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角色定位

2020-12-06 10:50冯长松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角色信息时代

冯长松

摘 要:时代的信息化导致教育的信息化成为必然。教师从自古以来传统的一系列角色,在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中必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中职学校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的定位。

关键词:信息时代;职业学校教师;角色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5G”“信息化”等词语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娱乐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工业4.0、AI、5G、无人驾驶等词汇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媒体中,地球村已经从21世纪第2个10年开始进入了新一轮的信息化浪潮时代。

在古代,没有职业教育这样明确的称谓,这种形式可能较多地体现为作坊里的师和徒。近现代出现了职业教育,对职业学校教师角色的影响也同时产生。而在进入信息化社会后,这样的影响和变化就更为明显。从各种信息设备在社会上的普及,到智慧校园、现代化示范校的建设,到社会各行业需要数量庞大的技术蓝领。信息技术类知识的学习在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在近现代社会中,中职学校教师的这一系列角色呈现了当时所在的时期教师所具备的素质,但这样传统的一系列角色,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传统的知识技能传授者的角色使教师和学生间形成了一种教与被教的关系。教师在拿到材料后,通过相关研究了解掌握编写好的教科书或实训教材的内容,把相关的知识有选择性的、高效的、概括的传授给学生。但如果仅被动地接受这一角色,照本宣科,那往往在教学实训过程中就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精神和能力,成为教本、实训课程机械的传授者。

知识权威的角色往往是因为在一般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诚然,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普及,使中职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多种实践操作能力,不仅能让学生敬佩,对学生也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在学生的心中,教师就成了知识的象征。知识面广、授课效果好的教师成了学生知识探求的对象。而中职学校学生因为学习习惯,教师课堂管理相对比较严格,而知识权威作用往往又造成管理一刀切的局面,反过来又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不满、怀疑、轻视,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同时,在中职学校里,往往更强调先成人,后成才,对学生管理的要求比较多,首先就要求教师无论在技能、知识能力、生活上都要成为学生的榜样。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等崇高的头衔。但中国社会这样的把教师职业神圣化的意识,很多时候会造成教师自身的角色冲突,老师在日常的生活里也只是活生生的普通人,不可能十全十美,这样很多时候会造成教师心理角色上的冲突。

在现实的信息化社会当中,网络信息的飞速化发展对每个领域都形成了剧烈的冲击,并已经逐步蔓延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中。信息化无处不在,各地各校纷纷创建现代化示范校、智慧校园,信息化的手段在社会和校园中大量普及,中职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信息发展冲击的前沿,中职学校教师需要重新给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这就要求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技能传授者、知识权威和学生榜样角色向教育过程的引导促进者、研究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一、教师应成为引导促进者

在传统中职教学中,人们非常重视教师的传授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淡漠,只突出了教师知识技能传授的角色。

在传统模式中,一般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引导的观念比较淡,只强调了教师“教”这一角色;教师课堂职责就是把知识讲到位,把问题交代明白,而不思考学生是否听明白,理解清楚了。而实际情况则是,教与学的双方应该是一种共同协作、相辅相成的关系,老师的教也要学生的学进行呼应,学生的学则要求老师的教的引导促进。片面强调教师为主导、忽视学生为主体的做法,造就了传统模式中一节课从头讲到尾、 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比较严重;在信息时代,学生则不再依赖于课堂,很容易就能从网络和无线互联中获得信息,这就导致了教师的信息面不一定就比学生多。老师的主要职能已经从知识的传授者演变为引导促进者。这就导致教师的相关职能也变得更复杂,不再是只需传授教科书上已有的、现成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各种方式来获取知识,学会根据自身需求去处理所获各种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确认达到目标的合理途径;现今的社会,信息较以前极大丰富,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信息手段能够查询到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不到、书本上也没有的很多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新理念。学生会知道,教师所讲也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必将对以往教师的“主导”角色形成冲击。因此,在信息时代,中职教师不仅仅只是机械得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得是引导促进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拓宽眼界,促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但是也要注意另外一种现象,近些年,中职学校因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出现,教学当中又出现另一个极端,老师放任学生,甚至过度服从于学生,导致课堂教学秩序不佳,教学效率不高,一节课下来,学生常常说不清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教学的质量当然也就无从保证。另一方面,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教师还要注意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信息的过滤。因为,面对海量的信息,面对无线互联,学生自控力不够,容易偏听偏信某些信息,容易沉溺于网络世界,而脱离课堂实际。中职学校的教学应该形成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引导促进学生有良好、正确的使用习惯和态度。

上述这两种错误的课堂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既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者,也不是过度服从于学生的旁观者,而应当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促进者”。

二、教师应成为知识技能的研究参与者

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方便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上网,从中获取各种信息,使得他们接受知识的场所和机会大大增多,并形成了众多看不见的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师,这使课堂上的教师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而当前一些专业课技能课程教师在网络知识技能掌握方面反而不如学生。当学生感到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有缺陷的时候,就会对教师的权威性产生怀疑,教师的威信也会同时下降。

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如果不能主动参与到知识技能的研究中来,仅被动地接受教材,然后再传授给学生,就容易出现跟不上时代和学生思维跳跃的情况。现在不少职业学校都大量开发校本教材,甚至校本数字化教材,支持鼓励教师参与其中,教师不再是单纯地接受教材,而是主动参与开发各种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以信息化的手段,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实时开发更新教学内容,并进行授课,教师在此过程中也了解到了社会的需求,实现了自我更新,终身学习,成为学习汲取知识过程中的引导者。

同时,学校也应为教师创造提高信息化水平学习的平台,电子阅览室、手机学习类APP等是各类信息资源相对丰富的学习渠道,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可以在这里学习到日常生活中了解不到的计算机知识。通过组织各类教师共同参与使用信息技术条件进行教学相关活动的研究,不仅可以解决一些大家日常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大家参与到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工作中,提高设备的试用经验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设备的作用。如在不少课程的教学中,很多同学往往会碰到一些类似的问题,这时教师如果无法解决,就可以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然后大家集中讨论研究,促使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采取更合适的方法,避免或解决此类问题的频繁出现。使用中偶尔还会出现一些相对复杂的设备运行问题,可以通过组织计算机专业教师共同分析,可以增加不同专业间教师的相互学习与探讨的机会,把信息技术和自身的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教师的角色也要与时俱进。但是,对于以无线互联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部分教师还缺乏准备。学生运用电子设备获取信息的能力已超过教师。对广大教师强化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已刻不容缓,积极增强相关意识,使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以适应时代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的定位。

参考文献

[1] 刘西萍.论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终身学习[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4,21(5):68-70.

[2] 钟永善.新形势下中等职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2):80-82.

猜你喜欢
角色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信息时代初中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阅读别丢掉“笨办法”
小议戏曲中角色的发展趋势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未来是一个概念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