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0-12-06 10:50张秀丽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体医融合运动康复人才培养

张秀丽

摘 要:纵观我国教育体系的构成可以明显了解到,高职教育是其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因为高职院校能够为我国社会生产提供诸多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生产的质量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当前国内体育与医学融合的程度变得越来越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因此增设了运动康复专业,力求培养一大批专业的人才,然而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处理。本文将会对此展开科学分析。

关键词:体医融合;高职院校;运动康复;人才培养

运动康复主要是运用综合化的手段,来使得运动人员的机体力量得到平衡,构建正确的运动链,获取更为合理的动作模式,从而达到改善身体功能,预防以及减少运动损失的情况,最终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运动过程中。高职院校构建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确保国内体育事业中,能够收获一大批专业的运动康复人才,进而大大强化体育医疗工作的开展水平,推动我国体育活动的长效化发展。

一、体医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构建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

首先,提升我国体医运动康复人才数量。在体医融合的大背景之下,国内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运动康复专业,能够从各个环节上,为社会体育事业的安全开展,贡献一大批专业的运动康复人才,这样我国运动康复人才储量也就得到了极大提升。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高职院校开展运动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在提升康复人才数量的同时,还能够从本质上大大强化康复人才的实际水平,从而更好的符合体医融合背景下,对于运动康复人才的基本要求。

其次,确保国内体育活动开展的安全性。从本质上来讲,大部分体育活动根本上属于竞技性运动,因为竞技性运动的缘故,所以难免会出现运动损伤问题,这时候运动康复人才的重要性,也就得到明确的彰显。高职院校构建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模式,往往能够为广大体育活动的开展,构建一个安全性的保障,即能够使得运动过程中存在的损伤问题最小化,以及当运动人员出现运动损伤问题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的救治[1]。

二、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展开运动康复人才培养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专业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运动康复人才专业的教学开展,需要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细致分析国内高职院校运动康复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得知,大部分教师都采取的是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讲,该专业的高职教师,仅仅只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运动康复的有关知识要点,以及利用图片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运动损伤的处理手法,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一段时间内,的确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将越来越不适应教育前进的步伐。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运动康复专业知识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师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来使得学生深刻掌握运动损失的应急处理以及康復手段,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拥有直观的体验。

(二)部分院校还不够重视

虽然我国体育与医学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运动康复专业的重要性表现的非常突出,但是就实际情况观察得知,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却并没有注重运动康复人才的培养工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大批专业的实践应用人才,社会对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才,就目前情况来看,要明显高于运动康复专业领域,正是在这样的前提因素诱导之下,直接导致了院校并没有重视运动康复领域教学工作,从而没有指定出科学化的教学制度,来指引运动康复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体医融合背景下科学构建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根据前文两个部分的内容分析,我们能够从中明确地认识到,在体医融合背景下,构建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以及目前高职院校开展运动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为了能够确保运动康复人才的培养模式,呈现出更佳的状态,那么也就需要从这些方面展开措施的制定:

(一)优化运动康复人才培养的模式

根据本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分析得知,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运动康复专业教师,所采取的教学培养模式,在本质上还显得较为传统,这样也就从侧面表明,要想使得高职院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就需要切实注重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2]。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讲,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对专业教师开展一定程度的培训,培训的目的在于使得广大专业教师,能够从教学理念上认可运动康复专业的重要性,并且掌握科学的教学模式,这样教师也就会不断地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最终确保运动康复人才的培养工作,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环节予以平衡。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广大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教师,应当借助全新的信息技术,将其应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其目的是使用学生所熟知的形式,来提升他们学习此项专业知识的兴趣,从而提升高职院校运动康复人才的培养目的。所以,优化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模式,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制定完善的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教学制度

对于高职院校运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来讲,要想使得整项专业教学工作,得到最为彻底的提升与发展,那么还需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这是因为完善人才培养制度,能够为整项教学工作的长效化开展,提供极为科学的指导,最终大大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水平。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其一,需要全方位收集调查学生以及教师的建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以及教师,对于运动康复人才教学工作开展的感受,重点要弄清学生与教师,适合哪一种教学培养模式,这一点极为关键。其二,要定时定期对教师开展运动康复人才培养工作的情况,展开科学的调查,调查的目的在于确保广大专业教师,在展开人才培养工作的时候,所采取的措施都极具创新性,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定时对教学的情况展开科学化的考核,这样一来必定能够提升运动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质量水平。因此,需要引起有关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

(三)切实增强与校外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

高职院校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便是教学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即学生所学习到的专业技能,能够在院校的安排下,深入到当地生产企业或机构当中,予以实践应用,而实践应用又能够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3]。对于运动康复专业的开展来讲,最为关键的便是使得接受到科学培训的学生,深入到当地运动医疗机构当中,展开实践应用,通过实际的操作手段,来最大程度地提升学习实践的水平。另一方面,当学生完成与校外运动医疗机构的实习之后,校外医疗机构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展开评价,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直接进行合同签订,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就直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就业的实际压力,而对于其他方面来讲,对于其中表现不好的学生,则需要在评价报告当中,将他们操作以及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明确化的彰显,因为只有达到这样的目的,才能最大化地提升高职院校培养运动专业人才的质量水平,进而提升我国体育运动开展的安全性。由此可见,注重与校外医疗机构的紧密联系,对于提升优化国内高职院校运动康复人才培养的水平,将会产生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关教育机构需要对此予以高度关注。

根据上述相关内容的详细分析,能够较为清楚地认识到,体医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运动康复人才培养工作,是非常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确保我国体育活动开展极具安全性。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了主题分析,分别分析了开展运动康复人才培养的作用、目前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学开展的措施。相信随着有关高职院校的不断重视与研究,最终国内运动康复人才培养的水平,必定能够得到极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琳.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建设的实施路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22(2):57-60.

[2] 任建厂,肖海莉,王海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引领下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发展与思考[J].青少年体育,2020(1):123-124.

[3] 师德明.浅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20(3):28-29.

猜你喜欢
体医融合运动康复人才培养
关于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的探析
“体医融合”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体医融合背景下社区医疗与体育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体医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
运动康复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
推拿与运动康复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