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综合实践课的完善策略探究

2020-12-02 20:19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东风小学董彩荣
青年心理 2020年24期
关键词:课本科学课程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东风小学 董彩荣

小学科学的综合实践课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一直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小学科学课程始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目,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更能够通过一系列综合实践增长见识。教师对传统的理论课有着丰富的执教经验,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上好小学科学综合实践课,如何做到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能熟练运用知识,成了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科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现状

从小学科学综合实践课的定义来看,此处的综合实践课是指在学生学习完书本知识后,教师带领学生所开展等一系列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科学实验课程、实地探究课程等。小学阶段的学习尚处在一个初始阶段,小学生对于小学科学知识的认知处于一个初步探究的阶段,而本课程则更像是一门探究、认知、引领的课程。在小学阶段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对基本科学知识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为以后初中乃至高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说,他们往往是活泼好动的,不喜欢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本门课程在教学阶段更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课程。一方面这些实践课程的开展符合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想目标;另一方面在小学科学教学里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符合课程的教学特点,本课程如果空泛地谈理论,不仅会让课程教学变得枯燥,也偏离了科学课程的教学宗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及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小学科学本来就是一门生活化的课程,多开展一些综合实践课程,也正是让课程回归生活,让课程源自生活,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科学现象,帮助他们进一步认知世界、探索世界。

二、小学科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不足

(一)忽略课本内容

在具体开展小学科学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时,部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轻视课本资源素材。根据我的实践观察,发现很多教师在开展具体实践教学时,往往是依据身边的现实开展,即手头有什么内容,就开展什么样的实验,长此以往,由于学校配套资源较少,难以保质保量地开展实践课程,个别教师是敷衍了事地开展实践课程。这样模式下的实践课程,其教学效果往往很一般,学生在这种活动的体验中,更多的只是收获玩耍的快乐,也难以做到在实践中深化所学的知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很多教师缺乏对课本资源的深度整合,课本知识在很多教师眼里,往往是一本用以“照本宣科”的书,实际上课本内容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指导,还能帮助学生对实践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因此教师要重视课本知识,把课本静态的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中的动态知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要素。

(二)实践课模式单一

除了内容方面有所欠缺,很多小学科学教师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还比较单一,这种单一的实践课程形式主要表现为“做实验”。在很多教师的眼中,小学科学的教学就是一种实验活动,他们往往认为这门课程中就是带着学生去认知实验,去实操实验。实际上,在仔细研读教学大纲和开展教学活动后能够发现,小学科学的实践课程往往不只是要求教师开展实验活动,还可以把其他科目的认知活动融合到本课程的实践课程中,甚至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带着学生“走出去”,或把其他必要条件“引进来”,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实践课程形式。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已走入了各个学校,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完全可以依托新式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拓宽实践类型。在多样化的教学背景下能够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内外关联度较低

陶行知先生有一个著名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基于此,在小学科学实践课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坚持教育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和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能够形成良性互补,这也是现代教育理念中所倡导的“课堂内外联动”。事实上,从很多开展小学科学综合实践课程的现状来看,很多教师都缺乏这种课堂内外的联动,对于一些在校内开展的实践课程,往往只是和课本知识形成互动,学生在学习完这些知识之后,真正发挥实际用处的地方很少。因此在开展这一系列实践课程时,教师更应该考虑实践活动如何在学生的生活之中运用,要让学生的学习同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这门课程,对基础的科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综合实践课程进一步发挥它的学科作用,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

三、小学科学综合实践课的完善策略

(一)重视学科基础知识

在开展小学科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提高挖掘课本资源的能力。对于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来说,以我所使用的青岛版教材为例,从三年级至六年级,课本上所提供的课程内容已经足够丰富了,所以只有深度把握课本知识之后,教师才能在开展实践课程时,进一步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先建立起“知”的脉络体系,随后进一步加深对“行”的理解,在小学阶段,真正通过课本中的案例,加深对科学世界的初步了解,从而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以五年级上册的《什么材料保温好》的教学为例,课本上所列举的资源内容包括常见的保温材料、节能材料等,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准备这些材料,或者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去辨认这些材料,在这样的挖掘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做到课本内容融入实践课程之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对这些内容做进一步挖掘,例如:可以让学生研究一下自己带的保温杯是什么材料,学校的暖气片是什么材料,学校的墙壁是什么材料,餐厅里是如何做到保温的……在这一系列认知材料的实践课程中,往往都是与课本教材内容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的实践课程时,也要先对课本资源进行挖掘,如果只是为了实践课程而实践的话,那么也就无法做到“知行合一”,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实践学习可能就会处于一个对课本知识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实践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创新实践课的教学形式

教师除了在内容上对课本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在开展小学科学的综合实践课程时,还要注重创新实践教学的形式。结合实践情况来看,当可以进行课外参观时,教师就要带着学生走进校园,甚至是走向社会,正如上文的教学案例在探讨什么样的保温材料比较好时,如果是由教师准备多种多样的材料进行实验演示,不仅较为繁琐,小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带着他们走出课堂多去研究生活里的保温材料使用情况。除了这样的形式创新,教师还可以广泛借助互联网技术,如:在讲解“电”的相关实践课程《离不开的电》这个单元时,由于这个实践课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模拟实验,甚至是由学生来进行网络实操,这也是一种高效且有意义的新型实践教学形式。

(三)促进“双课堂”模式构建

在开展小学科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双课堂”模式的构建,进一步践行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所谓“双课堂”模式,就是在原有的学校课堂基础上,进一步搭建校外课堂(社会生活课堂),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地方加深巩固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化对相关内容的学习。这种“双课堂”模式在小学科学这门课程上具有的优势则更为明显,如果说在课堂上是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那么这种综合实践课程正是对课本知识的深化,开展综合实践课程不仅体现在校内,还可以呈现在校外,同一个教学内容,既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实践,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操作,教师可以先在学校里面带领学生进行初步的实践活动,然后把剩余的内容当作一门互动的作业,交由学生在课下完成,真正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如:四年级下册对“光”知识的学习中,特别是“凸透镜成像”这一课程,作为课堂内部的实践课程,教师可以准备多种场景,让学生自主利用凸透镜去进行观察凸透镜是如何进行成像,但课堂内的设施资源和时间资源毕竟有限,所以教师也可以把这个当成一个课下作业,在课堂进行基础的实践操作后,让学生在课下继续探索研究,可以让学生拿着准备好的凸透镜在家里,研究不同场合下,不同光源背景下是如何具体成像的,这样搭建的“双课堂”也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完善小学科学综合实践课程,这门课程不仅是一门教学课程,更是一门生活课程。所以教师要在生活中发挥学科课程的优势,进一步重视学科基础知识,创新实践课堂教学形式,构建“双课堂”模式,完善小学科学综合实践课程,从而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学会学习、有效学习。

猜你喜欢
课本科学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