、节点控制,而且可能会出现与预期目标不同的结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019年度,省委编办会同考核责任部门对50项重点指标推进情况进行了实地跟踪调研,对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按照为被考核单位减负、不干扰正常工作的要求,现在要尽量减少实地核验,平时考核的相关工作效果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考核方法有待进一步拓展。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是比拼实绩的“大擂台”,涉及各部门的具体业务,有些业务专业性较强,如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效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特别是在2019年度重点指标推进情况跟踪调研中发现,项目现场需要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到场共同核验把关,仅仅依靠6个考核责任单位的力量难以达到现场核验的实效。

群众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考核是为了发展,我们的发展是为了人民,同时也要依靠人民。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外部监督力量应加大参与力度。但是目前群众参与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的渠道仅是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虽然测评结果比较公正客观,不过由于参与渠道有限且参与角色单一,人民群众在考核过程中的影响力总体上看还是有限的。

关于完善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的建议

应当看到考核只是手段,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因此,针对考核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要进一步转变理念,优化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切实以高质量考核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夺取“双胜利”。

进一步转变考核理念。随着考核内涵与外延的变化,考核正由内部评估工具向外控型管理工具转变。要以新思想定向领航,强化外部责任意识。把贯彻落实新思想新理念贯穿考核全过程,设置考核目标应紧紧围绕机关单位的核心职责,及时回应人民关切,向人民负责。具体考核各部门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是否符合要求、履职尽责是否到位、效能和群众满意度是否提升,着力培养公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部门执行力和公信力。同时扩大群众参与,引导人民有效监督和评价部门工作,保证行政权力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

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体系。要做到有效的考核就必须不断完善指标体系。一是动态调整指标权重。构建符合高质量内涵要求、体现高质量发展导向的指标体系,加大民生类指标的比例和权重,尤其要加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教育公平、医疗保障等重要民生事项的指标权重。二是健全指标调整机制。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在制定年度政策文件时,考核牵头单位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指导考核责任单位研究提出可量化、可考核、广覆盖、牵引性强的指标,而不是将难以推动的工作纳入指标体系。应进一步优化指标结构,确保考出实效。

进一步丰富考核计分方法。计分方法是考核结果客观公正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考核评价由粗放式评估向精准化评价转变的基础。一是以定量计分为主,以定性计分为辅。对于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標定量计分,根据完成质量进行赋分,而对于部分单位的相关工作任务可能难以设置量化指标进行考核的,可以对相应指标定性计分,区分超额完成、完成、未完成等不同完成质量进行赋分。二是以赋分为主,以扣分为辅。以部门“三定”规定和权责清单为基础形成年度目标规划,对目标规划完成情况以赋分为主,切实以工作难度、工作量和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程度来评判单位的排名,工作未完成的,酌情予以扣分。三是丰富评分依据。要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结合部门对机构编制资源、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对被考核单位工作完成质量进行综合研判。

进一步完善平时考核机制。持续巩固为被考核单位减负效果,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平时考核机制,建立“结果控制”与“过程管理”相统一的考核体系。一是建立重点指标跟踪调研机制。结合半年评估情况、日常掌握情况,制定跟踪调研年度计划,在不干扰被考核单位正常工作、不额外增加被考核单位负担的前提下,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加强对重点指标推进情况的跟踪调研,对落实中可能出现的过程变通、结果变异及时调整纠偏。二是加大平时考核结果运用力度。加强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专项考核的贯通衔接,可考虑将半年评估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分的依据,推动各部门把功夫下在平时、干在日常。

进一步拓展考核方法。一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根据工作特点和评估需要,组织专家或委托具备一定资质的第三方独立对涉及公共政策实施、财政资金使用以及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等工作进行专业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二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考核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被考核单位开展考核工作的实际业务模式,研究“线上+线下”的工作方式,实现部门内部运转线下审核,考核材料线上传输存储,动态跟踪指标完成情况,实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规范程序、公开信息等目标。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

责任编辑:张蔚菊

猜你喜欢
计分指标体系高质量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高级教师评审倾力一线教师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当前犯罪计分考核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