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设问·游戏:舞蹈课三种导入方式初探

2020-12-06 12:05林佳棋福建师范大学
艺术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跳皮筋西瓜教学活动

□林佳棋 福建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是每个舞蹈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对舞蹈教学的导入方式进行了研究,希望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舞蹈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一、情境导入式

(一)情境导入式的概念界定

情境教学法,即根据课程内容创设出较为鲜明合理的情境,并辅以相关图画和视频,从而能够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思维培养也颇有益处[1]。情境教学法主要从三个阶段开展。首先,学生要经历感知阶段,在此阶段,教师需根据舞蹈内容创设合理的形象和画面,让学生融入舞蹈的情境中,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其次,学生需经历理解阶段,即在感知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体会该意境,对舞蹈作品的情感有深入理解,准确地把握舞蹈作品的情感表达。最后,学生要经历深化阶段,在该阶段,学生能对所创设的情境进行自我呈现和深层思考,对舞蹈的感情进行升华,从而丰富他们的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情境导入式的课堂案例:《划船》

多媒体是开展情境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在舞蹈课上,应用多媒体播放音频资料是展现舞蹈魅力的关键环节,不仅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充分感受舞蹈的内涵。对于以往无法用言语表述的教学内容,可以应用多媒体进行呈现,还能丰富舞蹈课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舞蹈情境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尽管多媒体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也仍需在开展过程中对其整体使用方法进行把握,若一味盲目地使用多媒体,可能会适得其反。

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学习质量的提升和生活的经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以生活中的小事和常见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启迪心智、拓宽思维。教师应在此背景下,通过风格不同的舞蹈作品来体现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可贵,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2]。让舞蹈回归生活,才是素质教育下舞蹈教育的真正意义。在舞蹈教学中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缺一不可,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将知识与生活融会贯通,将直接观察学习与间接听讲学习相结合,才是最生动、有效的学习方法,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因此,舞蹈教学中,加强生活和教学的有机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舞蹈作品《划船》展现了青山环抱、湖水幽幽,一群美丽的客家小姑娘划船而来的情形。该作品以客家人的劳动生活为原型,通过不同的划水动作来表现姑娘们划船、嬉水的情境。教师通过讲解客家舞蹈及相关的文化知识,使学生了解民族地域文化,并拓展知识面,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之后,教师借助相关道具创设划船情境,师生共同做划船游戏(利用软垫营造水面感,借用长棍模拟撑杆划船,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快速融入角色并表达情感),同时示范及教授关键动作,如单手划水、捧水等。接下来,教师展示客家服饰及舞蹈图片、视频,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舞蹈作品风格的把握更为准确,在进行舞蹈表演时更为生动。因此,通过创设划船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更积极主动地投入舞蹈学习中。

二、设问导入式

(一)设问导入式的概念界定

设问教学法与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它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前提,以教材为中心,辅以相关的学习资料,设计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一同分析,提出具体问题并归纳总结,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设问导入式的课堂案例:《西瓜》

教师看事物,感知事物,分析事物的特征,并以直观和可理解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舞蹈课堂。舞蹈是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先从大自然中提取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舞蹈教学内容,这也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

此外,在选题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熟悉的事物或生活环境,了解学生表达喜、怒、哀、乐的方式,探寻学生单纯、美好的内心世界,并创作出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舞蹈。

例如,在舞蹈《西瓜》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以趣味猜谜的方式进行导入。教师出示谜题:身穿衣裳是绿的,破开肚来是红的,吃进嘴里是甜的,吐出籽来是黑的(打一水果)。教师话音刚落,学生便跃跃欲试,并纷纷抢答。以猜谜的形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并引导学生认识圆。该舞蹈作品的表现特点是一群小朋友蜷缩着身体,模拟西瓜圆滚滚的模样滚上场,他们一边念着“西瓜”的歌谣:“西瓜西瓜,圆又圆,红瓤黑籽在里面。打来井水,镇一镇,吃到嘴里凉又甜。”一边用身体表现出抱西瓜、吃西瓜的动态,表演出“吃到嘴里凉又甜”的感觉。这种以动作为导向的舞蹈作品更易于学生接受和学习,也为后续的舞蹈学习和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游戏导入式

(一)游戏导入式的概念界定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课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出一系列知识性、趣味性强的教学游戏,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游戏方式,利用趣味无穷的游戏来导入教学,这样不仅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新知识,教师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

(二)游戏导入式的课堂案例:《跳皮筋》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游戏,能更好地展现舞蹈作品的情感,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深体验和感受。在该情境下,教师切勿过于严格,应对学生表示适当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乐于加入并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学生的切身体验是感知并掌握舞蹈内涵的关键环节,而且学生在表演游戏过程中既能掌握舞蹈知识,还能提升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其他艺术课程的学习也有着促进作用,是激发学生表现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举措[5]。

例如,在教学舞蹈作品《跳皮筋》时,教师以跳皮筋的游戏和儿歌为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准备一根皮筋,先向学生展示皮筋的柔韧与弹性,启发学生联想少女跳皮筋时柔韧与轻巧的状态,灵活且富有弹性的动作,之后让学生在游戏中愉悦地学习原地编花步和移动编花步的动作并在此过程中寻找轻快、跳跃的感觉,再配以学生熟悉的儿歌:“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使儿歌节奏与动作相契合。学生熟悉了舞蹈的动作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入表演状态,边唱边跳,进而完成整个舞蹈。通过组织跳皮筋游戏,让学生在情境中丰富及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跳皮筋的动作。因此,有趣的欢乐游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以熟悉的游戏或常识、儿童歌曲节奏、竞赛等作为切入点,教师别出心裁地将教学目标寓于游戏活动中,并根据学情适当调整舞蹈动作的难易度,使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动作要领,进而使教学活动渐入佳境。

结 语

教师应“善导巧入”,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6]。通过实践研究得出,三种导入模式是促进舞蹈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措施之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情境导入式能够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其次,设问导入式引导学生共同分析问题,并提炼总结,这种探讨式的教学,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拓宽学习思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最后,游戏导入式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游戏能够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通过游戏逐渐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而且师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大大提高了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跳皮筋西瓜教学活动
跳皮筋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大小西瓜
穿着古装玩跳皮筋
男孩也能跳皮筋
当夏天遇上西瓜
巧切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