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化表达在实证新闻中的应用

2020-12-05 08:42糜长庆
视听界 2020年5期

糜长庆

近年来,实证新闻以独特视角和呈现方式受到大众欢迎。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是真的吗》、北京卫视《科学实验室》以及浙江电视台《小强实验室》等。扬州台实证新闻节目《关注实验室》,将电视新闻与科学实验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民生新闻节目板块,还因实验内容贴近百姓生活、实验过程科学严谨和节目内容丰富多样化等因素增加了看点。这类节目制作时,记者的身份也从过去的“旁观式”采访者、新闻事件的观察者和记录者转变成为实验的组织者、体验者和见证者。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故事化表述赋予了实证新闻新的内涵,提升了实证新闻的传播效率。

一、实证新闻的线索来源

《关注实验室》的节目样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主持人抛出话题,记者调查采样,送到权威机构检测化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第二类则是设置一定的情景,记者寻找原因,专业机构实验,最后得出结论。记者常常将实验放在专业检测机构或者高校实验室,通过科学严谨的态度,直观明了的现象,以及专家教授对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权威解读,得出相关结论,进而体现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权威性。

(一)故事本土化

对于民生类新闻节目而言,信息来源也就是选题很重要。跟普通民生新闻来自热线,报道百姓家长里短不同,实证新闻更多的是记者主动策划,从源头保证新闻在同城媒体中的独家性,从而让节目充满新鲜感和吸引力。为了贴近百姓生活,《关注实验室》的选题包括本地老百姓生活日常、网络热点、“两微一端”留言和热线电话等,以此增加实验的关注度,也让报道保持一定热度。例如,端午节前,有业内人士向栏目组反映,市面上销售的部分粽叶可能是化学制剂浸泡过的“返青”粽叶。前期策划考虑通过实验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这一现象。为此,记者根据举报人提供的“返青”粽叶的特征,购买了部分样品,然后邀请高校实验室的专家教授,通过科学实验找到了粽叶“返青”的秘密,其实是商户将发黄干枯的粽叶放在加入“硫酸铜”的水中进行浸泡。节目通过实验不仅找到了“元凶”,还以案说法,向观众普及了硫酸铜在食品加工领域使用的危害。

(二)关注网络热点

《关注实验室》的选题相对宽泛,视野更开阔。记者常常从一些网络热点入手,结合本地调查,以此来揭露某一生活现象。这既拓宽了栏目组的视野,也让观众感到新鲜。

以2018 年2 月20 日播出的《“白酒+ 水”能鉴定酒的品质》实验为例,虽然这篇报道的选题来自网络,事情也发生在外地,但由于当时临近春节,关于酒水勾兑的问题备受老百姓关注,话题登上了“热搜”。记者在选题策划之初,首先思考的是,如何让实验内容跟扬州市民的生活产生关联。为此,记者走访了多家本地超市,调查扬州白酒的畅销品种,这一来,网络热点话题有了本地落点。在实验环节,专家首先阐述了 “白酒+ 水”鉴定白酒是否是勾兑的科学依据。随后,专家用这种方法对相关样品进行逐一验证。由于报道生动有趣,并且讲述的是百姓的生活日常,因此反响强烈,起到了很好的解释、科普作用。

二、故事化的叙事方式

所谓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就是在报道中通过设置悬念、强化细节,将新闻创作融入故事的创作手法,让观众听得懂,看得明白。《关注实验室》采用民生新闻常用的叙事方式,从前期策划到采访拍摄,再到后期创作,都秉承了这样的原则。

(一)通过业内人士揭秘

《关注实验室》栏目时常采用业内人士揭秘的方式进行创作,通过业内人士反映行业里不为人知的内幕,再加上记者调查,并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再现,进而引起观众的收看兴趣。比如在2018 年4 月13 日播出的《泡发水产品的秘密》中,业内人士爆料不良商贩为了让水产品有个好卖相,在加工过程中偷加化学药品,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记者随后根据举报对农贸市场进行暗访调查、采集样本。

(二)节目环节设置悬念

不断设置悬念和逐步解读悬念是讲好故事的有效策略。《关注实验室》利用调查节点、实验节点设置疑问,并通过专家阐释现象,分析原因,揭开真相,让报道内容充满戏剧化、趣味性。2018 年4 月30 日播出的《警惕劣质勾兑醋》,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的醋种类繁多,价格差异很大,顺势抛出疑问:同样是醋为何价格存在悬殊?醋难道也存在勾兑的现象吗?然后,实验人员通过对记者购买来的样品醋进行成分对比,不同价格的醋中有机物的含量差别很大,价格越便宜的产品中,有机物的含量越低。专家随后利用有机物还原的特征,通过显性试剂高锰酸钾的颜色变化揭露食用醋是否存在勾兑。

(三)制作手法的故事化

电视新闻可以通过画面给观众带来现场感。作为一档电视节目,《关注实验室》在制作时充分运用了电视制作手法,通过加入音效、图表、字幕等方式,增强节目的观赏性,以达到故事化的效果。

实验的过程其实也是物质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变化的过程,会产生各种“声响”。记者在拍摄实验时,会关注这些声音的变化,并将其记录下来。将声音在节目中呈现、强化,既增加了节目的真实感,同时也能激动观众好奇。除了同期声,在实验过程中,物质发生颜色、状态等变化时,加入特殊音效,对实验过程进行渲染,以增加紧张感,带动观众的体验感,提升关注度。

在电视新闻中,字幕是对画面、声音的延伸,属于辅助性语言。在实验过程中,记者会在关键节点,加入关键词、实验图表,并通过关键字的反复出现、二维特技的变化,引导观众关注实验的变化,以此起到渲染气氛、提升情绪、突出重点的作用。

三、实证新闻故事化的必要性

(一)故事化是电视民生新闻的手法

民生新闻讲述的大多是老百姓的市井生活、家长里短,这类新闻题材决定了其需要采用故事化的讲述方式。故事化的电视民生新闻注重新闻叙事结构,在叙事过程中灵活巧妙地设置故事情节,以跌宕起伏的故事内容引起观众兴趣。

通过故事的形式来表现新闻事件、凸显主题,已经成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方式。这种新鲜、生动、细腻的新闻叙述方式,改变了新闻报道中长期以来的“概念化”解说,让新闻更有活力,更具可视性,传播效果也大幅提升,增强了新闻节目的魅力和感染力。

(二)故事化是受众需求

故事化的表述方式更加贴近普通受众,能够激发受众的兴趣。故事化的讲述方式不仅满足了受众对多元文化的需求,同时也在改变着大众接收新闻信息的方式,使受众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收新闻节目所传递的信息,获取新的知识,增长见识。因此,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命运戏剧化,成为了民生新闻的叙事方式。

(三)故事化是科学实验传播的需求

科学实验是一门严谨的、实践性强的、非常专业的课程,只有融合生活、寓教于乐,才有生命力。单纯讲述某一实验现象及其成因,显得枯燥乏味,过于说教,不仅不利于观众接受,传播效果也会打折扣。而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讲述枯燥的实验内容,让观众更易于接受,从而激发观众的探索、求知欲望。

实证类新闻在满足观众好奇心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观众既可以了解科学知识,又可以增加生活常识。

四、实证新闻故事化表达的利与弊

实证新闻故事化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制作方式,受到老百姓的“追捧”。同时,故事化的讲述方式让实验现象直观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此外,记者在创作时也采用了设置“悬念”和“揭秘”的表述方式以及电视表现手法,在拉近和观众距离的同时,也生动、活泼地向观众传递着科学知识,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了解知识。

但故事化的弊端也需要引起从业者注意。首先,新闻真实性容易打折。实证类新闻也属于新闻范畴,节目制作人员应该恪守真实性原则,并将其作为底线。其次,避免过度娱乐化。一些制作人员为了迎合观众猎奇心理,创作时会故弄玄虚,注重戏剧效果,导致节目本身含金量不高,从而丧失了传播的科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