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时期滇中地下党的历史使命

2020-11-29 15:43
创造 2020年3期
关键词:历史使命国民党云南

(中共玉溪市委党校 函授部,云南 玉溪,653100)

在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回顾历史的角度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伟大的历史使命造就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的这一历史使命始终贯穿在党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一部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党的这一历史使命又由党在具体的历史时期和具体的地区所肩负的使命所构成。在滇中革命时期,滇中地下党肩负着具体的历史使命。

一、解放前滇中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

玉溪市在解放前称为滇中地区,[1]行政管辖玉溪、江川、通海、河西、华宁、澄江、易门、峨山、新平、双柏、昆阳、晋宁、呈贡等13个县,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100万,[2]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远山区,占总人口三分之一,汉族大多居住在地理环境相对较好的坝子内。滇中地区地处云南心腹,毗邻省会城市昆明,是昆明通往滇南的交通要道。滇中地区是全省粮食主产地,素有“滇中粮仓”之称。

解放前国民党对滇中地区统治十分严密、反动。国民党与土匪恶霸相勾结,共同残酷统治、镇压人民。国民党在县、乡、镇、村推行保甲制度,在新平设立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统治机构,派出嫡系中央军、云南保安部队驻守在城坝区和交通要道路口。各县建有常备部队、联防部队。各地土匪恶霸不计其数,各霸一方,无恶不作。广大人民群众没有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稍有反抗就会受到反动势力打击镇压。滇中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民生活十分贫苦,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中。封建地主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工商业十分微弱。地主阶级霸占着大量田地,农民只有少许田地,迫于生计不得不受雇于地主,向地主租种田地,交纳繁重地租。农民还要交纳各种苛捐杂税、徭役,支付高利贷利息。农民长年辛苦劳作却不能满足温饱,遇自然灾害往往妻离子散。“山茅野菜半年粮、包谷拉哈装肚肠”、“韭菜不是菜、山苏不是人”、“要下元江坝、先把老婆嫁”就是当时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国民党统治残酷,地主吝啬,土匪猖獗,地霸横行,导致滇中阶级矛盾尖税、生产落后、经济退败、社会萧条、民不聊生,这样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决定了滇中地下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是:在全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大背景下,拥护滇桂黔边区党委和云南共产党的领导,积极贯彻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配合全国解放大军,发动武装夺取政权斗争,推翻国民党在滇中的反动统治,建立滇中人民政权,解放滇中各族人民,继而完成滇中社会主义改造,带领滇中各族人民踏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3]

二、滇中地下党革命时期的具体历史使命

1926年11月,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在昆明成立,这是云南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云南有了共产党,云南革命就进入了崭新时代。[4]

我们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划分为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历史时期,相应地我们可以把滇中地下党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使命具体到这四个历史时期。

(一)大革命时期滇中地下党的历史使命(1924—1927)

1924年国共第一次实现合作,1926年北伐战争打响,1927年国民党叛变,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这一历史时期,滇中地下党肩负着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发展早期党员,组织早期群众运动,为成立党组织创造条件的历史使命。1927年3月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成立。[5]从1927年初云南党组织就派出一批批党员到达滇中地区,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如:党员罗彩到达呈贡以开办农民夜校为名宣传党的革命主张和孙中山“三大政策”。党员周霄、伏瑞珍到达澄江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号召广大农民群众打倒土豪劣绅、取消苛捐杂税、减租减息。党员黄丽生到达昆阳县和晋宁县成立农民协会,引导农民走上谋求解放的道路。经过这些早期的革命运动,滇中一些先进分子开始积极向党靠拢,为在滇中地区成立党组织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滇中地下党的历史使命(1927—1937)

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经过秋收起义和三湾整编,毛泽东率队到达井冈山,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这一历史时期,滇中地下党肩负着建立党组织,发动群众运动,择机武装暴动的历史使命。1928年4月党员黄洛峰、李裴如在易门县杨家龙潭村召开会议,成立了滇中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易门县党支部,接着组织了学运、农运、兵运活动。1929年1月中共易门县委成立。[6]党员汤建荣在江川县成立了中共江川县特别党支部,汤建荣还积极争取褚家义等地方民间武装向党组织靠拢,择机暴动。1928年秋,党员范绍文到达玉溪县,在县立初级中学成立师生读书会,组织师生与聂耳同台演出革命灯剧,创办革命期刊《玉溪文化》,与云南党组织派出党员张舫研究商量,择机武装暴动。

1930年至1935年期间,国民党对红军展开五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转移,长征开始。此间,国民党在云南大搞“清共”,白色恐怖再度笼罩云南,云南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一度转入低潮,滇中地下党与上级组织失去了联系,活动被迫中断。

(三)抗日战争时期滇中地下党的历史使命(1937—1945)

1931年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军炮轰卢沟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秋第二次国共合作,1935年11月中共云南临时委员会成立,领导全省抗日救亡运动。

这一时期,滇中地下党肩负着组织领导滇中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建立滇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协调配合部分学校安全迁到滇中地区的历史使命。1935年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1937年易门人王旦东成立“云南救亡灯剧团”,在滇中、滇南、滇西大量巡回演出抗日灯剧。1938年党员李天柱带领多名青年到晋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玉溪进步青年出版抗日期刊《玉溪青年》。1944年党员王以中在峨山中学成立抗日读书会,党员朱家壁在华宁组织演出抗日文艺节目,党员廖新伦在江川铸民中学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其间,滇中地下党推动热血青年参军参战,组织群众捐款捐物,共捐献财产折合法币1785.33万元,征兵20087名,1528名官兵牺牲战场。[7]这些都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解放战争时期滇中地下党的历史使命(1945—1949)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军,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解放军百万雄狮渡江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接着解放军歼灭了国民党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地残余势力。

这一历史时期,滇中地下党肩负着发展壮大党员队伍,重新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革命斗争的历史使命。如:1946年7月峨山县工委在峨山文庙成立。1948年下半年华宁盘溪党小组、通海东华农村党支部、新平县南区党支部相继成立。1948年8月中共滇中地工委成立,管辖13个县。[8]1949年4月中共滇中地委成立,玉溪、华宁、江川、昆阳、呈贡、通海、河西等县相继成立县(工)委。党组织恢复重建后,加强了对滇中革命的统一领导,大量先进分子积极加入到队伍中来,为发动武装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这一历史时期,滇中地下党还肩负着普遍建立革命据点和开展反国民党“三征”斗争的历史使命。从1946年起,滇中各县相继建立了革命据点。如:1946年峨山建立了以峨山中学为中心的28个乡镇据点,1947年新平建立了嵩安、振武、漠沙据点,1948年易门建立了上定乡小学、县中学、县中心小学据点,江川建立了桥街、台山、城区、九溪等据点。

1948年滇中地下党组织领导滇中人民开展了反对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的斗争。如:峨山共产党在小河乡、富良棚乡等组织农村青年,抗击国民党保、乡、县三级各种摊派,躲避征兵、抵抗交粮交税。玉溪县共产党将党员打入国民党金家边、常里、黑村等农村政权组织,反抗国民党“三征”。通海共产党在杨广、云龙、黄龙、肖家营、王家营等乡镇建立农民武装,公开反抗“三征”。河西共产党在东兴镇、朝阳乡、小街镇废除国民党门户税和水利谷税。

这一历史时期,滇中地下党同样肩负着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和壮大革命武装部队的历史任务。1947年6月党中央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号召,云南革命斗争从此由地下转为公开,滇南、滇中地下党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和壮大了革命武装部队。1948年4月滇南共产党在元江撮科发动武装起义,之后在朋程组建了云南人民自卫军,接着歼灭了洼垤、猪街国民党部队,自卫军攻打元江县城失败后在因远组建了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二纵队。1948年11月峨山共产党在县城发动武装起义,随即在棚租组建了峨山游击大队,开辟了甸中、双柏、易门、昆阳交界一带游击区,很快壮大了游击队伍。与此同时,易门共产党发动上定乡武装起义,组建了易门县游击队,新平县共产党在帽盒山一带组建了联防自卫军,与国民党周旋。1949年6月峨山游击大队在甸中镇觅耻冲村整编为滇中游击支队。1949年9月滇中地委在新平杨武镇将滇中游击支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部队滇中独立第一团(简称“滇中独立团”)。[9]

这一历史时期,滇中地下党肩负着建立统一战线,彻底粉碎国民党“清剿”,解放滇中地区的历史任务。1949年秋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云南解放指日可待,但国民党残余势力试图在云南构筑防线,向滇中游击区展开大规模“清剿”。为粉碎国民党“清剿”,解放滇中各族人民,滇中地下党动员一切爱国阶层、爱国团体、爱国人士,团结争取一切能团结的力量,在滇中地区结成了牢固的反蒋统一战线。1949年10月滇桂黔边区党委在新平杨武召开会议,决定联合三地区开展军事行动,粉碎国民党“清剿”,解放三地区。[10]滇中地委在新平召开会议,决定组建各县护乡团,组织一切力量粉碎敌人“清剿”。从1949年10月开始至1950年3月,滇中地委带领滇中独立团、各县护乡团、区乡基干队、乡村民兵组织,在“边纵”兄弟部队的有力配合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援下,向国民党主动出击,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经过一系列生死卓绝之战,终于推翻了国民党在滇中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滇中各族人民解放,取得了滇中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胜利完成了肩负着的历史使命。1950年3月中共玉溪地方委员会成立,[11]之后又经过一年时间的清匪反霸斗争,彻底歼灭了玉溪地区残余反动势力。此后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滇中各族人民踏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逐步过上了幸福生活。

三、研究滇中地下党历史使命的启示和意义

滇中革命斗争是云南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27年初共产党到达滇中地区,滇中地下党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经过23年的斗争、失败、再斗争,终于推翻了滇中“三座大山”,取得了滇中革命斗争胜利,为改变滇中落后面貌,实现滇中繁荣昌盛、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研究总结党在滇中革命时期的历史使命,将带给我们许多丰富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新时代我们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讲话精神、闯出云南跨越发展路子,开拓玉溪市跨越发展新境界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一)党的领导是滇中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我们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归结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滇中革命斗争的胜利也是党中央、云南省委、滇中地下党正确领导的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滇中各族人民的解放。

从1927年初共产党进入滇中地区,滇中革命的面貌就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由于长期以来饱受“三座大山”压迫,滇中人民陷入了被奴役的黑暗境地。为了改变命运和前途,滇中人民不断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尝试,但这些尝试最终都没有取得胜利,终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滇中地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前途命运。滇中地下党的到来,给灾难深重的滇中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滇中革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此改变了滇中人民的命运和前途。

滇中革命斗争是在党中央、云南省委、滇中地下党的正确领导和坚强领导下进行的。大革命失败后,云南的党组织就先后派出一批批党员到达滇中地区,这些党员到达滇中后,宣传了新思想新文化,建立了早期的党组织,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滇中地下党大力宣传党中央抗日救国主张,积极组织领导广大群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推动滇中地区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在滇桂黔边区党委和云南省(工)委的领导和部署安排下,滇中地下党恢复重建了组织,组建壮大了革命武装部队,经过长期艰苦斗争,取得了革命胜利,为云南革命斗争取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断取得有历史跨越性的大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建设好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做好民族工作是滇中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滇中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前,滇中封建统治阶级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各民族之间尤其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复杂隔阂和尖锐矛盾,党要开展好革命斗争首先就要做好民族工作。滇中地下党十分重视民族工作,他们宣传党中央民族团结与民族平等政策,设法化解民族矛盾冲突,努力解决好各类民族问题,做好民族统一思想工作,把各民族统一起来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为革命斗争取得胜利奠定了民族基础。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滇中地下党十分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不管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滇中地下党始终积极培养地方少数民族干部,大力向他们灌输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各民族团结起来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只有各民族团结起来才能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民族平等与团结。经过滇中地下党精心培养,许多少数民族人员成为了党的领导干部。这些少数民族干部熟悉地方交通地势,熟悉群众生产生活,掌握群众心理活动,对组织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滇中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团结争取少数民族上层人士,是统战工作和民族工作的重点之一,滇中地下党十分重视团结争取少数民族上层人士。滇中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具有两面性和软弱性,他们与国民党阶级和农民阶级都存在着矛盾,经过滇中地下党长期劝解说服,很多少数民族上层人士支持和参与了革命斗争,为滇中革命取得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云南地处边陲,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民族团结显得至关重要。在新时代,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讲话精神,把云南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更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要全面贯彻中央民族政策,全力做好云南民族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化解民族矛盾冲突,消除民族团结障碍,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让云南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守卫好祖国西南边疆、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三)统一战线是滇中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1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提出:“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3]可见统一战线工作十分重要,党中央十分重视。

建立统一战线是滇中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滇中地区国民党反动统治严密,势力强大,滇中地下党力量相对薄弱,要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在滇中地区建立统一战线显得尤为必要。滇中地区各阶层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和斗争,国民党内部、国民党与各地土匪恶霸之间也存利益之争和矛盾冲突。地主阶级乃至国民党内部也存在着开明绅士和爱国人士,水深火热中的广大群众更是渴求摆脱封建剥削压迫。这些客观情况为滇中地区建立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

滇中地下党贯彻党央央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做了大量的统一战线工作,在滇中地区推动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滇中地下党按照党中央联合各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组成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贯彻执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采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确定了滇中地区统一战线对象,制定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工作方法,经过长期努力,推动形成了包括农民、教师、学生、城市小资产者、民族上层人士、开明地主绅士、地方实力派、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在内的、广泛的反蒋爱国统一战线。

滇中地下党成功运用统一战线法宝,联合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两个法宝,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滇中统一战线的形成,从根本上壮大了革命队伍,扩大了革命根据地,给国民党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武装震慑,特别是“三大战役”结束、党央央发出“向全国进军”号召后,一些国民党军政要员开始向党靠近,一些地方实力派见国民党大势已去,也纷纷向党靠拢。经过统一战线工作,滇中地下党彻底孤立了国民党顽固势力,国民党反动统治终于在统一战线的包围里土崩瓦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14]在新时代,我们更需要继承和发扬滇中地下党统一战线优良传统,结合新目标新征程新任务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搭建更多平台,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充分发挥各民族人民力量源泉,结成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开启新征程新任务时期,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承滇中地下党优良革命传统,弘扬滇中民族精神,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打赢玉溪市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玉溪市跨越发展奋斗。

猜你喜欢
历史使命国民党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快过关了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只留清气满乾坤”
担起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