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电脑绘画教学的时效性

2020-12-03 10:17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
青年心理 2020年28期
关键词:电脑绘画教师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 陈 静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 版)》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内容。依据信息技术课程技术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从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今后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习的需求奠定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信息意识不强,初次接触信息技术后,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欠缺。对此,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开展电脑绘画教学,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很难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认知风格、理解水平等特性,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系统有效的电脑绘画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重构教材、整合资源

目前,我校使用的是2018 年修订后泰山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其中第一册中《描绘美丽家园》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利用Windows 自带的“画图”软件让学生体验画图工具的使用,尝试通过简单图形绘制心中的家园美景。尽管“画图”软件简单易操作,但它也存在不方便修改的弊端,因为该软件中所有绘画内容都只能存放在一个图层中,并且上一步一旦确定完毕,很难再进行撤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学生展开创作的“奇异画王”软件替代“画图”软件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图层的概念,这也为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这款软件易于对作品进行修改和补充的便捷。

教材由于篇幅所限,涉及到电脑绘画方面的内容并不多,因此,需要查阅其他教学辅助资料,帮助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引入学生感兴趣、呈现效果美观的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电脑绘画教材。随着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教学案例的展开,学生在欣赏、分析、探索与实践中认识并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能够主动重塑造型,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被一点一点激发出来。

教师预测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炼核心知识点,制作成微课,提前下发到学生机上。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课,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助于突破重难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中引入微课辅助教学还可以有效地缩小学生间完成进度的差异,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微课作为教学的拓展延伸资源,发挥其随时随地辅助学习的优势,同样适用于在家学习的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像电脑绘画这样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更需要微课资源的一对一支持。

二、兴趣入手、夯实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孩子们从小就对涂鸦、画画感兴趣,但这些都是在传统绘画材料上完成的,而电脑绘画与之不同,需要在电脑上使用鼠标并配合软件才能表达心中所思所想。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本身接触电脑和软件的时间不长,对电脑绘画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电脑绘画课程伊始,教师以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为主,对技术以及呈现效果不做过高的要求。学生先通过欣赏往届学生的初学作品,感受电脑绘画带来的神奇与魅力,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这些作品的整体呈现效果与细微差别,思考并交流如果自己创作应遵循怎样的步骤和技巧,从而为接下来的独立设计奠定基础。学生在有了初步的想法之后,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案例供学生参考模仿,如造型简单的小房子、以圆形图案为主的七星瓢虫或是无须太多步骤就能呈现的一束气球……这些形状单一、色彩明丽的电脑绘画内容非常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符合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心理,有利于教师课堂上开展有效教学。

当然,也可以从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半成品入手,学生尝试使用倒色工具为画面着色,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添加其他绘画元素。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开启课程的学习,都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在创作中学会了软件中各种工具的使用,强化了借助图层绘画的意识,也为今后更具挑战的创作在技术层面扫除了许多障碍;不仅如此,孩子们在每一次探索中都会有新的收获,望着自己一次比一次更令人满意的作品,自信心大幅提升,更加敢于张扬个性,发挥无限创意与潜能。

三、课堂引领、探索求知

首先,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发出学生探究的欲望与热情。例如:在设计《美丽的画布》一课时,我先出示一个单独对象的图案,再展示由这一个对象复制而成一对的图案,继而演变成四个、九个、十六个为一组的图片……学生在欣赏中不难发现简单的图案经过复制、旋转,再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能产生许多奇妙的变化,给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感受重复的美,为接下来的自主创作做好铺垫。

紧接着,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小组讨论,四人一组分别探讨哪些图形或图案可以作为基础模型,再进行加工,设计成独具特色的画布。学生们在激烈的讨论中互换意见,引出遐想,不仅可以发挥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还能激起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延伸,更好地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思考与探讨之后展开独立创作,教师既关注到每一组的成员的无限想象,又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单独指导,保留学生的独特创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皆可达到目标要求,甚至可以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

随后,学生将自己满意的作品通过电子教室提交给教师端,教师向全班同学进行广播展示,创作者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其他同学边欣赏边给予建设性意见,教师做总结性点评,利用“班级优化大师”为优秀作品和进步较大的同学加分点赞,鼓励学生再接再厉。

四、交流分享、促进成长

信息技术课堂往往很容易出现“教师讲—学生做—做完就下课”的模式化现象,其实,课堂中的即时交流、互动既能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行为的融合,启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思考,又可以促进教学相长,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在设计《我眼中的妈妈》这一课时,绘画前引领学生围绕“我眼中的妈妈”这一主题,从妈妈的外貌特点、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等方面畅所欲言、 互相探讨,从中学会关注人物的细节,让学生在头脑中对生活中最亲密的“妈妈”产生一个全面的认识。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电脑绘画中体现妈妈的这些特色,调动学生的思维,为进一步创意设计人物提供更丰富的启迪。完成作品之后,先让创作者谈一谈自己的绘画想要突出表现的主题是什么,运用了哪些技术和方法展开创作,绘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等一系列观点,再来倾听其他观察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发掘不同作品的独特风格与表现形式,让灵感随着技艺的提高继续升华。在这些沟通和鼓励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绘画水平和创新能力都取得全面提升。

五、课外辅导、激励创新

利用每天下午课后辅导时间单独指导一些爱好电脑绘画的同学,辅导他们从工具性和艺术性两方面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大力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以赛促学。每年举办一次的“山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设置的“电脑绘画”项目,非常适合有一定信息素养和艺术水平的孩子参加,学生通过参加项目比赛可以拓宽视野,欣赏和学习更多充满表现力的创新作品,激励学生不断思考、感知和实践。

推荐学有余力的同学课余时间参观与电脑绘画相关的展览,阅读相关杂志或书籍,或浏览网站中分享的精美佳作,如中小学美术教学云平台的“数字美术”栏目中作品内容丰富,学生可以自主进行个性化学习,取长补短。同时教师通过QQ 或微信等方式与学生在线沟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发学生随时随地的思考与想象。

学校定期组织开展电脑绘画评比活动,每学期每位同学从本班作品中选出最优的5 幅作品,教师汇集各班评选出的所有优秀作品,依次展出。每学期评选优秀电脑制作能手,并颁发奖状,带动更多学生积极探索电脑绘画的神奇,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利用学校校宣屏这一宣传阵地,滚动播出精品佳作短片,起到良好的宣传示范作用。将优秀作品推送到学校网站和校报上,以便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激发他们更大的畅想和热情。

一直以来,电脑绘画课程都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实该课程融合了多个学科的学习内容,包括从艺术角度渗透的色彩搭配、结构布局等理念;数学范畴上所指出的图形规律的概念;以及从语文学科项目中提炼的古诗配画的意境。电脑绘画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具备灵活使用工具性软件的能力,更强调了多学科智慧的协同创作能力,为表达新颖、可操作性强的主题服务。三年级的学童在结合多学科实现创意电脑绘画方面明显能力不足,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有重点地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在思考与行动中反复训练,逐步深入地开展研究与实践。

教师作为一堂课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只有不断积累和探索,吸取他人先进经验与做法,挖掘富有成效的电脑绘画特色课程,才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乐于解决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形成高效与活力兼具的课堂。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从简单模仿到大胆创作,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习者、有效教学的真正获益者。

猜你喜欢
电脑绘画教师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电脑子变学霸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