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思想对国画构图的影响

2020-12-06 12:05郭超杰山西师范大学
艺术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仁爱儒家思想儒家

□郭超杰 山西师范大学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夏文明大部分时间处于等级分明的严苛的封建社会中,特别是长期处于正统地位的儒家伦理纲常对人们的绘画创作意识具有重要影响。儒家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创作者的绘画思维活动,画家也会在有意无意中表现出来。因此,儒家思想在各类绘画作品中有着或多或少的体现。

一、谈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脱颖出来,经过后世弟子不断传承与发展,最终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长河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被认为是入世的哲学思想,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从而创造出和谐且有秩序的社会。儒家以仁的思想为根基,建立了一系列的立法规范,用来保证当时社会可以正常稳定地发展。

儒家思想提倡很多内容:仁、义、礼、智、信、忠等,其中最核心的便是“仁”。孔子将“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最高道德标准规范,并通过广泛的内容、丰富的内涵,多方面地将“仁”的概念无限放大与充实。其中,居于“仁”的核心地位的便是爱人。这里的“爱人”不是现代人们所说的,对于爱慕的人、恋爱的对象或婚姻的对象的总称,而是一种需要从多方面考虑的复杂概念。从层次上看,这里的“爱人”指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身心的关系;而从内容上讲,“爱人”包括恭、宽、信、敏、惠或仁、义、礼、智、信。总而言之,“孔子的仁爱思想包括这三个层次的,而这三个层次的思想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的身与心的关系。”

所谓爱有差等,儒家中的仁爱思想是一种有等级、有区别的爱。仁爱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一定的等级,以及尊卑思想。“主人肃客而入。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儒家仁爱思想中的爱有差等也体现了在中国人的空间意识之中,令人感受最深的便是关于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天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不是呈三足鼎立之势的,而是以天为大,地次之,最后才轮到人。

二、谈山水画中的儒家思想

儒家的仁礼及尊卑思想对于中国人的自然山水及社会生活的空间意识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绘画领域,儒家思想主要影响的是进行绘画艺术创作的主体,也就是画家。“凡经营位置,必合天地。何为天地,谓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立意定景。”这是选自北宋时期绘画理论家郭煕所著的《林泉高致》中的一句话。虽然这表面上是在说绘画中的经营位置,但其中何尝不暗含着儒家思想的尊卑观念呢?同时,这也解释了卷轴装裱的布局特点。在画心的上方便是“天”,而处于画心下方的则是“地”,上面大于下面,恰好符合天大于地的儒家尊卑思想。除此之外,在《林泉高致》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山水先理会大山,名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远者,小者,大者。以其一境主之于此,故曰主峰,如君臣上下也。”这同样是儒家爱有差等思想在山水画空间建构上的一种反映。

三、谈人物画中的儒家思想

在具体的绘画作品中,尊卑思想也有其具体体现。在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这一点。

在这幅画卷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十三位皇帝与身边侍从形象的差别,尤其是在人物大小的比例关系上,帝王们的形体大小被“合理性”地夸大了。他们的形体均大于身边的侍从们,有的甚至大出两倍不止。但为什么说是“合理性”的夸大呢?因为帝王乃当朝天子,九五之尊,在人们的传统思想里,那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即便不能称其英俊潇洒,但也需要保证帝王形象的端庄伟岸。而《历代帝王图》中的帝王形象虽然不一定符合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但也是可以令人接受的,这就是儒家尊卑思想的一种直观体现,在影响创作者创作的同时,也在影响着观赏者。

创作主体人格的塑造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绘画。当然,在我国数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儒家思想一枝独秀,儒、释、道三家分别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许多流传下来的作品中,儒家思想对这些作品的影响不一定是唯一,但一定是其一。

猜你喜欢
仁爱儒家思想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论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法律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Unit 2 Topic 3 of Book 3 (仁爱版)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