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新闻的软表达:“央视新闻”短视频的融合传播

2020-12-05 08:42
视听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特写火神受众

陈 卓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央视新闻”报道视频化、直播常态化,打造出一批短小精悍的融媒体短视频产品,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与方式驱散了民众因疫情居家而带来的焦躁与不安,通过一系列“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建设性新闻”短视频,让传统媒体搭上了新媒体的“流量翅膀”,充分彰显了主流新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小叙事,大特写

“央视新闻”短视频一改传统电视新闻叙事的线性逻辑,摒弃了长铺垫、慢节奏的宏大叙事,从小角度切入的“小叙事”被受众广泛认可,擅长使用近景、特写等小景别去表现生活化的故事,更加容易让受众与新闻人物产生共情。

从“央视新闻”短视频的呈现来看,影像把对典型事例的描写转变为细节故事的特写,叙事视角聚焦于小人物,如系列微视频《战“疫”朋友圈》,记录的是普通群体的小人物,挖掘他们身上能够引发受众情感共鸣的小故事,注重细节叙事,以“点”带面,擅长用近景特写去表现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展现平民化的仪式感,在小叙事中特写真实人物的平凡而又伟大的生活事迹。

微视频《火神山一线实录| 没有什么是我们90后做不了的事》,描述了在火神山医院重症一科的一名90 后小护士伏雨佳,认真收拾医疗垃圾袋做地面清洁的故事。视频中的镜头运用了大量的特写和近景,展示了“小护士,大力士”的高大形象,展现了中国年轻一代白衣战士的责任与担当。再如微视频《火神山一线实录| 三支记号笔》,讲述了在火神山医院患者小梅用三支记号笔在医院画了60 多幅画,有给护士的,给病友的,还有给自己的,画风可爱温暖,充满治愈力量。视频中大量的特写、慢摇镜头,配上抒情柔和的音乐,表达了患者对医生的感激,对生命的渴望和积极的心态,向受众展示了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依然有生命的美好和期盼。大量的细节展示,传播正能量,很好地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

二、快切入,慢节奏

“央视新闻”将资讯类新闻产品“短、平、快”的特点,巧妙地融入到短视频创作中。打破了传统的“主题先行”,变成直接的价值观传达,“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正能量随处可见。从视频呈现来看,开头前10 秒甚至前3 秒直接见高潮,迅速切入全片最精髓的内容,核心内容反复强调,直抵人心,引发受众听觉视觉双重感受。

如微视频《为生命而战》,一开始就是广播声音“疫情形势仍然严峻,湖北武汉是全国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决胜之地,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配合医院医护救治紧张的画面迅速进入主题,向观众展示了伟大的“逆行者”在这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战疫中的勇敢与担当。

在“央视新闻”短视频的剪辑中,呈现出慢节奏的风格,升格镜头不断地放大细节,艺术化地使用音乐特效,综艺化的包装和花字特效补充画面信息,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如微视频《火神山一线实录|这群孩子,为风雪中的“隔空拥抱”上了色》,记录了一群孩子用画笔画下了出院患者隔空拥抱的画面,视频开头就是出院患者的面部大特写和同期声,同时出花式字幕“回家了”“很开心”“过来拥抱一下”,迅速吸引受众注意力,捕捉了受众情绪。在片中,孩子们五彩缤纷的“隔空拥抱”的稚嫩画幅特写,配上出院患者对医护人员充满感恩的同期声,加之抒情的音乐,升格的剪辑手法,让人心生感动,击中受众柔软的内心,处处闪耀着人性的闪光点。

三、弱解说,强表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动语态是社交媒体的主流对话方式。在“央视新闻”短视频传播中,运用第一人称的对话方式,将情感和意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出来,更加真实富有冲击力,也更迎合新时代的用户接受体验。“央视新闻”短视频创作中转变了第三人称的视角和语态,充分尊重用户,弱化了解说或者没有解说,使用同期声加画面进行叙事,或记者口述,或主人公独白,强调第一时间的时度效和第一现场的临场感。

如微视频《战“疫”朋友圈| 这段武汉口音的客舱广播刷屏了》,时长1 分18 秒,全篇无解说,只有客舱乘务长带有武汉口音的播报,为家乡祈福,为中国加油,乡音中流露着真情,让人倍感亲切,与受众产生共情。片中还有乘务机长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诉说乘务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在疫情期间的恪守职责,全心全意为旅客做好服务工作的故事,配上真实富有冲击力的画面,表达了“灾难无情人有情”的强大主题。

四、轻量化,重参与

“央视新闻”短视频“出手快,短小精悍”的轻量化呈现,充分考虑到新媒体用户的阅读习惯和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规律,用户只需要轻触屏幕、轻动手指,即可浏览信息。新媒体端打造“图文2.0 时代”版本,轻装上阵的文字吸引用户注意力,让用户在短时间即可收获要点信息。同时,以图文可视化作为阅读基础,嵌入短视频,为用户圈重点。

在轻量化的背后,新技术赋予短视频全民参与的景观。在疫情期间,在家隔离的广大民众,对信息的需求量达到空前高度,尤其是对与自身和疫情息息相关却又无法触及到的新闻场景更加关注。在多元交织、互动共生的网络信息大潮中,“央视新闻”短视频注重新闻的现场感和贴近性,不断挖掘新闻故事背后人性的闪光点,拉近了受众与新闻事实的距离,吸引受众关注短视频背后的议题,如短视频《火神山一线实录|医护人员每天不得不花三四个小时做的事情》,展示了医护人员下班背后不为人知的“卸装”故事;短视频《火神山一线实录|火神山医院送餐这样通关》,展示了医院治疗期间医患送餐把关的严格操作过程等。

此次疫情也催生了融媒体短视频跨平台多渠道传播的需求,“央视新闻”的每一条短视频都会与用户实现强互动,跨区域跨平台糅合发布,充分扩大了报道的影响力,触达广大用户,满足广大用户在家庭场景中融合使用多种媒介的意愿。

猜你喜欢
特写火神受众
火神之怒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火神山医院
从特写到长镜
火神颂
ВРЕМЕННАЯ БОЛЬНИЦА ЗА 10 ДНЕЙ!10天建成 火神山医院交付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大红斑的特写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