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建以工作知识为核心的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的思考

2020-12-06 10:50陈计威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课程整合中职语文

陈计威

摘 要:近年来,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快速推进,基于当下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急需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对这些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中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方向。中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及职业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实施以构建工作知识为基础的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提出个人一些思考。

关键词:工作知识;中职语文;课程整合;模块化教学

职业学校多年的教学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时代不断发展,中职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另外一种类型教育,它的使命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要与时俱进,时刻要保持和社会同步发展。笔者认为改革这么多年,其实就是围绕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可用人才,讨论我们需要“教什么”[1]。所以根据当前中职教育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就是围绕如何提升中职生岗位服务与适应能力实施教学,具体就是以工作知识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中职语文作为一门核心公共基础课程,围绕“立德树人”实施劳动教育及基本的人文素养教育,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那么中职语文如何实施以工作知识为核心模块化教学呢?笔者作为从事一线教学多年的语文教师,结合个人实践思考如下:

一、中职语文构建以工作知识为核心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探索,这种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从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出发,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就业能力,从而提升其合格的职业能力。这种模块化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实施程序。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地方区域经济迅速转型的当下,地方职业教育突出任务就是培养地方有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凸显职业教育服務地方产业的作用。九十年代,国内职业教育曾引入西方以技能为中心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由于智能化时代到来,企业对员工要求提高,所以当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太偏于实用化,缺少了职业素养,无法满足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需求。那么语文学科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在培养学生岗位意识、岗位服务能力方面也凸显重要。在2020年1月公布的中职语文新课标中,人文教育日显突出,确立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倡劳动教育,提升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这就为实施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整合课程资源,实施构建工作知识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的要求。

二、中职语文构建以工作知识为核心模块化教学的原则

(一)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

职业教育无论如何改革,面向的对象永远都是接受三年职业教育后踏入社会,走向岗位的学生。那么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公用基础学科,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实际考虑学生知识结构现状,学生专业特点等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内容。比如电商专业,在电商专业人培养方案中,明确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分为三类,一是技能型人才,二是商务型人才,三是战略型人才。其中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结合这些要求,就要考虑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数字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去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未来的电商岗位的工作知识实施教学。同时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情感教育,就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人性教育,让学生去学会尊重,这也是学生在未来踏入社会必须懂的人生之道,也可以说是工作知识的一种。

(二)循序渐进渗透工作知识

作为全日制中职生,整个学习过程都必须按照学生成长特点循序渐进地完成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基于中职语文的特点,更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那么在整合教学资源,形成模块化教学内容的时候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时刻关注到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在文本学习、表达交流等方面训练就要从由浅入深,由“学”到“做”,在“学中做,做中学”[2]。同时要贴近学生的专业知识、就业导向及未来岗位需求,形成系列、科学的模块化教学知识。

三、中职语文构建以工作知识为核心模块化教学的策略

(一)系统化整合教学内容

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笔者打破教材原先的模块化教学。学校现使用教材是以单元模块为教学基本单位,笔者把几个分册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学生未来的工作知识进行了重新整合。这里以写作为例,书写应用文是学生未来踏入岗位的一种常见行为,在原来教材中,除了第一册没有应用文写作训练,其他分册教材均有,笔者认为有点凌乱,不利于提升当代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在这里笔者做了整体的调整,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知识,按照从招聘启事—求职信—申请—调查报告—策划书等这样一个职场流程,把几册教材中应用文写作整合为一个训练模块。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学生职场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从毕业生转化为一名合格的职场人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会工作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二)以专业技能引导语文教学实施

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文化课服务专业的作用,根据学生专业学习需求,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把语文教材中固定的教学架构进行重新整合与取舍,调整课时安排,由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相关专业知识,或者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来学习语文知识。这里以建筑专业学生为例,在中职语文第四册小说单元中,有《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笔者在教学中如此整合,缩短《祝福》一文学习课时,甚至可以通过第一篇《林黛玉进贾府》学习后,交由学生课后自学《祝福》,教师通过平台进行交流适当引导学习就可以。那么基于此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就必须把鉴赏小说方法讲透。那么鉴赏小说,就是要让学生抓住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文中第一大部分通过林黛玉之眼向读者展示了贾府的豪华、高贵以及至高无上的地位,详细描写贾府的布局,那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专业知识,以林黛玉所行路线,绘制出荣国府的庭院布局,那么学生在通过专业知识进行绘制荣国府平面地图的时候自然就会体会出贾府的豪华,同时《红楼梦》作为古典小说之最,其内容在园林布局、建筑格局设计等方面的建筑知识也是值得爱好者去探讨的。《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中详细介绍了景泰蓝制作的工序,讲究纯手工、精细等特点,这和他们专业中钳工学习有类似之处,笔者就抓住这一点,让学生通过学习平台自学老师提供的相关微课知识,然后结合钳工学习的专业知识,模仿《景泰蓝制作》一文,反复打磨出一篇详细制作一个钳工作品的介绍稿。经过这样一个环节,学生既体会到景泰蓝制作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自豪感,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另外一个方面通过反复打磨自己的介绍稿,就体会到了说明文中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重要性,进一步过渡到了本单元中表达交流模块—讲解这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三)优化评价机制

课程评价机制可以说在教学环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评价机制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效果的达成及行为养成。所以评价机制一定要做到科学、有效。个人认为在工作知识为核心的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中的评价机制一定要围绕前期整合教学资源过程来合理制定评价机制,这个评价机制也必须建立在工作知识学习成效的基础上。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既有了语文素养的学习鉴定,也包含了专业学习的成效评价。这样的一个评价体系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空间,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了全面衡量,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自豪,提升情感体验及对专业的认可度。

总之,基于工作知识为核心的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在年初国家颁发新的公用基础课新课标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教学资源整合。中职语文作为职业学校重要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时刻围绕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来不断完善教学资源与内容,强化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加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紧跟培养学生服务经济社会的步伐,当然这条路永远没有尽头,只有不断优化,不断改革,才能让中职教育永放光芒,承担起应有的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1] 王敬波.试论基于就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J].职业,2017(18):103-104.

[2] 张永亮.基于职业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分析[J].职业,2019(34):104-105.

猜你喜欢
模块化教学课程整合中职语文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商务策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教学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