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分析

2020-12-02 18:54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黄敏滢
青年心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意境诗人诗歌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 黄敏滢

当新课程改革工作在持续推进的时候,教师对诗歌鉴赏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开始从多个层面去分析鉴赏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他们能够最大化地感受到诗歌鉴赏所带来的快乐。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将新课程作为指导理念,转变教学理念,利用多样化的诗歌鉴赏形式去构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迎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情境导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若教师仔细去研究每篇诗歌,会找到调动学生兴趣点的出发点,借助这些诗歌的背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将他们带入到其中的意境点。这些想象不是凭空存在的,而是基于文本知识上,将语言刻画成为鲜明的画面,然后在立体化的情境下,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进行丰富的想象。

同其他文体相比较,诗歌相对而言显得更加复杂化,在阅读的时候比较困难,主要还是诗歌是诗人结合自身的生活感悟,并融合一些意象,将其创造成为生动且鲜活的语言,所以高中生在鉴赏的时候,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情境内,达到一个整体感知的效果。例如在人教版李商隐《锦瑟》的教学中,诗人会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一些具体的事物中,当这些事物具备诗人情感的时候,会体现出一些特性化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景”的设计中,就应该将情作为主要的出发点,并对此进行详细且深刻的阐述。《锦瑟》是借景抒情的代表,展现了作者所有的不幸:有悲伤的、感慨的和愤怒的,于是诗人借助完美的词句去展现出这种情感。教学过程中,首先是介绍诗人的背景,唐代诗人中除了李白、杜甫,还有李商隐,历史的长河中,他的“无题诗”感染了许多人,其中非常典型的就是《锦瑟》。接着搭配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到诗歌情境内,“沧海月明珠有泪”,借用沧海珠泪的典故来展现自己悲伤和愤慨的情感,引导学生去想象诗歌中的自然风景,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而且本诗中,还全面向学生展示出了一种执着的情感,运用的意象不同,诗人的情感变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层次性。

二、诗歌美育,培养学生的鉴赏水平

诗歌鉴赏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不要只是单纯地应付考试,而是体现出诗歌中的韵律美,主动去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的时候,不要过分强调考试,而是结合实际情况,展现诗歌的景色美、节奏美,主要去引导学生,采取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且系统的诠释,这样在调动学生兴趣的时候,也避免了过于枯燥且乏味的教学情形。

首先是语言的灵活美,诗歌语言具备规律性,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极强的节奏感,符合中华民族的语言风格,搭配上不同声调的音节会产生非常动听的音调,而且恰到好处的运用,能够彰显出其中的和谐性。

其次是多元的风格美,将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效统一,展现出诗人的精神风貌,某种意义上诗的风格也体现出诗人的特点,要鉴赏诗歌风格,必须要体现出诗人的灵活性。最典型的是李白,当学生在鉴赏李白的作品时,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浪漫、自由,他的诗歌在不断变化,而且作品中充满了诸多的奇思妙想,接着用比喻、夸张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创造出了许多的佳作。而杜甫则是以现实为主,诗歌中忧民、伤怀,将国家的发展和个人情感结合在一起,给人极强的感染力,所以诗人多元化的风格美,都会让诗歌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最后是丰富的想象美,诗歌鉴赏中,无论是言志,还是抒情,都强调含蓄的特点,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从而提高他们的视野,体现到诗歌的美好之处。

三、感悟意境,体会语言的运用特点

感悟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感”、“悟”,整个心理过程主要是以文本理解之处为观察对象,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强化对整体的把控能力。尤其是在对一些细节点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深入领会到诗歌的意境,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对作品内容、艺术特点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价和欣赏。

对于高中诗歌而言,意境就是作者将情感和生动的客观事实进行有效结合,而且在诗歌中还能体现出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例如在《秋兴八首》(其一)的鉴赏教学中,诗歌将“秋”作为重点,面对萧瑟的秋景想起了国家的兴衰,对比分析的过程中,诗人当亲眼看到国家残破景象时,却无任何实际的作为,这是何等的无奈。凄清且幽怨的意境是杜甫的特点,这种写作风格也具备极高的艺术成就,将“秋”作为全诗的序曲,写了巫山巫峡,通过动荡不安的景物去诠释诗人焦虑的心情。学生要想真正去读懂和品味诗歌,必须要从意境的角度为出发点,而且这也是作者思想情感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将情境和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结合,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沉浸在诗的画面和氛围时,也能充分理解其中的“景物”是什么,保证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氛围内。

四、美读感受,鉴赏诗歌精华所在

诗歌中的“美读”主要是在鉴赏的时候,要将诗人的情感读出来,不仅要理解作者讲述了什么知识,还要从中获得一些收获关键信息,和一般的诵读相比,需要学生向其中注入更多的个人情感,深入体会到诗歌的内涵,尽量在阅读的时候,领悟到李清照的委婉、李白的豪放。

由于诗歌具备极强的情感象征,当教师在进行鉴赏教学的时候,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品味和感受,理解到诗句的精华所在。例如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将序言添加到对题目含义的阐述上,分析“辞”的运用特点,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文体上都要具备节奏感和韵律感,所以在读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辞”的韵律感,注重小序和诗歌内容的潜在联系。而在主题部分的“美读”中,体现出“少教多学”的特点,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内去初读和品味,读懂字音的时候,也要了解到诗歌的基本情感,对知识进行深入感知,真正走入到陶渊明的情感世界中。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必要引导,将“美读”和“鉴赏”进行巧妙结合,这样在理解诗歌基础的时候,也能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品味“舟遥遥以轻扬”这句话时,学生会感受到写的景物给人一种非常清爽的感觉,而且借助景象也能体会到陶渊明在辞官回家以后的心情。教师随着询问:这份轻松感从哪些词汇中可以读出来?有的学生回答“遥遥”、“轻扬”,对这些重点词语进行分析,再次咀嚼诗歌,深刻领悟到诗人微妙的情感变化。

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符合新时期社会的发展需求,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工作在不断推进的时候,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具备深厚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修养。因此,在诗歌鉴赏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摒弃掉以往过于单一的教学形式,将新课程作为指导理念,借助有效的教学策略,保证学生对诗歌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实现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意境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