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2020-12-06 12:05李小青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
艺术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曲式调性演奏者

□李小青 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

音乐理论的学习对从事各种音乐活动的音乐家来说必不可少。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看,音乐理论是作曲家创作音乐作品的主要手段,从音乐表演的角度来看,是指挥家、演奏家揭示和阐释音乐作品灵魂的重要依据,是通向音乐无极境界的重要途径。

音乐理论包括:音乐基础理论和音乐技术理论。本文主要从曲式、和声的音乐技术理论方面来阐述它们在音乐表演活动中的作用。

对于从事音乐表演的学生来说,音乐技术理论虽然不像从事音乐创作的学生那样有直接联系,却是他们必须掌握的“软功夫”。音乐表演是一门既强调情感和技术,又讲究理性逻辑的艺术。通过学习音乐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把握作品的整体结构,使表演更准确、更有说服力。目前,音乐院校学生学习的作品都是十八九世纪的经典作品(当然不排除20世纪的作品),与我们这一时代及处于这时代的人存在一种“代”的鸿沟。这种“代”的鸿沟不是仅仅通过掌握传统的演奏技巧就可以逾越的。它必须通过对过去文化现象、音乐思潮和创作技法的了解才能够逾越。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音乐技术理论对从事音乐表演的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一、曲式分析

曲式是构成音乐作品结构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作曲家内心情感的外化形式。具体表现为:它将诸音乐要素组成的各种音乐素材按一定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组织起来,构成一首完整的作品。曲式是多样化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可根据作品内容有选择地运用曲式。而作为二度创作的演奏者,任务就是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并将其充分地表达出来。音乐作品有其特殊性,是通过音响符号表现内容的,必须由表演者直接参与再创作,才能把那些隐藏在音响符号中的含义体现出来。因此,音乐演奏者必须通过某种手段和渠道才能领悟音乐的本体世界。演奏技术固然是一种手段。然而,单纯地掌握演奏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演奏者还应该找到一条通往音乐本体世界的渠道,即演奏者应该学习音乐理论、学习曲式学。因为,曲式学是通往音乐本体世界的入口。我们可以根据曲式学理论对作品进行具体的结构分析,把握整体布局,了解乐章与乐章之间的关系,准确划分乐句、乐段,合理地安排和处理乐曲高潮。演奏者只有通过“曲式”这一入口,才能认识到音乐作品的内在逻辑,从而进行再创造的表演。

二、和声

和声是音乐技术理论中最富表现力、最善于表现音响色彩的重要手段。它的功用在于使众多声部或和弦有组织地组合起来,并通过纵向的结构、横向的运动在音乐中起到作用。具体表现为对乐曲的整体结构布局(终止式和调性布局)和音乐作品的内容及形象起作用。和声是无限、多样化的,它的每一样式都能表现不同的内涵。例如,以单纯的和声表现欢快、赞颂、希望和和平等内容;以半音化与不协调和声表现幻想性、戏剧性与苦闷、忧伤等内容。

从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来看,曲式是音乐作品的躯体,旋律、和声则是音乐作品的灵魂。对从事音乐表演的学生来说,曲式是通向音乐本体的前提,和声则是涉足音乐本体的关键。在音乐作品中,作曲家显示的音响符号蕴含博大、精深的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内涵隐藏在和声音响中。以调性色彩为例:作品的调性是由该调和声决定的,而调性又决定其音乐的“性格”。一般情况下,大调性表现为“明快、奔放”,小调性表现为“抑郁、伤感和神秘”。我们只有通过分析作品的和声、明确作品的调性,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性格”和内容。例如,演奏者对一首作品的曲式理解及整体结构进行划分后,只能说了解了作品的外壳,而作品的实质内涵还需要通过和声理论进行剖析。由此可见,我们学习音乐理论和分析音乐作品不仅可以了解音乐作品的外部结构,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把握音乐作品的内在规律。因此,音乐理论可称为探寻和揭示音乐奥秘的重要手段。

从上述对曲式与和声的分析、探讨,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音乐理论的学习对于从事音乐表演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它作为一种“软功夫”“软技术”,与“硬功夫”(表演技术)一样,需要长期不断地学习和运用才能掌握。另外,我们也看到,音乐理论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良好音乐修养、提高鉴赏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表演领域中,表演手段包括表演技术和音乐修养两个方面。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表演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音乐修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演奏水平停滞甚至下降是不重视音乐理论学习和缺乏良好的音乐修养所致。

综上所述,音乐理论的学习有其特殊性,它不像掌握技能那样立竿见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逐渐形成演奏的“软技巧”,并在特定条件下对演奏起作用。音乐表演艺术不是单纯掌握演奏技巧的艺术,而是揭示和阐释作品的内涵,体现演奏家与作曲家灵魂对话的“形而上”的艺术。

猜你喜欢
曲式调性演奏者
手风琴作品的艺术表现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唢呐演奏中的呼吸技巧及其训练方式探讨
20世纪20—30年代多调性观念与技法管窥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协和无调性:一种具有创意的和声处理方法
——以利盖蒂的部分音乐作品为例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谈“调性”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