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农家书屋建设问题探析

2020-11-30 22:55
创造 2020年1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书屋农家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图书馆,云南 昆明,650111)

农家书屋工程是我国为满足行政村村民精神文化需求和阅读需求而建设的,具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的公益性文化场所。农家书屋工程于2005年试点,2007年全面推开,至2012年,全国共建成农家书屋60.0449万家,覆盖了全国具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初步解决了8亿农民群众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1]然而,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家书屋建设数量与质量并进,有效丰富了当地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而广大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偏远民族山区的农村书屋建设却不容乐观,农家书屋的建设更多用于完成检查和考核,并没有立足于丰富当地村民的文化生活,发挥出对农村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兴边富民行动的推进实施,农家书屋如何服务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改善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综合水平和精神面貌,亟待研究和解决。

一、边疆民族地区农家书屋建设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缺乏服务农民的主体意识

农家书屋作为我国五大“惠民工程”之一,建设目的在于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农村地区群众文化综合水平。但就笔者调研实际情况来看,边疆民族地区农家书屋实际效用不大,作用发挥有所欠缺。其根本原因在于,边疆民族地区行政村农村书屋多以村委会为场所,依托村委会运行,无人专职管理农家书屋,导致农家书屋流于形式,更多是为应付检查,没有真正面向当地农民,作用价值缺失。

(二)边疆地区村民受教育率较低

较之东部地区而言,边疆民族地区村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文盲仍以一定比率存在,导致了村民阅读能力有限,普通汉字出版物对他们没有吸引力,因此,边疆民族地区的农家书屋无法照搬照抄东部地区的建设经验,需要着力解决当地群众“看得懂”和“愿意看”的关键问题,才能实现建设的目的和功能效应,推动和改善边疆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水平和精神风貌。

(三)农家书屋功能单一

目前,边疆地区农家书屋多以提供书籍阅读为主要功能,但边疆地区农民没有阅读习惯,且当前农村村民群体主要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仅有单一的阅读功能,使得农家书屋在西部边疆地区无法充分发挥效用,缺乏吸引力,不仅导致农家书屋形同虚设,更影响基层公共文化体系的进一步建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不显,也不利于改善边疆地区的村风村貌。

(四)农家书屋管理不到位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家书屋在管理与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开放时间随意性大,虽然有相关制度对开放时间进行了明文规定,但大多数农家书屋没有固定开放时间,存在“闭门羹”现象。二是书屋内部管理不规范。多数农家书屋的书籍入库造册登记制和借阅登记制并没有得以严格执行,人情借阅情况普遍。三是缺乏专业管理人员。边疆地区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基本由村三职干部或大学生村官兼任,普遍无专职管理员,兼职人员对书屋的管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更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

(五)农家书屋资源配置更新缓慢

首先是农家书屋的图书主要由政府统一采购和配送,标准化的建设方式限制了图书的内容和种类,对于边疆民族地区存在不适用的情况;其次由于管理不到位的原因,已有图书不及时清理盘查,新书不及时更新上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到书屋阅读的积极性;最后,统一的书籍配发存在政府行为导向,书籍宣教色彩过重,缺乏吸引力。

(六)消极的娱乐习惯对农家书屋的制约

随着社会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全面覆盖了网络和电视信号,村民在农作之余的时间大都被电视、手机娱乐所消耗。西部农村地区受传统娱乐习惯制约,村民普遍没有意识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改善生产生活的效用,闲暇时间被打麻将和拉家常等活动占据,对于学习知识文化懈怠懒散,没有积极主动进入农家书屋的意愿,也缺乏主动学习的内源动力。

二、边疆民族地区农家书屋建设优化策略

(一)以服务对象为主体

农家书屋是党和政府为适应农村地区人口精神文化需求而设立的,应立足于农民群众,以持续、有效服务农村、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为重点,积极发挥其在行政村中的“文化驿站”效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核心价值观在边疆民族地区进一步发展。

要确立以农民为主体发展优化农家书屋,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明确职能定位,村“三职干部”在农家书屋中要明确“服务者”的职能定位,厘清使命职责,积极作为,有效推动农家书屋工作的展开和深化。二是要提供差异化服务,应改变现有千篇一律的建设和发展模式,针对各地具体情况,结合当地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开展“接地气”的服务和活动,努力实现最优配置与效应最大化,以有限资源最大化来满足农村公共文化的需求,要根据各地差异和不同地区民族特点来配置资源,实现边疆地区农家书屋文化供给与当地村民文化需求的平衡。

(二)以提升管理为推手

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依赖于管理。管理者和管理行为影响着村民的直接感受,其结果直接作用于农家书屋的运行效果,关系着政府资源是否有效配置,同时也客观推动着边疆民族地区移风易俗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要真正发挥农家书屋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作用,迫切需要改进和提升当地农家书屋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质量。一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农家书屋规章制度,并保证制度有效执行。很多行政村农家书屋缺乏有效规章制度,开关书屋、借阅书籍全凭人情,无法保证农家书屋设立的目的性。二是要合理维护农家书屋设施环境。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农家书屋存在疏于管理,设备损坏无人发现,书屋灰尘无人清扫的状况,影响着村民的阅读体验和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明确责任,确立直接管理人。农家书屋的管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明确责任人,因此,要在确立职责的基础上明确直接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必须确立主体责任感,保证农家书屋的管理有效性。

(三)以建设内容为核心

边疆民族地区农家书屋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改进和拓展服务内容是关键。作为信息相对闭塞的边疆地区,农家书屋服务内容既是村一级公共文化的传播渠道,又是连接行政村与外界信息的交汇点,不仅服务于当地村民的文化生活,也起到了文化输送、信息传播的作用,带动当地村民融入时代发展,改变传统僵化。

要做到以建设内容为核心,第一,农家书屋的资源建设应根据当地村情民意、文化习俗进行布局。尤其少数民族地区,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当地民族文化进行供给,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地区还应特别注意当地文献的收集和保护;第二,资源布局要根据当地村民的平均教育水平而定,不能一味千篇一律,农家书屋的纸质书籍应使当地村民看得懂、愿意看为目的;第三,应拓展农村书屋的服务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文化宣传活动,如和农技站合作,请技术员为村民现场解答种养殖技术问题等形式,一方面提升农家书屋人气,另一方面满足村民实际生产生活需求;第四,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条件的农家书屋应加强计算机资源建设,与全国的农家书屋一起共建共享网络资源平台,实现低耗高效。

(四)以硬件保障为基础

农家书屋的发展离不开硬件设施的保障,尤其对于一些边疆偏远地区来说迫切需要改善设施环境,提升村民参与度和认同感。硬件设施对边疆地区农家书屋的下一步发展有直接影响,一是现代化的设施设备能给村民直观感受,开拓视野;二是能够更直观地呈现和展示文化资源,服务村民和宣传社会主义文化;三是客观上能够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农家书屋的有效运转。

要提高硬件保障水平,更新服务设备以更好地促进农家书屋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的财政经费支持,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在本级财力困难的情况下,应考虑将农家书屋等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工程与对口帮扶地区或单位共建,以文化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除财政直接干预外,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可与当地社会企业、团体共建,适当融入社会团体元素,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建设边疆民族地区特色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文化振兴则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在保证和动力源泉,实现乡村振兴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坚持既要塑形也要铸魂[2]。而农家书屋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文化振兴这三个主要领域都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创新运作机制和服务内容,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1. 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在保留农家书屋原有基本阅读借阅功能外,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帮助边疆地区村民跟上时代发展,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增收致富。如可在农家书屋开展计算机操作培训,农产品种养殖技术推广,农产品网络销售方法等服务,将农家书屋建设成为行政村的学习集中地、技术推广地、文化引领地。

2. 依托当地产业发展规模,与第三方平台加强合作。农家书屋可加强与本地区农产品企业及电商平台的交流衔接,建立有效的特色农产品供销渠道,打通收购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壁垒,解决农民群众的供销问题,同时延伸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

3. 根据经济发展实际,可适当吸收一些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农家书屋的建设。同时实行相对灵活的运营机制,如便民收缴费服务、上网服务等,基本的文化服务功能由政府提供,其他功能可适当收费,为农家书屋发展提供可持续之路。

(二)提供针对性知识服务,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1. 依托农家书屋资源培训村民,提高综合文化水平

农家书屋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新型职业农民的“第一站”,意义深远,应整合现有信息资源,主动送学上门,针对当地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特别要帮助贫困的少数民族村民掌握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高增收致富的主观能动性,改变“懒、散、闲”和“等、靠、要”的思想观念。

2. 整合推广当地技术资源,帮助村民成为行家里手

农家书屋作为农民家门口的信息第一站,应加强和当地科技站所的联系和沟通,整合当地技术资源渠道,及时帮助村民解决生产实际困难,同时,还应搭建平台,建立技术专家沟通渠道,开展适用培训,帮助村民提高种养殖技术,成为行家里手,增收致富。

3. 打破与外界信息封闭,帮助村民融入社会发展

边疆民族地区在建设中应坚持以村民服务为中心,尤其要特别注重对年轻村民的引导和帮助。部分偏远少数民族村寨信息闭塞,长期与世隔绝,村民认知能力差,农家书屋在建设中要通过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帮助其了解外界信息,跟上时代发展;年轻村民相对文化水平较高,要特别注意引导,帮助其获取主流价值信息,抵御不良诱惑,同时提高信息综合素养,做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

(三)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1. 注重保存传统民族文化资料,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随着社会变迁,很多民族珍贵的文献资料已消失不见。农家书屋作为基层文化第一站,应肩负起民间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收集和保存民族文化资料,减少本民族文化流失情况,同时积极宣传和弘扬本民族文化,以多种形式和手段绽放民族文化光彩。

2. 改造村民遗风陋习思想,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是各种文化思想相交融、碰撞的地区,因此,我们应正视民族地区思想问题,积极利用农家书屋作为宣导前沿,通过科学人性的方式方法潜移默化,逐步改变传统遗风陋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带动边疆民族地区村民思想进步,民族发展。

3. 传承特色民族文化,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边疆民族地区优质的民族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应在做优做活上下功夫。作为农家书屋,要在宣传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化上下功夫,结合当下的全域旅游热点,大力宣传本民族文化,使本民族文化“活起来”,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进而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农家书屋建设,可以促进基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丰富当地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帮助边疆民族地区融入时代发展,有效满足当地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培育更多用知识改变命运、建设家乡、实现梦想的新型农民。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书屋农家
西江月·农家早春
篽箖·上野书屋
大树里的小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浅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价值引领和践行方法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党史教育实效路径探析
农家望晴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诱因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的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