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堂生态调查研究

2020-12-06 10:50冯楠王超杨武军梁亮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国内国外启示

冯楠 王超 杨武军 梁亮

摘 要:受就业形式、学历层次等因素的限制,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近年来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主要表现为就业层次偏低,待遇收入偏少。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题,培养出理论强、懂业务、有特长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本教学团队对国内外学者研究多年的、目前比较热门的课堂生态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堂生态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堂生态;国外;国内;启示;教学模式

“课堂生态”的概念是随着教育生态学的产生、发展而衍生的教育教学观念。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课堂生态的理论逐渐被广大学者、教师推广到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特殊人群教育等各类群体的课堂上,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在对国内外课堂生态研究成果调查的基础上,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如何开展课堂生态教学展开研究。

一、国外课堂生态研究

“课堂生态”的概念在1932年由美國学者沃勒在其出版的《教育社会学》中首次提出。后经过众多学者的定义和研究。其中由多伊尔(Doyle,W.)和庞德( Ponder, G.) 在 1975提出的课堂生态是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的互相联系的过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网络这一定义被广大的课堂生态研究者们所接受。

从研究的对象看, 国外课堂生态的研究以中小学基础教育和弱势群体为主。并以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内容。

(一)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生态研究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S.D.Gest&P.C.Rodkin认为教师的行为是课堂中一双无形的手,对塑造师生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里斯( Rieth,et al.)等人的研究发现,如果教师能在大范围的空间内进行教育, 学生将会有更高的学习参与度。迈斯肯斯和耶塞戴克(Muyskens, Ysseldyke)研究发现当正在进行一个任务或者学业活动时, 学生学业反映时间更短。

(二)教学内容的研究:国外对课堂生态教学内容的研究较少,但也得出了部分有价值的结论。Stodolsky认为学科会对课堂生态教学产生限制。K.Snezana等学者认为综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多样性的知识。

(三)教学环境的研究:教学环境指教室温度、教室内座位安排、教室空间布置等方面。J.W.Gilliland认为教室的环境适宜温度是20℃-25℃,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Sommer认为坐在前排和中间的学生比坐在后排的学生更能积极回复提问和参与讨论。罗斯(Ross)认为课堂建筑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私人的空间和设备,更多的为学生的隐私着想。

二、国内课堂生态研究

在我国第一次提出课堂生态概念的学者是汪霞。她在2001年发表的论文《一种后现代课堂观:关注课堂生态》中提出了要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国内众多的研究者对课堂生态的概念内涵、 基本特征、 构成要素和功能、 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国内研究者们对课堂生态的内涵界定还存在一定分歧,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教学团队在对众多研究者给出的 “课堂生态”内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实践后采纳以下定义:课堂生态是指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去思考课堂系统内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及行为主体与其它要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视角。从生态学的视角解释课堂日常生活现象,从而使课堂教学回归自然、和谐与真实的状态,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和人文关怀。

国内研究者对课堂生态的研究领域同国外研究相同,认为课堂生态包括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等三大方面的内容。

(一)教师和学生的研究:国内研究者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方面出发进行研究,认为应该从霸权、 控制走向多元共生的状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是引导者,应该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和实践等活动。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和谐共进、彼此呵护、共同进步和发展的状态。

(二)教学内容的研究:国内研究者认为课堂生态背景下的教学内容应该从既定、割裂转向开放、整体。首先,要优化教学评价系统,使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要注重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间的互动性。其次,要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态化,根据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主体特点正确的定位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三)教学环境的研究:国内研究者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着过度、 封闭、单调的情况。课堂生态的教学理念则主张积极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从教室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来进行改造,构建生态化的课堂文化。

三、国内外课堂生态研究带来的启示

本教学团队经过对国内外课堂生态研究成果的学习和研究,根据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特点和行业特点针对课堂生态的完整理论内容进行剖析,得到以下结论:

(一)校企融合,就业导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类课程针对企业岗位能力的各种实训是对企业实践的模拟演练,模拟演练的成果取决于校企融合程度,校企融合后的资源共享会优化课堂生态资源。

(二)强化能力,知识“碎片化”。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类课程的知识碎片化,通过翻转课堂、编写活页式教案等生态教学资源传递给学生,打破学科界限,强化课堂对多种核心能力的综合训练。

(三)有效教学,精准育人。加强课堂环境与师生之间、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主体之间、课堂生态主体与设计后的教学活动之间的交互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突出学生的生态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课堂生态环境中解决“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的问题,形成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职业规划。

四、课堂生态教学模式研究

本教学团队认为课堂生态理论适合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推广应用,教师在不同课堂以及对待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我们已经针对课堂生态理论中的教学模式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提出了研究结论。

“课堂生态”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选取符合学生职业岗位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學资源设计学习活动,在适宜的课堂生态环境中,自主学习、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等,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教学模式。此模式包括:“一境、二轨、三目标、四体验、五自学”共五部分内容。

(一)“一境”是指根据职业岗位实际与教学资源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为课程生态教学提供开放式的互动平台。

(二)“二轨”是指在给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轨”以个人自主学习或小组互教互学的形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积分;“教师轨”随时根据“学生轨”的表现进行质疑、释疑和评价;在“教师轨”和“学生轨”的互动中共同构建生态课程。

(三)“三目标”是指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和学情设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根据“三目标”对“教师轨”和“学生轨”进行评价及考核。

(四)“四体验”是指知识点测验、技能测试、综合素质模拟演练、社会实践或顶岗实习。

(五)“五自学”是指通过教材及网络教学软件进行课前预习、在线测试、在线讨论、PBL项目、在线作业五个方面进行自学。

参考文献

[1] 田静.国外课堂生态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77-78.

[2] 孙芙蓉,谢利民.国外课堂生态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10):87-92.

[3] 甘丽华.国内生态课堂研究综述[J].西部皮革,2016,38(22):227.

[4] 罗家文.21世纪以来国内课堂生态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课程教学研究,2014(7):76-80.

[5] 孙芙蓉.试论课堂生态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11,32(12):59-63.

[6] 王世军.论生态课堂中的师生角色定位[J].天中学刊,2010,25(1):22-25.

[7] 杨丽娟.职业院校商贸类专业课堂生态调查研究:以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为例[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3):99-102.

猜你喜欢
国内国外启示
国内不动产登记制度初探
探析国外税务会计的经验和启示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内二手市场交易模式的影响研究
国外市政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收益报告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