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专业群“三合一”技能工作室建设实践

2020-12-06 10:50刘松辰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专业群电子技术建设

刘松辰

摘 要: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基本组成之一,职业教育活动展开的目的是培养专业性人才。电子技术专业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专业之一,所培养的是电子技术类专业人才。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要求显得格格不入,致力于三合一技能工作室的建设,促进电子技术专业群的进一步完善性是保障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三合一技能工作室的有效建设,使得工学进一步深度结合推进了教育改革。文章以此问研究话题展开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电子技术;专业群;三合一;技能工作室;建设

一、前言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国家对于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的教育工作愈发关注,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其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呈现多样化的状态,相对应的条件也越来越高,为此学生自身素质必须强化提升,基于电子技术专业群的技能工作室的建设成为了该专业的研究热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近年来得到快速提升,这与相关产业的升级转型分不开,其中就包括电子技术专业的强化发展。当然也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发展背景,广大高职校才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致力于电子技术专业群三合一技能工作室的建设。

二、关于电子技术技能工作室的概述

追溯技能工作室的起源来自于20世纪德国的包豪斯学院,其实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师生之间的区别并不大,仅仅是教学和求学的关系。这就是当代技能工作室概念的由来。技能工作室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平等。技能工作室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将技能工作室作为基础平台,强调自主创新,实现各方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学科技术水平不断前进,保障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符合社会大环境的实际需要[1]。

三、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的背景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培养出来的都是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符合职业院校的教育实际。就当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广大职业院校迫切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首先,工学结合难度系数较大,从企业层面考虑,鉴于人力以及技术成本方面的原因,企业不愿意将自己的生产经验没有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即便企业方愿意传授经验,学生脱离学校展开实践所产生的安全管理等等问题也较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校企合作育人的热情。只有在企业与学生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使得实习和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满足优质就业的保障,真正促进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强效打造,实现工与学的深度结合,保障人才整体培养水准。

四、电子技术专业群三合一技能工作室建设的基本内涵

电子技术专业群三合一技能工作室建设的基本内涵。所谓“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借助专业建设指导组织,促进教学工厂的进一步完善,保障工学结合的有效性;校企协作搭建实训基地,促进创新性质的技能工作室的搭建,保障教学、学习、研发有机结合起来;借助倾力打造的职教集团,保障顶岗实习以及就业的有机结合。而核心就是“三合一”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引导下,实现教学工厂的进一步完善化,将服务实践教学作为核心内容,促进研发中心、技能工作室的有效搭建,实现服务科研水准的不断提升。强力培养高素质的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相适应的电子技术专业人才[2]。

五、电子技术专业群三合一技能工作室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促进教学工厂的完善,实现工学结合

保障教学工厂的进一步完善,促进工学有机结合。由电子行业、相关企业专业人士及院校的教育骨干组成专业建设指导组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定期组织召开研讨会议。详细探讨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动向,提出建设性意见,共同探索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路径方法,切实解决实质性问题;深入市场做好相关调研工作,强化保障人才培养的规格,明确对象以及调查内容,考虑到电子技术相关行业的设备以及技术水平,发展规模,人才构成等,量身定做调研表,推动教学“工厂”的进一步完善化,保障实践和学习之间的有机统一,严格按照课程实际制定具体的标准规范,将实用性以及先进性等问题综合考虑在内,保障教学工厂建设的科学合理性。保障所搭建的技能工作室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统一,实现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融合,真正为项目化课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3]。

(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教学研有机合一

学校与企业方一起努力搭建实习训练基地,实现教育、学习、研发活动的有机结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实现企业本土化的升级改造,还可以结合企业生产车间建设校内实习训练基地。购置完善的生产设备,保障生产性实践活动的有效展开,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电子技术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4]校企协作进行课程开发团队的建设,真正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有机合一,学校和企业方对于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技术优势实现共享,使得教学工作以及研发工作的整体工作水准不断提升[5]。明确目标定位,将学校骨干教师以及企业人才有机融合起来,促进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教研资源的挖掘,保障多元化评价模式的运用。做好项目的移植工作,将企业方的真实项目以及典型的任务进行“移植”对于其中必要的知识以及专业技术强化整合,统筹考虑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能力,保障项目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

(三)发挥职教集团优势,实现顶岗实习和就业的结合

促进电子技术专业群三合一技能工作室的建设,还需要强调职教集团优势的发挥,促进顶岗实习以及就业实现完美结合。[6]职教集团的成立对于校企互动平台的搭建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真正实现校企协作的供应。在产学合作,实现实训,就业创业等等方面展開具有实质意义的交流协作,实现校企互动新格局的打造;促进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保障校企优质资源实现有效共享,为企业输送适用性人才。促进平台功能的发挥,保障顶岗实习就业的三者合一,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就业与学习信息,促进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更为顺利高效的展开,同时也更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

综上所述,电子技术专业群倡导三合一的技能工作室的建设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符合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需要,三合一技能工作室的搭建倡导教学研有机结合,为理论实践提供一体化的教学以及产学研保障,实现校企之间的有机协作,扩大项目研发的范围,积极探索校企协作的新模式,促进资源丰富的平台的搭建,最大限度的满足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为电子技术行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7]。

参考文献

[1] 刘晓庚,刘琴,鲍雯钰.在食品类专业基础课“分析化学”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初探[J].农产品加工,2016(19):83-85,88.

[2] 杨欢.“三依托、三合一”:实现工学深度融合[J].职教通讯,2014(35):21-23.

[3] 庚晓明.突出创新教育训练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研究生教育研究,2000(3):40-44.

[4] 许小伟,杨敏宏,吴福民,等.宝钢成人高等教育“三合一”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6-137,142.

[5] 褚洪娇.中学生成才观及其引导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6] 刘晓庚,刘琴,鲍雯钰.在食品类专业基础课“分析化学”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初探[J].农产品加工(上),2016.

[7] 姚继平,刘传银.《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及思政教育的合理融入[J].广东化工,2019,46(1):198-199.

猜你喜欢
专业群电子技术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微课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EDA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电子化发展下的医疗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新要求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