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0-12-06 10:50赵军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三全育人课程思政

赵军

摘 要:“三全育人”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将其应用到课程思政教学中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将会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朝着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的方向蓬勃发展,取得更为理想的工作效果,大学生将会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本文将立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阐述“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路径,希望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职能,大幅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使之勇于肩负起时代和历史赋予的重任,致力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最大力量。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新时期的高校教育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培养,确保大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懂得为人处事道理,能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这样大学生才能真正被时代和社会所需要,在全新的经济形势下大展拳脚,获得光明的发展前景。课程思政教学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积极更新自身教学思想,优化教学能力,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切实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责任感,积极投身于祖国和家乡的建设工作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一、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分析

所谓课程思政指的是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产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发自内心的热爱祖国,迫切期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和富饶。然而从当前课程思政教学现状来看暴露出的不足之处是比较多的,更是没有融入“三全育人”理念,具体问题包含下面几点:

首先,教師对于课程思政教学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与自己的关系不大,没有积极响应教学改革的号召,在所授课程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立德树人教学目标有所背离。其次,仍然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比较陈旧落后的,他们墨守成规,不积极寻求突破,将思政教育当作是思政教师的专属任务,觉得自己只要专攻专业知识即可,在课堂上所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率极为低下。最后,有些教师的主动学习意识匮乏,教学能力迟迟得不到提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也会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1]。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教学优化路径

(一)以“四新”要求为核心

伴随着新时期的到来,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正日益彰显出来,专业课程教育中必须要融入思政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的协同发展,这是“三全育人”理念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应该大力实施教学创新,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课程思政教学就会焕发出新的气象,思政教育效果将得到明显强化。教师需要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大力创新教学内容

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教学内容予以拓展和更新,建立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比如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用真实案例向学生说明哪些行为是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违法犯罪者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学生在记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会进行深入思考,发出对灵魂的拷问,避免走上错误的道路。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对错,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不轻易跨过法律和道德底线,他们步入岗位工作以后也会主动维护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这是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一个重要价值[2]。

2.加入新型科研成果

一般来说,教材上的内容普遍是落后于行业发展现状的,教师需要主动了解行业的新成果,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这样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灵活的方式进行授课,帮助学生迅速理解专业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保持着迅猛发展态势,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科技产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应该不甘落后,勇往直前,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快速朝前迈进。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这样一个意识,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新型科研成果,激发学生对就业创业的无限热情,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将随之得到提升。

3.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会对新鲜事物抱有浓厚的兴趣,倘若教师能够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所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也会保持高度的专注力。现代信息技术在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着突出优势,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不会让学生感到昏昏欲睡,教学质量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基于此,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还要加强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所思所想,对学生思想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4.优化创新评价方式

教学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经常会发生转换,需要教师能够正确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不再单纯地复述教材内容,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和研究案例,当学生提出新见解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方式上,要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主体评价模式,还要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紧密结合起来,争取做到对学生的综合客观评价,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对当前教学体系不断加以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就将得以顺利高效开展[3]。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际上,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有着直观影响,“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师德师风良好、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此举将会极大地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步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树立榜样,之于学生身心的协调健康发展大有助益。

首先,教师要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端正教学态度,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的成长,满足学生的一切合理需求。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传授学生调节自我情绪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使之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用饱满的热情来面对学习和生活,不畏惧前进道路上的各类艰难险阻。再次,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找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健全知识体系架构,拓宽教学维度,想方设法激发课堂活力,将先进知识和技术的精神内核传递给学生,实现学生三观的重塑。最后,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奋勇向前,确保学生能够成为人格独立健全、思想道德修养较高的人才,不负初心,砥砺前行。

总而言之,“三全育人”理念背景下,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肩负着重大使命,以“四新”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体系的逐步完善,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社会发展需要,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和行业中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1] 郝佳佳.“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深化思政工作的路径探析[J].智库时代,2019(19):29.

[2] 郑雯斐,张益,毕洪东.多元主体协同下思政工作“三全育人”的实践探索[J].管理观察,2020(4):30.

[3] 吴琼,郝爽.“三全育人”在思政工作中的运用: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J].管理观察,2019(15):24.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三全育人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