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美术中光影素描与结构素描之差异性

2020-12-06 12:05张瑞雪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艺术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画者表现形式作画

□张瑞雪 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一、观察方法的差异性

观察通常理解为“看”,“看”是要求画者整体地、比较地、有联系地观察对象的全貌和本质。整体观察原则是光影素描与结构素描都必须遵循的观察方法。所谓整体观察,即将目光掠过对象的细枝末节,排除琐碎的局部信息,抓取一个明确的整体印象。

除整体观察外,素描还应更加注重立体的观察方法。光影素描的所谓“立体观察”,是指观察时注意对象是占有一定空间的立体物,其视点与对象的位置均是固定的,注重肉眼感觉的直观方式,视觉感悟起着重要作用。结构素描的立体观察是多视点、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方法。写生对象的位置不需固定,可经常移动,是全方位的立体观察,有利于更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其内部构造特点。

二、作画方法步骤的差异性

光影素描中,掌握了作画步骤,通过几个阶段的逐步深入,通晓了作画的全部过程,也就基本上领会了素描方法的要领。但画者在光影素描的学习中具备了一定水平后,允许并且有必要突破某些步骤的束缚,打破某些规则,并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允许不拘常法地进行特殊艺术处理,这是光影素描作为美术基础的绘画性特点所决定的。

结构素描的作画过程比画面效果更重要,它是以表达设计意图为目的,重点放在理解对象结构上,需通过有条不紊的作画步骤才能达到。正确、规范的作画步骤,也是分析、理解、领悟、推理的过程。作画步骤有序,思路清晰,画者在绘画完成时就能达到理解形体结构的目的。

光影素描在定点、抓基本形阶段,一般不硬性规定首先抓准哪一条线,而是注意整体感受,以直觉为前提,主张抓住“第一印象”,感性认识占主导地位。结构素描则不然,从抓第一条基准线开始,就需强调理性思维及透视原理的运用,每个点位的高低左右、每条线条的长短斜度、每个形状的大小宽窄都有一定的透视依据,都得接受透视原理的检验,不能仅停留在感觉上合适、看上去舒服的表面效果。

三、表现形式与创作目的的差异性

光影素描的表现形式通常是用明暗调子来表现对象的体积感,它要求画者以明暗层次为手段,充分、生动地表达客观对象的体积感、质感、量感、空间感及某种程度的色感,其表现不受时空及题材的限制,用艺术化的视觉形象和精神内涵震撼观者的心灵,使之产生艺术上的共鸣。光影素描的绘画性决定了它以画面视觉效果为最终目的,明暗调子是主要采用的表现形式,其创作结果是人类文化生活所需的精神产品,也是其创作的基本目的。

结构素描的表现,首先要理解表现对象的功能形态、构造关系、装配工艺、成型材料等因素,并以此为创意表现的基本前提。之后,通过综合考虑,将理想的结构形态描绘出来,主张紧扣专业要求,用简练、明了、准确的线条来表达形体结构。故写生时不需静物灯,多用自然光。“光”不是设计素描的主角,表达和理解物体自身的结构才是目的。线条的价值在于准确,在于符合透视规律,因此结构素描对比例尺度的要求尤其严格,其表现结果是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也是其表现的基本目的。

四、空间观念和细节表现的差异性

由于光影素描与结构素描的表现形式不同,光影素描的画面效果注重视觉形象的表现,形象的艺术感染力是衡量画面效果的标准。结构素描的画面效果注重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对形体结构表达是否正确、科学,是衡量设计素描画面效果的标准。

在空间与立体的表现方面,一些画得比较深入的光影素描,立体和空间表现十分真实、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然而,这是一种诉诸感觉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不同于结构素描的空间表达要求。光影素描要求画者具备很强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关于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画者表面的感受,而是取决于思维的推理。在细节表现方面,光影素描可以表现出即使用相机也无法拍摄出的超写实效果;而结构素描所要表现的是对象的结构关系,它主要说明物体的构成形态、局部或部件之间的穿插关系,要想在画面上说明这个基本问题,就要排除某些细节表现,其关心的是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这些本质特征要从具体的、现实的形体中提炼和概括出来。

总之,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和素描形式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光影素描的形式也在随之发展,同时结构素描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深入建筑美术教学中。光影素描和结构素描同是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又是设计素描表现形式的训练基础,它们在观察方法、表现形式及画面效果等多个方面具有不同的要求和规律,探讨与了解这些要求和规律的专业特性,是光影素描与结构素描不断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画者表现形式作画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折段麦秆来作画
墨水作画
浅析工笔花鸟画的创作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浅析安德鲁·怀斯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指纹来作画
蒙马特与798
撕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