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导抗在听力损伤检查中的应用

2020-12-05 03:00严共刚
大医生 2020年13期
关键词:鼓室中耳鼓膜

卢 杰 严共刚

(深圳市职业病防治医院,广东深圳 518020)

声导抗为耳科重要的测试方式。声波以力的形式传递到耳道,鼓膜产生声压变动,进而造成中耳、内耳系统运动,外耳道压力与耳蜗内活动等产生能的传递,最终通过仪器测量出鼓膜外的侧面能量流[1]。所谓声导抗,主要指在外耳道压力变化下,通过鼓膜和听骨链连同转变探测音顺应性,根据耳道的变化给予反馈,借助等效容积法对容积已知时腔内标准音声压级进行计算,借此获得声导抗值,最终获得耳道气声压总关系图[2]。根据探测音频率不同,声导抗测试分低频和高频。低频耳声导抗主要集中测试中耳与内耳声纳,高频耳声导抗则体现中耳与内耳声纳质量[3]。测量时,除了需要掌握基本气压数据和声压数据,还需要时刻关注耳道压力条件的变化。

1 声导抗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

从人耳结构来看,人耳分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为耳廓与外耳道。中耳包含听骨链、鼓膜与中耳腔[4]。听骨链则包含镫骨、锤骨与砧骨,位于中耳腔。中耳负责将声波传送至内耳。内耳结构很难分离,主要是颞骨岩内一系列管道腔,被视作半规管、耳蜗、前庭三个独立结构。声音通过声波的方式经由耳道对鼓膜产生振动,鼓膜在外耳道末端,呈现凹型,空气粒子振动后产生压力致使鼓膜振动,声能借助中耳结构转化成为机械能。鼓膜前后振动致使听骨链移动呈活塞状,与镫骨足板相比,鼓膜的表面积更大,声能在鼓膜处会放大并且传输至中耳[5]。中耳的不同部分产生的声能传递系数也不同。

传递系统的摩擦因素、质量因素与劲度因素影响声能传递。在探测音的驱动下,中耳结构处于运动状态,催生能量传递。鼓膜平面声阻抗影响中耳系统劲度、质量与摩擦。在力的作用下,摩擦产生的声阻和力的相位保持一致。质量与劲度产生不同相的声抗,和劲度相关称作劲度声抗,质量声抗和劲度声抗的方向相反。人耳声阻抗为复数函数,不同频率声音在下耳道呈现的阻抗不同[6]。低频探测音段,劲度控制中耳系统,直接影响韧带质量、听骨质量以及鼓膜质量,声能传递作用往往被忽略。若是劲度和质量的振幅相等,也就是耳传递系统处在共振频率,劲度声纳和质量声纳代数和为0 mmho[7]。若是探测音频率比共振频率高,那么质量成分高于劲度成分,总声纳则是负值,质量处优势地位。

2 声导抗技术发展

鼓室导抗测试法是动态声阻抗检查,根据外耳道压力变化对中耳系统活动度以及中耳系统声顺变化进行测量[8]。在外耳道压力变化下,根据声顺变化平衡制作峰形曲线,这就是鼓室功能曲线或者是鼓室导抗图,根据症状方面的不同,分成A到E 5种类型,这样的划分方式有利于提升临床应用率,但是鼓室的病变往往错综复杂,若是出现听骨链与鼓膜复合型病变,那么很难进行明确的分型,就需要利用各种声导抗测试器根据鼓室曲线进行幅度、峰压点与形状方面的分析[9]。丹麦Madsen与美国GSI推出很多型号声导抗测试仪器。在中国,研究学者研发[10]声阻抗中耳分析仪,弥补中国在声导抗测试仪研发上的空白。SY-I声阻抗系统经由微机所控制的探测音发生器产生正弦波,借助匹配电路与换能器为外耳道提供224 Hz探测音。传导链产生声能上的反射,经由匹配线路、换能器等进入声导抗电路,以此方式实现数据处理,明确展示计算结果。

低频率单成分探测音主要测量中耳病变,但是对质量为主病变的测量方式很难精确测量。而多频扫描声导纳则是在鼓膜两侧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对鼓膜平面声纳、相位角等测试,寻求共振频率的多频、多成分声导纳测试方式,也就是结合中耳动态特征对中耳疾病类型进行判断,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逐渐将该测试方式纳入到耳疾患诊断的重要依据,在听力损伤鉴别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1]。相较于单频单成分声导纳测试,多频多成分声导纳测试更敏感、更全面,临床使用获得更多的肯定[12]。随着声导抗技术逐渐完善,其在听力损伤的临床检查中作用越来越大,进而成为临床听力必备诊断方式[13]。

3 声导抗在听力损伤检查中的应用

听力损失为耳科常见疾病与多发病症,主要分为传导性听力障碍、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混合性听力障碍3种,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患者听力障碍,直接影响患者预后质量与生活质量。

3.1 对传导性听力障碍的诊断

传导性听力障碍主要是环境噪声对传统性听力障碍患者产生轻微听力干扰,在噪音较大环境中,患者接受语言能力与正常者相似。传导性听力障碍主要是耳蜗、听觉中枢系统损伤,基本特征在于听觉阈值变化,根据声导抗测试结果来看,传导性听力障碍患者耳朵的鼓室压力、鼓室导抗图、鼓膜静态声顺值与外耳道容积等与正常耳相并没有很大差别,可见噪声并不会催生中耳病变。长期接触环境改变了镫骨肌声反射。声导抗测试技术的镫骨肌声反射为纯音听阈测定(PTA)结果客观估计提供支持,成为衡量是否存在听力损失的重要指标。利用声导抗测试技术进行检测,让听力损伤患者心中有数,在PTA复查过程中,凭借细致解释、心理疏导等方式可有利于患者恢复正常听力[14]。相较于听性脑干反应(ABR)、耳声发射等方式,声导抗测试技术的检测成本比较低且操作方式更简单,有利于提升传导性听力障碍诊断准确率。

3.2 对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的诊断

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病变位置处于各级听中枢、螺旋器毛细胞以及听神经,是对神经冲动、声音感受传导等产生障碍,引发听力下降,也就是感音神经听力障碍。毛细胞病变引发的耳蜗性聋或者终器性聋常出现重振现象,病变位置处于听神经及传导径路者,患者语言辨别率逐渐下降,常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对于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随病变进展,鼓膜内陷,峰压点呈负值,致使鼓室渗液。若是鼓室存在积液,那么传音结构随之提升,有利于声导抗与鼓室劲度增加,鼓膜与听骨链活动随之降低,声顺减弱或者并未产生变化。对于此种听力障碍,一般采取PTA测试,其主要测试患者的听觉灵敏度标准化主观行为反应,患者是否配合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准确度与可靠性,但因有一部分患者往往对自身听力损失存在夸大或者是伪装等,使得PTA测试效果不理想。作为客观听功能检查系统,声导抗测试并不受患者的主观意识影响,有效弥补PTA的漏洞。声导抗测试不仅能够有效排除传导性听力损失,还能够为伪听力损失患者进行定性诊断[15]。总之,声抗导测试可对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诊断提供辅助,同时对听力损失的鉴别与筛选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3.3 对混合性听力障碍的诊断

混合型耳聋介于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的混合状态,是随着时间的增长,由传导性耳聋演变过来的。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受损原因既有相同,又有不同。若是化脓性中耳炎致使传导性聋,同时合并因细菌毒素、迷路炎、耳毒药物等经过蜗窗膜深入到内耳,引发迷路液理化特征和螺旋器、血管纹结构转变造成继发感音性耳聋。声导抗检查主要反映出中耳功能变化,特别是鼓膜、听骨链等对声音的传导情况,借助声导抗测试技术分析声反射、鼓室导抗图等客观指标,早期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属于无创伤、敏感、快速检查方式。声导抗测试技术主要考察鼓室功能客观听功能,及时体现中耳功能变化,诸如,听骨链、鼓膜对声音传导情况,真实反映听力损伤情况[16]。在早期混合性听力障碍患者中,利用纯音测听、咽鼓管功能等测试转变并不是非常明显,借助声导抗测试技术能够检测听力损伤病理变化全过程,为开展诊断提供有效依 据[17- 19]。

4 结语

听力损伤是进程缓慢、不危及生命的慢性听力损失病程,治疗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听力损失程度直接影响听力损伤患者社会适应能力与情绪抑郁程度[20]。随着社会发展进度逐步加快以及现代医学不断进步,声导抗技术作为客观测试检测手段,为听力损伤检查的定性诊断、定量诊断、定位诊断提供准确、丰富、全面检测数据,为耳聋确诊提供更可靠临床诊断数据,因此,其在耳科、听力科的临床诊断上已经获得极大的认可并且成为了耳鼻喉科的必备检测方式,特别是在听力损伤检查方面,应用价值极高。根据声导抗测试技术基本原理,有效利用声导抗检测技术明确听力损失原因,可为临床干预方式、康复训练方式等的制定,提供有效指导,同时降低听力损伤患者的听觉损伤程度和危害程度,提升听力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鼓室中耳鼓膜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知了
耳内镜下鼓室给药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疗效分析
鼓室注射甲强龙联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强龙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观察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价值分析
耳朵里的定时炸弹
高压氧联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难治性噪声性耳聋临床研究
鼓膜穿孔严重吗
耳朵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