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础型-设计型-创新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0-12-06 10:50蒋赟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蒋赟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立足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重点阐述了“基础性-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国内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并为相关实践工作者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给相关的工作人员一点参考借鉴的材料。

关键词:实验教学;分析化学;教学模式

一、前言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市场经济体对我国人才需求提出的挑战,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大对教育改革的重视程度。目前,国内各大院校和教师都非常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更好地迎合我国人才培养战略,我们要构建一套合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特点。教师必须从横向及纵向两个层次对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进,并建立“基础性-设计型-创新型”多元模式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1]。

二、转变教育观念

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步入了全面推广的阶段,面对市场经济对人才提出的各种时代要求,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教育所需,相关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主要宗旨,其改革需要学生和教师转变以往实验教学中仅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倾向,转而向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发现问题方面的能力发展。经过反复的论证,我们建立了一套兼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实验教学新模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索的精神,并充分发挥他们独特的思考能力,进而使他们在分析方法、知识应用及实验技能等方面有所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虽然也有其独到的可取之处,但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化需求就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一定的转变[2]。

三、对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纵向的改革优化

化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化学课程的考核应该更加丰富,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终检测,以往的考核评价都是以平常成绩与试卷成绩进行综合计算[4]。这种评价方式主观性十分强,没有办法真正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考核过程中也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课堂中的学习也应该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在考核学生理论知识能力的同时,也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检查学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处理办法,对待同一事物的创新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制定综合的考核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进

对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而言,必须以人才培养规律及成长规律为基础。对此,我们应该把理论课程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相分离,使分析化学实验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将分析化学实验以及无机化学实验联系起来,把定性分析置于化學中元素分析实验里,依托传统定量分析实验,淘汰或改进那些单纯的验证型实验,加强对创新性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的重视,进而建立“基础性-设计型-创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

1.加强对分析化学基础实验项目的重视。基本分析方法的实验项目以及培养学生基本操作的实验项目是分析化学基础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要在实验前做好注意事项的相关讲解,并进行一定的操作示范;第二,教师要在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加强巡回指导,逐渐规范学生的操作方法,并使其逐渐熟练。此外,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之中,必须坚持选择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代表性强的样品进行实验教学。这样可以加强实验的实用性,令学生更好地感受学以致用的真谛,从而让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的更加成熟[3]。

2.有关综合设计型实验的操作。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开设一些综合设计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全面考核及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应该立足于基础实验,尽量选择同本专业联系紧密的实验项目,让化学实验同生活日常的检测工作相结合,进而树立学为所用的理念。对综合设计型的实验来说,具体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抽签决定,在进行实验之前,给定实验要求和目的,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文献,独立地设计实验步骤和具体实验方案[4]。在综合设计型实验开展之后,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自行写实验报告,从而进一步考核和锻炼他们对运用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学生通过查找文献对教材上没有的生活常见事例进行实验,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设计分析实验方案的能力和仔细思考的能力。而且,独立地动手实验能够真正让学生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并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有关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创新是一个学科不断取得进步的不竭动力,只有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伴随着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验综合能力的提高,要想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创新探索的精神,教师需要在实验教学之中基于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进行创新实验。开展创新性实验能够为学生今后参加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每个学生所感兴趣的课题有所不同,教师必须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分析项目。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对实验技术、分析方法以及知识运用等诸多方面有所创新。所以,在具体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告诉学生创新实验是分析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期末实验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做一个研究课题。在学生选择了相关的课题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一些关联文献,并写出自己的实验计划[5]。

(二)注重能力培养,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进行优化

长期以来,对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以教师对实验的目的、内容、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进行讲解,而后才由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创新性,让学生被动地进行实验,使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扼杀,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学科素养。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采取老师启发释疑、学生讨论为主和师生共同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在实验教学之中坚持以启发为主的教学方式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对实验项目进行充分的思考,进而有效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实验的具体原理、实验的具体准备、实验的具体操作以及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总结等环节来制作一些生动形象的课间辅助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进而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的学习总结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分析化学重要的教学载体,实验化学的教学质量决定着分析化学整体的教学质量。通过对多年分析化学改革实践的探究,我国教育基本已经建立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特色,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基础性-设计型-创新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既遵守规矩又兼具创新意识的精神,这可以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因此,在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前沿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并大力改进实验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韦国兵,李成虎.“基础型-设计型-创新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1,32(12):167-168.

[2] 朱棉霞.综合性设计性分析化学实验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6.

[3] 江宁.探究综合性设计性分析化学实验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2).

[4] 李暐,刘毓琪,陈立钢,等.研究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化工时刊,2013(2):60-62.

[5] 高娜,蔡双莲,李桂芝,等.分析化学实验“三级教育”模式的优化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1,38(1):233-234.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公布2019-2020年度优秀编委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第一届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
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关于申请“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