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评价卡培他滨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多发骨转移的效果及安全性

2020-12-07 13:00杨小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22期
关键词:卡培控制率浸润性

杨小宇

乳腺癌疾病一直是我国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由于患者在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很难进行有效诊断和治疗[1],一旦病情加重确诊将会在其肺、肝、骨、脑等器官发生转移,并破坏其正常组织,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了能够整体改善乳腺癌合并多发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效果[2],提高其生存质量,本文将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唑来膦酸进行化疗治疗,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乳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患者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为(52.5±5.2)岁;主要包括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18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其他类型癌患者5例。B组患者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52.8±5.1)岁;主要包括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20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其他类型癌患者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在家属的陪伴下对于此次研究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参与此次实验研究的患者均符合“乳腺癌多发骨转移”疾病的诊断标准,且至少存在3个及以上可测量的病灶[3];②排除患有认知障碍、精神类疾病以及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重大疾病的患者;③病历资料齐全且诊断和治疗依从性均较高,卡氏(KPS)评分≥60分[4]的患者;④排除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且预计生存时间<90 d的患者。

1.2方法

1.2.1A组 采用单独卡培他滨(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024,500 mg×30片)1500 mg治疗,2次/d,需要连续化疗14 d之后停止给药7 d,21 d为1个疗程;治疗共需要2个疗程。

1.2.2B组 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唑来膦酸(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617,4 mg)治疗,唑来膦酸4 mg/次,用1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应≥15 min。每3~4周给药1次或遵医嘱,需要连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以及治疗后的安全性。①参照“乳腺癌多发骨转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标准,主要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如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目标病灶消失,时间持续在28 d以上,表示病情完全缓解;如果患者治疗后骨性病灶部分明显缩小,或者成骨变密度降低,时间持续在28 d以上,表示病情部分缓解;如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目标病灶未出现缩小现象,甚至没有任何变化,表示疾病稳定;如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加重且原有病灶扩大并产生新的病灶,表示疾病进展。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总例数×100%。②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腹泻、呕吐、手足综合征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贫血和口腔黏膜炎)采用“NCI-CTCAE4.0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分级标准[5]进行观察记录,主要分为Ⅰ~Ⅳ级,级数越高表示不良反应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比较 B组患者疾病控制率94.29%高于A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安全性比较 A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未出现Ⅳ级手足综合征及Ⅳ级骨髓抑制,其余均可见;B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未出现Ⅲ级及Ⅳ级手足综合征、Ⅲ级及Ⅳ级消化道反应、Ⅰ~Ⅳ级骨髓抑制。B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11.43%(4/35)、骨髓抑制发生率0、消化道反应发生率14.29%(5/35)均低于A组的31.43%(11/35)、31.43%(11/35)、45.71%(16/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安全性比较[n,n(%)]

3 讨论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6],在我国所有乳腺癌疾病中,发生骨转移的患者高达70%,其中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肋骨、椎骨、盆骨等,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乳腺癌细胞经血行转移至骨组织所引起,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疼痛、肢体麻木、肌无力、胸腔积液等,如果不采取及时的治疗和病情控制,将会出现骨痛加剧、病理性骨折、椎体变形,脊髓压迫、骨转移病灶进展及高钙血症等严重症状,整体降低患者的日常生存质量。

临床中,通常给予患者采用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以及核素和二磷酸盐治疗等措施,但是由于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再加上治疗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导致整体治疗效果不是较为显著,而治疗所产生的疼痛以及毒副作用还会引起患者的反感,甚至产生严重的护理纠纷;唑来膦酸可以阻断肿瘤产生的各种刺激因子,减慢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发生和发展,并可导致某些肿瘤细胞死亡[7],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即:B组患者疾病控制率94.29%高于A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无法阻止药物对于患者产生的毒副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卡培他滨属于乳腺癌患者化疗治疗中的常见药物,其可以通过口服在患者的肠道内自行吸收,经过反复代谢成为 5'-去氧-5-氟尿嘧啶,加之胸苷磷酸化酶的转化后提高其活性和药物选择性,进而整体提高患者的临床疾病控制率,并且该药物在化疗过程中产生的毒副作用较小,本次研究结果表示:B组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说明,卡培他滨)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另外,张强等[8]也曾在相关研究中表示,唑来膦酸药物是国内晚期肺癌或乳腺癌骨转移化疗研究热点药物之一。

综上所述,对于乳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而言,卡培他滨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可以很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稳定,同时也可以减少化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用药安全性。

猜你喜欢
卡培控制率浸润性
三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强化治疗研究进展
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与临床病理学对照分析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卡培他滨对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浸润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特征
三氧自体血疗法治疗卡培他滨致Ⅲ级手足综合征1例
浸润性乳腺癌能治好吗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河南省35~74岁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