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中赣南采茶戏曲牌的审美特征和音乐探索

2020-12-06 12:05袁文文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艺术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采茶戏赣南唱腔

□袁文文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赣南采茶戏作为江西赣州地区传统的地方戏曲,因其浓厚的客家民族风气和独特的唱腔体系而在当地颇负盛名,其也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之中,但是作为地方特色的戏曲曲种,其文化内涵并没有真正地被广泛化地熟知和传播,因此,要想真正实现赣南采茶戏在当代社会发展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就要对其曲牌特色进行全面化的审美评析和探索研究,深入地解读客家族的风土人情和其曲牌音乐的发展创新历程。

一、赣南采茶戏的历史发展起源

赣南采茶戏起源于江西赣州地区,是极具客家特色的地方传统戏剧,流传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其是以早年间地方上的民间歌舞“采茶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元朝时期,采茶歌舞的唱腔及艺术形式开始在元杂剧中出现了戏曲艺术的雏形,极具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的赣南采茶歌调得到了广泛化应用,并逐渐发展成为套系化的戏剧声乐曲,可以说,赣南采茶歌在元曲发展时期就已经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了。其中,由元朝时期李瑞所作的元曲《南吕·架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闺情》,就是以采茶戏的唱腔及戏曲表演形式进行展示的。到了明朝中后期,“采茶灯”与江西九龙山茶农聚集地区的民间彩灯相互融合、碰撞,逐渐发展成“茶灯戏”,明朝万历年间在当地乡绅和官吏群体中流传开来,并逐渐从粤东地区传入赣南地区,演变和发展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与人物肢体舞蹈语言的采茶小戏;清朝初期,赣南采茶戏随着“三角班”的诞生而正式产生,所谓“三角班”就是指以“大姐、二姐和茶童”三个简单人物角色进行的茶戏表演。随着赣南采茶戏内容和形式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场次和角色人物越来越丰富的茶灯戏逐渐出现,如著名的《九龙山摘茶》等,彩灯戏和采茶小戏也正式发展成“赣南采茶戏”。

二、赣南采茶戏的曲牌审美特征

(一)富有赣南地方特色的民歌小调为基础

赣南采茶戏历经时代的发展,其强调的演唱也一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小调”作为赣南采茶戏腔调体系的基础,却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并且逐渐发展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腔调系统。作为赣南采茶戏基础腔调的“小调”,体现出了色彩浓厚的客家风情,在形式多样的演唱表演中呈现出了色彩明丽、姿彩动人的唱腔。小调的唱腔能够生动地表达和模拟出劳动人民日常劳作及大自然生命的姿态和声貌,并且被运用到赣南采茶戏的表演语言之中。

(二)载歌载舞的艺术表达形式

赣南采茶戏且歌且舞,氛围轻松活跃,语言表达也十分风趣幽默,极具艺术审美价值。其中以丑见美的“矮子步”、独具特色的“单袖筒”、风姿动人的“扇子花”三种舞蹈形态在赣南采茶戏中尤为见长,并称“三绝”。以丑见美的“矮子步”来源于当地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强的艺术语言展现及表达能力;独具特色的“单袖筒”的舞蹈动作和肢体语言也十分丰富、多变,有着“似狗摆尾、似马吊腿、似蛇游走、龙头凤尾”的艺术评价;而风姿动人、优美生动的“扇子花”更是堪称赣南采茶戏的一绝,其将独具地方特色的劳动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灵动多变的彩扇舞蹈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想象空间,传递着当地劳动人民积极向上的审美艺术。

三、新媒体环境下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发展道理

(一)积极利用当代信息媒体,加大对赣南采茶戏的宣传

当地政府及曲艺协会组织可定期联合举办一些地方戏曲专题比赛及活动,如“赣南地区民族艺术节”“赣南采茶戏社区健身大赛”等,以加强对赣南采茶戏的普及与推广。此外,可以将赣南采茶戏与当地的旅游开发资源相结合,使来赣南地区旅游的旅客深切地感受到采茶戏的艺术魅力,还可以借助各种诸如微信公众号、微博、互联网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并增设一些主题宣传板块和赣南采茶戏戏曲栏目,以培养社会大众对赣南采茶戏的兴趣。

(二)当代科学技术与赣南采茶戏的融合发展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3D技术在当今电影、电视等娱乐形式中得到了普遍性的应用,对此,我们也可以利用此项技术与赣南采茶戏的创新发展相结合,更加生动、立体、完整地呈现出赣南采茶戏的当代艺术魅力,在虚拟3D技术下,可以使舞台的布景以假乱真地展现出来,极大程度上实现对艺术作品审美性和观赏性的提升,加大艺术传播的力度。

猜你喜欢
采茶戏赣南唱腔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浅谈藏族唱腔美学在合唱作品中的应用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