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策略的分析与探讨

2020-12-07 06:16刘晨阳
家庭·育儿 2020年5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幼儿园

刘晨阳

【摘  要】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游戏是孩子的生命。”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将枯燥的教育内容,转变为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的趣味游戏活动,如此,方能让幼儿实现在“做中学”和在“学中乐”,达到游戏化课程教学的真正意义。以下笔者就来谈一谈自己的幼儿园游戏化教育工作经验,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建设;引导策略

多年的学前教育工作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因此,幼儿教师要专注于打造趣味性、游戏化的教育课程。但所谓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并不是简单地给园区教育课程披上游戏的外衣,而是要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切实学到知识,掌握能力,陶冶品格,增长才干,如此,方能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就来简要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投入丰富材料、资源,设计区角游戏课程

区角游戏课程的建设,是学前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学前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国外先进育儿工作经验的引入,我们日益意识到给幼儿创设游戏化的区角活动场所是多么重要。所谓的“区角游戏”,指的就是在园区内,开辟不同的小区域、小场地,然后投入不同的玩具和教育资料,形成供幼儿日常游戏和学习的“小天地”,一般来说,有语言区、美工区、体育区、表演区、数学区和科学区等,比如,美工区,一般通常向其中投入水彩、墨水、颜料桶、画板、画笔和画纸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用于手工艺品制作的工具,如胶水、刻刀、彩纸、PVC泡沫板等,幼儿进入这个游戏区域学习,可以帮助开发他们的手脑协调能力,以及观察美、发现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当然,为了保证幼儿能每日都可以玩得开心,收获知识,幼儿教师需要勤于更换和革新区角内的材料和资源。

二、结合民间传统游戏,构建游戏化课程

民间传统游戏,如翻花绳、老鹰抓小鸡、跳房子等,都是非常经典的民间游戏,它们具有场地适应性强、游戏道具取材广泛、游戏规则简单以及容易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等多种优势,另外,在开发幼儿智力和体能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可以试着将民间传统游戏引入园区,可以引入游戏的原型,也可以在结合本园区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游戏进行改编和改良,比如,在传统的游戏“跳房子”过程中,每位幼儿需要选择一个自己的投掷物,比如小石子、小瓦片或者是小竹板等,但放眼今天来看,不但不安全,还不卫生,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所以,有些幼儿园的教师就将幼儿使用的道具变成布料做成的不同颜色毽子,一则同样可以达到投掷的目的,二则保证了幼儿的安全和健康,笔者认为,这种对传统游戏的改良和革新,就是幼儿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汲取的经验。因此,在构建幼儿园游戏化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巧妙融合传统游戏的元素,使其再次发挥应有的教学价值。

三、以绘本故事为原型,设计角色扮演类游戏

现在的学前教育中,为了让幼儿更加了解到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丰富性,也为了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其语言才能,一般会设计较为丰富的角色演绎类活动和游戏,如糖果店、早餐馆、烧烤店、医院等,幼儿在这些演绎活动中,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是擅长的角色,如医生和病人、就餐的顾客和点餐员、糖果店的老板和顾客等,然后结合自己的演绎,去發现、去创造以及去领悟,基于此,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可以在原本角色演绎的游戏活动基础上,给幼儿朗读一些绘本故事,使幼儿可以记住整个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发展主线,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托绘本故事,构建趣味课堂角色演绎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表演、表达和交际兴趣,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比如,绘本故事《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故事剧本,作者以主人公小鼹鼠为故事主线,一直在追寻谁是随地大小便的“凶手”,故事情节较为连贯,涉及的角色也较为多元,幼儿的语言发展空间较大,另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借助这样的一个游戏演绎的教学活动,我们不仅可以满足幼儿对游戏狂热的心理需求,更可以对幼儿实施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让幼儿懂得不要随地大小便的道理。

四、发散幼儿想象力,以游戏提升幼儿艺术魅力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游戏需要,创造适宜的游戏环境,不断挖掘课程中的游戏因素,让幼儿园课程变得越来越有趣,如此,才能使幼儿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对此,幼儿教师可以结合音乐元素,创编趣味的体育舞蹈,带领幼儿一起在课堂上律动起来,达到音乐、舞蹈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培养儿童的乐感,使其沉浸在音乐的节奏缓动中,提升幼儿良好的艺术魅力。再次,幼儿教师还可以结合我国的传统节日契机,如国庆节、春节等,带领幼儿做泥捏的手工活动,或者是美术剪纸的游戏,由此,也可以达到拓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让幼儿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教育效果,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推进和加快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建设,是幼儿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幼儿教师不仅要精研教育学,还要学习儿童心理学,并在结合自身往期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游戏化的课程实施建设和改进,如此,方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人格成长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马洁.立足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J].华夏教师,2019(09).

[2]杨慧,袁迎春.推进区域课程游戏化建设,走高质量均衡发展之路[J].儿童与健康,2019(11).

[3]丁月玲.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12).

[4]李瑶.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试论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来了男老师,你欢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