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演唱新疆风格声乐作品常见的问题

2020-12-06 12:05宋晓丽喀什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元音发音声乐

□宋晓丽 喀什大学艺术学院

一、新疆风格声乐教学中的语音

新疆风格声乐教学中语音发音不标准是广泛存在的一个问题。新疆语言呈多元化发展,世界四大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闪含语系在新疆共存。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蒙古、通古斯三个语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中亚、土耳其、蒙古国、俄罗斯、伊朗、阿富汗斯坦及东欧的一些国家[1]。

新疆用阿尔泰语系中突厥语的一般有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五个民族。阿尔泰语系语言特点概括为以下五方面:(1)元音和谐现象;(2)词后缀决定词性质和意思,多个后缀叠加就表示多种意义;(3)代、名词有规定的语法规则;(4)动词在宾主之后,定语在被修饰词之前。(5)东亚及北亚地区受汉语影响明显。新疆的突厥语有8个元音字母(a、e、o、u、uo、ü、é、i)、24个辅音字母,自右向左横写。元音的发音是在肺呼出的气流自然通过声带时产生振动而产生。元音a在发音时口腔上下张开,上下颌均匀用力,舌头自然平放;e在发音时嘴巴开度是a音的三分之二,上颌向上前方用力,下颌略回收,舌尖轻轻抵住下牙,与德语中e的发音一致;o是撮口音,发音时嘴唇虽然撮口,但是大牙张开同a的开度是一样的,与德语、意大利语中的元音o是一样的状态;u也是撮口音,在o的基础上嘴唇更加用力,口腔的开度与a相同,舌头自然平放,与意大利语和德语中的u相同。每个元音都有其发音特点和规则。辅音是气流在呼出的过程中遇到声带受阻,气流在突破阻碍时,振动声带而产生的声音。辅音在发音时口腔开度相对于元音很小,有的运用嘴唇,有的运用喉部。发清辅音时声带不振动,发浊辅音时声带振动。

总之,在新疆风格的声乐作品中,语音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点,与学习外语一样是从发音开始学起的漫长过程。学习新疆风格的声乐作品不要求演唱者语言能力达到多高的标准,但是也要像学习意大利语、德语、法语一样,要认识基本的字母,懂得基本的语音规则,然后借助汉语注解,逐字逐句地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意境,这样才能完成整个作品的演唱[2]。

二、新疆风格声乐教学中的艺术风格

歌唱艺术风格的多样性特征,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声乐文化现象,又是一门艺术成熟的象征。谈到作品艺术风格一定会涉及作品所产生的时代,所属民族的习俗、文化、语言、宗教信仰、审美等多方面的因素。新疆风格的声乐作品凝聚了新疆艺术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新疆风格的声乐作品在整个声乐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被人们所喜爱,并逐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造成风格把握不准确的原因是歌唱者没有很好地在歌唱前对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个人风格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了解,没有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歌唱技巧来表达作品的风格[3]。民族风格、地域风格越明显的歌唱,越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虽然新疆风格声乐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正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但是不论如何发展、变化,学生在学习中都一定要注意作品的民族属性、时代属性和地域属性,只有从这三个角度分析和理解作品,并始终贯穿于整个声乐学习中,才能够把握好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

(一)时代风格

新疆地区13个世代居住的民族在文化、习惯、审美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每一部声乐艺术作品都具有个性化特征,不同作品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为了准确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学生在拿到作品时不能闷着头瞎唱,要有步骤、有目标地对作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最后才进入演唱环节。

在一定程度上,声乐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的影响,反映了时代精神与思想内涵。例如,新疆柯尔克孜族传统声乐作品:《牧马歌》《守圈歌》《打场歌》,就反映了当时柯尔克孜人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及与野兽、大自然抗争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劳动和丰收后的喜悦之情;又如,20世纪60年代由田歌作曲、袁鹰作词,电影《军垦战歌》中的插曲《边疆处处赛江南》,一时间响彻大江南北,这首新疆风格作品用了维吾尔族民歌旋律素材及中国戏曲河南梆子艺术元素等,体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顽强战胜三年困难时期的背景下,新疆建设兵团的军垦战士自力更生、以苦为乐,日日夜夜、无私忘我地战斗在屯垦戍边第一线的可歌可泣的精神;再如,塔吉克族声乐作品《古丽毕泰》《莱露》都以爱情为主题,表现了塔吉克族男女以歌唱的形式来表达缠绵的情意和纯真的爱情,一方面反映出塔吉克人渴望自由恋爱、追求幸福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间接体现出封建婚姻制度下塔吉克人在两性关系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4]。

(二)民族风格

每个民族由于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均存在差异,产生了各自特有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音调和歌曲风格。例如,在塔塔尔族声乐作品中,歌舞曲热情欢快,旋律平稳,调式、调性简明易懂;哈萨克族传统声乐作品多运用三拍子,旋律质朴,很多作品展现了哈萨克人狩猎、放牧的内容;在塔吉克族的声乐作品中,7/8拍的运用是最明显的标志,在艺术处理方面,作品首先在把握节拍的基础上,展现出高原地区的帕米尔人热情、善良的可贵品质。任何一首新疆风格的声乐作品不论语言特点、音乐体系特点还是人文文化特点都是对新疆各民族精神文化和劳动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和高度的凝练,所以在进行新疆风格声乐演唱时,演唱者要从曲式结构、歌词内容等各个角度入手,分析和研究作品的民族性特点,并且在对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后给予合理的艺术处理,以把握不同作品的精髓。

结 语

学会一首歌很容易,唱好一首歌很难,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本文就教学中语音发音和风格掌握两方面常见的问题予以总结,以期给学习演唱新疆风格声乐作品的学生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元音发音声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ar”
Playing with u_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