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引入维吾尔民歌演唱的方法及途径

2020-12-06 12:05喀什大学
艺术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维吾尔维吾尔语元音

□魏 芳 喀什大学

许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维吾尔族民歌演唱者都是凭借个人条件和歌唱经验进行演唱的,维吾尔民歌演唱者在气息控制和运用上常习惯于用自然呼吸状态去歌唱,存在气息较浅、声音单薄等问题。因此,不论演唱维吾尔族传统民歌还是新创作的那些民族声乐作品,都应该更好地借鉴美声唱法体系进行系统化、专业化训练。演唱者通过训练可以更加自如地歌唱,有效提高演唱的质量。同时,在演唱某一具体歌曲时,演唱者还应根据歌曲的风格和民族特有的演唱特点及审美要求进行演唱,在不破坏其原有审美的原则下,将美声唱法和民歌演唱方法加以融合。

一、技术层面

(一)气息的运用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源泉。针对维吾尔民歌的演唱,上述讲到,大多因演唱习惯和审美习惯的原因,在气息控制和运用上习惯于用自然呼吸状态去歌唱,存在气息较浅、声音单薄的问题。而美声唱法的技术原理要求我们,在学习歌唱时,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歌唱时的气息与平时我们自然状态下的呼吸是不同的,歌唱时气息要吸得深,要有气息的支撑力,呼吸与歌唱绝不能分开来练习,因为,歌唱不是吹气的运动,也不是挡气的运动。在歌唱中训练呼吸,在呼吸中训练歌唱,才是有效的。歌唱者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就不能更好地结合嗓子以寻找气息的支持。因此,若演唱者掌握了呼吸肌肉群的直接和间接控制原理,并结合声音表达的要求,就会使维吾尔族民歌演唱的很多问题得到改善,使音色柔美、声音贯通、音域宽广流畅,歌者也能保持自然的体态及神态,保持音乐旋律线条的优美统一[1]。

(二)腔体与声区

维吾尔族民歌演唱时真假声都会运用到,以自然声区为主,多运用口腔、胸腔、鼻咽腔,头腔极少用到。其中维吾尔族民歌中切分节奏相对突出,歌唱时的跳跃性发声也较明显,连贯性不够,声区不够统一,导致声音不够圆润,腔体共鸣不协调,声音的穿透力不够,到高声区也会显得挤、窄等现象,结实的真声就会变得尖亮刺耳,常常对演唱者接下来的演唱造成一定的影响。美声唱法强调整体共鸣和真假声区的混合使用,将共鸣腔分为头腔、鼻咽腔、口腔、胸腔,并协调运用,这样不仅能使声区统一,还能让美声歌唱的音色变得更加圆润、丰满,声音穿透力更强,音色也更加自然、圆润。

因此,演唱者可将美声唱法引入维吾尔民歌演唱中,通过运用其整体共鸣,并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声区对腔体进行适当的调整,让真声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加入头腔共鸣。高声区在真假声混用时不仅要有头腔共鸣,更要加入胸腔共鸣,让气息控制在横膈膜下,保持腰腹部的支撑感、喉位的稳定,让高音更加贯通、更明亮饱满、更具穿透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虚无的纯假声或者又挤又窄又尖的演唱效果,从而提高了维吾尔族民歌演唱的艺术境界。

(三)语言的处理

语言是一切歌唱的基础,所有的歌唱都要围绕语言进行训练。维吾尔族的语言是古代维吾尔族各部落与其民族语言共同融合,长期演变、发展而来并独具特点的语言,因此,演唱者在演唱维吾尔族民歌时,使用该民族语言来演唱是最地道的。

维吾尔语有8个元音,分别是i、u、y、e、φ、o、ε、a,其中i、y、e、φ、ε、a6个元音是元音舌位和谐的主体。维吾尔语的元音的不同在于其元音弱化现象,这是现代维吾尔语区别于其他突厥语的重要标志。在维吾尔语24个辅音字母中,大多数辅音发音部位明显靠前,有舌根音g、k、η,小舌音q、x及喉音 h等,将这些辅音运用于演唱中,着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辅音有弱化和同化两种情况。两个元音之间的清塞辅音有浊化现象。

美声唱法是一种以意大利语为基础的声乐唱法,元音有a、e、i、o、u五个元音和维吾尔语元音i、u、y、e、φ、o、ε、a有相似之处,例如,歌曲《一杯美酒》中的一句维吾尔语用国际音标拼出来:mu hεb bi tim,sa ηa ma jil bie pi ja lε mεj,翻译成国语大意是:我的爱情,像杯美酒。其中的元音和意大利语的拼读并无不同,“hεb bi”双辅音浊化,只有η 是展舌后鼻音,j读“依”,ε 读“哎”,其他按照国际音标与意大利语拼读是一样的。由此可见,美声唱法很适用于演唱维吾尔族民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唱维吾尔民歌时,由于其民族的语言习惯及审美习惯,咬字吐字常常是横着的,这样会使声音的音色不统一、不集中,声音也会没有共鸣,达不到美声唱法要求的咬字清晰并且歌唱流畅。所以在咬字方面,演唱者应根据美声唱法的技术要求,保持喉头稳定的状态去咬字吐字,尽量地向前唱、竖着唱,向外、向前竖着吐字,将气息控制在横膈膜下。这样演唱者就能清晰、流畅地演唱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并使维吾尔族民歌的吐字、咬字清晰方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与提高[2]。

二、艺术表现力层面

(一)把握民歌风格特征

风格是一种综合性产物,各民族、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风格,是理解和掌握、构成歌唱艺术美的因素,维吾尔族民歌有着自己特殊的润腔技术,即独特的颤音技术,又称“游离音”,被广泛地运用于维吾尔族民歌演唱中,是维吾尔族民歌的标志性技术特征。同时,它是建立在维吾尔族语言及发音习惯基础上的。“游离音”常常被称为“走在两个琴键之间”的音,在维吾尔乐器演奏中很容易找到,维吾尔族人能很轻松地唱出,它不仅是一种标志性技术,更是烙印在维吾尔族人心灵深处的声音。

把握与感知维吾尔族民歌风格,是从维吾尔族民歌的演唱开始的,维吾尔族民歌的演唱风格与其劳动生活紧密相关,其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独特的“游离音”充分体现着维吾尔族人追求形式美的和谐统一、平衡对称及音乐艺术独特性、多样性的审美观念。维吾尔民歌风格的形成是维吾尔族音乐文化成熟的象征,是维吾尔族群众审美习惯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文化信息载体的情感表达[3]。

(二)树立正确的美声概念,培养民歌演唱的情感表达

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现象是当今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演唱者将美声唱法引入维吾尔民歌演唱中,能树立正确的美声概念,并依据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审美习惯,保留特点与个性,表达出有更高艺术修养的维吾尔族情感,以达到人们更高的审美标准及审美价值取向。

我国著名歌唱家迪里拜尔老师(全名迪里拜尔·尤努斯),新疆喀什人,维吾尔族,抒情花腔女高音。她在歌唱生涯中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她的演唱被许多声乐艺术家当作标杆。因为对声乐的痴迷,迪里拜尔老师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成为世界瞩目的歌唱家,她是世界的夜莺、中国的骄傲,更是维吾尔族引以为傲的歌唱家。她演唱了许许多多的歌剧作品,在国际上家喻户晓,同时她也演唱了许多维吾尔族民歌,如《一杯美酒》《塔里木》《我的情人》等,她用美声唱法演唱的维吾尔族民歌不但不失其民族特点,还使民族情感更加丰富,风格把握得极其到位,且演唱得游刃有余,让维吾尔民歌在她的演唱中圆润、自然、松弛,发挥出完美的技巧、完美的表现力,让聆听者在她情感的带动下不禁随着流动的音符进入歌曲的意境中。

结 语

将美声唱法引入维吾尔民歌演唱中,能使民歌演唱进一步规范化。演唱者在提高演唱水平及审美标准的同时,切不可泛美声化,美声唱法更多的是追求演唱的技巧性把握,民歌演唱主要在于表现艺术风格特点,是取美声唱法之长处来补充和提高自己的不足,而不是让美声唱法取而代之。因此,演唱者在借鉴融合的同时要始终保持维吾尔族特有的演唱风格和特色,赋予歌唱以鲜活的生命力,并充分展现其美感和魅力。

猜你喜欢
维吾尔维吾尔语元音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浅析维吾尔语表可能语气词
维吾尔语数词历时演变发展研究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
探析维吾尔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维吾尔语助动词及其用法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在新时期的传承发扬路径探讨
Playing with “ar”
The song o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