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2020-12-06 12:05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艺术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歌剧声乐民族

□刘 璐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随之提升。音乐作为人们表述精神、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不同的民族往往拥有着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这种多样化的民族声乐组成对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帮助学生了解民族声乐背景的前提下,通过中国民族歌剧实践的方式,优化实际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效果,就成为现阶段备受高校声乐教育工作者们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现阶段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开展现状

随着人们教育思维的转变和中国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集中到高校民族声乐教育上来,很多高校都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有关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虽然,这一时代发展现状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注入了很多活力,但是受固有高校声乐教育思维及学生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无法接受高校高强度、高专业性的民族声乐教学,不仅阻碍了这一课程的开展,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族声乐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为民族声乐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研究的推进,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越发地凸显出来,结合以往的教学研究,笔者认为,其重要作用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民族歌剧实践能够丰富原有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内容。随着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人们对民族声乐这一民族特色产物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民族歌剧作为民族声乐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只有深化这一表现形式在高校民族声乐中的应用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体验,同时增加学生们对于民族声乐的了解,为后续开展更加深入的声乐教学奠定基础。

其次,中国民族歌剧实践能够提供更多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就中国民族歌剧来说,其中往往蕴含着不同的声乐演唱方式,由此,在未来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这一模式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学生学习声乐的模式,让学生通过情景化、故事化的歌曲演唱方式,提升对民族声乐的感悟,从而实现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目标。

最后,中国民族歌剧实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夯实学生的声乐技巧。结合以往的中国民族歌剧实践来看,演唱中不仅会涉及不同的语言、发音特色,也会为学生们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些中国民族歌剧所具备的特殊优势都能够对学生的声乐技巧进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好、更自然的民族声乐学习效果。

三、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应用的路径

结合以往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研究,笔者认为,在未来的高校教育过程中,如果想要凸显中国民族歌剧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积极影响,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结合不同中国民族歌剧的背景故事,让学生们在了解故事、人物情感的前提下进行后续演绎,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将情感笔触融入实际声乐的演唱中去,以此获得更好的民族声乐学习效果;其次,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也应根据歌剧中不同层次的人物声乐内容,引导学生将表演与声乐进行有机融合,以提升学生在民族声乐演绎中的张力,为其后续的声乐学习奠定基础。比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选段的方式,让学生反复感受声乐演绎中的情感色彩,以此实现对学生的民族声乐教育。

综上所述,随着原有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对于高校这一课程的积极影响也越发地受到人们关注,由此,本文结合以往对这一内容的研究,探究了中国民族歌剧实践对民族声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开展方式,希望能对未来高校民族声乐课程的开展做出帮助。

猜你喜欢
歌剧声乐民族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