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广播剧选题策划

2020-12-06 09:16朱平凡
视听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广播剧选题策划

朱平凡

广播剧的选题策划,包括确定题材、主题思想、剧名、人物设置、故事梗概等。选题策划是广播剧成功创作的前提,也是决定广播剧质量水平、传播影响力的重要环节。

一、广播剧选题的重要性

(一)决定创作方向

如果说剧本是广播剧创作的基础,那么选题、确定题材,则是基础的基础。广义的题材,指的是作为创作材料的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狭义的题材就是指构成广播剧作品内容的要素,是广播剧作品所描写的具体事物,是从现实的或历史的客观生活中选择出来,经过了集中、提炼、加工而成为广播剧作品的一组生活现象。因而,选题确定了,广播剧写什么人、说什么方面的故事、表达什么主题思想等问题就已经有所明确,接下来编剧就可以按照这一方向投入创作。

(二)明确受众人群、市场预估

不同的题材会吸引不同的受众,当广播剧选题确定后,受众人群也就能够大致明确,并且能够初步分析、推测出该剧的收听市场情况,特别是结合历史上同类型或类似题材广播剧的受众反馈,可以预估该剧未来的市场前景,并确定目标,比如收听率预期、网络传播流量的预期,以及获奖的预期等。

(三)确定广播剧的立项方案

广播剧的创作生产与广播电台日常节目的制作相比,要复杂得多,投入资金、人力也更多,因而广播电台一般都要求在全面启动广播剧生产前,对其进行立项审批,包括:选题、主创团队、市场定位、生产周期、预算等。立项的主要信息都是围绕选题策划展开的。创作选题确定后,就可以根据确定的题材类别、风格定位与备选的编剧、导演等主创的作品风格进行对比匹配,明确相关创作人员。同时,对创作素材的来源、搜集方式及时间计划、费用预算等也都可以根据选题情况完成相关策划。

二、明确广播剧题材类别

在进行选题策划时,首先要考虑创作一部什么题材类别的广播剧,再根据这一定位,进一步确定具体题材。

广播剧题材按照获取的时机来分,可以包括两种情况:通过提前讨论规划确定的选题;根据突发的新闻事件而策划的选题。规划选题通常包括年度规划和根据重要时间节点的规划。在每年岁末,广播机构会根据自身内容生产能力和市场开拓计划,组织头脑风暴,商议出下一年度重点创作生产的广播剧选题,形成年度规划报告。而根据时间节点规划,是在重要的纪念日、节日、庆典等即将到来之际,提前策划相关广播剧选题,例如: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全面小康决胜年”等策划的广播剧选题。有些广播剧,是以热点新闻、突发事件的相关素材为基础,通过艺术加工来创作的,这类题材“可遇不可求”,时效性非常强,一旦获得素材必须立刻启动策划。

根据题材所具有的故事容量,可以创作不同长度规格的广播剧,目前各类专业评选中将广播剧按长度分为:连续剧(3集或3集以上)、单本剧、短剧、微剧等。

广播剧选题按照题材的时间属性可以分为历史题材剧和现实题材剧,还有超越现实时空的魔幻剧,根据故事的具体类别又可细分为:人物故事剧、新闻纪实剧、工业剧、校园剧、儿童剧、农村剧、战争剧、科幻剧等。

素材转化为题材的过程中, 有的是直接通过编剧亲自实践、经历、体验、感受,以及采访获得素材;也有的是根据现有小说、影视剧本等内容获取创作素材。根据作者获取素材的不同方式,可以分为原创剧和改编剧。

融媒体时代,按照传播平台的区分,有的侧重于在传统广播节目中播出,而有的则更适合在网络中传播,后者也可称为“网络广播剧”,这类作品单集时长较短,通常在10-15分钟,而集数较多,一般不少于10集,有的多达百集左右。

三、选题策划的成功策略

(一)紧扣时代精神与核心价值观

在广播剧选题策划时,要充分考虑如何通过广播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紧扣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对于重大建设成就、重要发展战略、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包括“感动人物”“时代楷模”等荣誉的获得者,要重点关注,可以根据主人公的感人事迹,进行选题策划,打造优秀广播剧。例如:江苏广播创作的连续剧《海一样的承诺》就取材于“守岛英雄”王继才的先进事迹;儿童剧《牛牛真牛》则是将故事的背景与教育部等六部门下发《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该广播剧的播出对推动青少年足球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广播剧获奖作品中,《大国工匠》《刀锋逐梦》《小岗新传》《闽宁镇》《今生无悔》等剧都是这一类的优秀作品。

(二)充分挖掘本地素材资源

各地都有影响力较大、具备本地文化特色的素材线索。如:当地的历史名人、革命传统文化的“红色基因”等。这一类题材因为有地域性,容易与别的作品产生差异化,避免选题“撞车”。例如:单本剧《布衣先生》,讲述的是丹阳籍近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艺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的一段故事,他曾是徐悲鸿的老师,他培养了如朱德群、吴冠中、李可染等一大批中国美术大家。2016年,在吕凤子先生130周年诞辰之际,江苏广播与丹阳广播电视台联合创作了这部广播剧,并获得了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三)关注新闻热点、突发事件

根据真人、真事创作广播剧,这类作品的选题往往更有现实意义,更有社会关注度,内容也会更鲜活、生动。有的正能量故事成为网络热点已被广泛传播,这类题材自带“流量”光环。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关的优秀广播剧作品,各大网络平台纷纷开设《抗疫主题广播剧展播》专栏,这些作品讲述了在战疫中的感人故事,歌颂逆行的白衣勇士,也通过广播剧为听众宣传疫情防控常识,增强抗疫斗志。江苏广播先后推出多部这一主题的广播剧作品,包括《有爱相伴的路上》系列微剧、根据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事迹创作的《生命的重启》,以及反映企业不畏艰难、复工复产的《大国重工》。另外,扬州“好军嫂”周忠燕大爱约定,对孩子隐藏父亲去世十年的故事,经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后感动无数人,扬州市委宣传部根据这一新闻故事迅速编剧、录制的《天路琴声》,也堪称广播剧优秀精品。

(四)从优秀文学作品中发现好选题

一些通过书籍、杂志等载体出版发行的小说、童话等,特别是其中有的作品已经获得了多项荣誉,本身就是经受了市场检验的,据此改编成的广播剧较容易成为优秀文艺作品。江苏广播与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携手合作,将多部少儿文学作品进行“有声化”改编,创作同名广播剧,包括曹文轩的《青铜葵花》、韩青辰的《因为爸爸》、刷刷的《向日葵中队》等,都深受孩子们喜爱,实现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五)形成资源共享平台

江苏广电总台已在台内形成包括广播剧在内的多事业部、多项目联动的创作机制,汇集旗下电视传媒、广播传媒、幸福蓝海影视公司、纪录片工作部等,所有重大选题全部实现“资源共享”。如:电视传媒的节目素材,可能同步成为广播剧和影视创作的选题。依靠这一全新的机制,已促成两部广播剧的选题立项,都已在创作之中。此外,还与各地电台,形成台际之间合作,共同策划和生产广播剧,实现联合出品,也为繁荣广播剧创作取得显著成效。

(六)打造规模化的“系列”广播剧

优秀的广播剧作品可能不是单一和独立的,可以放大品牌效应,通过延伸创作,把一个选题变成一组选题,形成“系列化”的成果。尤其是一些系列微剧,非常适合在网络平台传播。例如:根据当地文化名人的故事、革命烈士的英雄故事创作的系列人物剧,根据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创作的系列科普剧,根据前人哲理名言创作的系列美德故事剧,等等。

四、选题的论证

经过头脑风暴和策划讨论会,产生广播剧的选题之后,主创团队通常还应该对选题进行论证,形成最终的立项方案。

(一)论证方式

第一,召开选题讨论会。通过讨论会,多轮反复分析、仔细推敲,还可以将多个备选题目进行对比选择。第二,征询专家意见。广播剧的创作专业性较强,专家的指导性意见十分有效。可以建立专门的专家团队,在选题论证以及剧本审读、音频审听过程中都可以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第三,立项申报。形成报告的形式,供领导、专家评判和决策。报告中除了剧名,还可以附上故事梗概,让评委更直观地了解这一题材的创作方向。

(二)论证的维度

1.思想性、导向性

根据选题,明确广播剧的中心思想,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期文艺创作的基本要求来评判选题的思想性、导向性。优秀的选题应该做到艺术性、思想性、欣赏性有机统一,具有一定的教育、引领作用。对于导向性存在问题的选题当然应该“一票否决”。

2.传播价值

精品广播剧应该选择思想性强、意义重大、有影响的题材。同时,透过选题应考察论证题材是否具有独特性、差异化。以网络平台为主要载体进行传播的广播剧作品,还应该在题材选择时就考虑到未来所创作的剧情是否具备网络传播特点,迅速地聚集收听人气。

3.故事性、可听性

根据人物设置、情节设计、剧情梗概来判断选题的故事性与可听性。优秀的广播剧作品,人物要立体、有个性;故事动人,情感真挚;情节设计具有张力,有足够的戏剧冲突;结构合理,逻辑层次清晰。

猜你喜欢
广播剧选题策划
穿行城市中
考古发掘类展览策划的观察与思考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耳朵里的声音大戏:新中国广播剧风雨历程
谈诗词的选题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选题有误
特别策划
本期策划
广播剧创作中的新闻理念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