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脑梗塞采用CT与MRI诊断的效果

2020-12-09 05:22花蕾沈海林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CT诊断诊断效果脑梗塞

花蕾 沈海林

【摘要】目的:针对患有脑梗塞患者通过CT与MRI诊断后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脑梗塞治疗的6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CT与MRI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对比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结果以及诊断时长。结果:MRI诊断检出率为95.00%(57/60),CT诊断检出率为80.00%(48/60),MRI诊断检出率明显优于CT诊断,MRI诊断时长明显低于CT诊断,统计学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采取MRI诊断,能够有效对脑梗塞患者的患病情况进行诊断,其数据指标与病理学诊断标准基本一致,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关键词】脑梗塞;CT诊断;MRI诊断;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1-0087-01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我国脑梗塞患病人群在不断增加,且存在一定的年轻化趋势。脑梗塞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血管缺氧、缺血,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的脑组织发生局部坏死现象。通过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诊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本文主要针对患有脑梗塞患者通过CT与MRI诊断后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其中,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脑梗塞治疗的60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CT与MRI诊断。其中,患者的年龄介于56~74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25±3.52)岁,男36例,女24例。纳入标准:(1)上述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脑梗塞;(2)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相关研究经本院伦理研究委员会讨论通过。排除标准:(1)资料不全者;(2)患有其他重大疾病和器官异常者;(3)精神异常者;(4)诊断禁忌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上述所有患者进行CT与MRI诊断。其中,CT诊断采用的仪器为64排双螺旋CT检测仪,在診断过程中使患者放轻松,并使患者保持仰卧位,通过逐层扫描的方式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扫描,设置参数为:层距:5mm,层厚:5mm。患者在接受CT诊断后对其进行MRI检测,医护人员通过简单讲解诊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降低患者紧张情绪,并使患者保持仰卧位,采取核磁共振仪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逐层扫描,设置参数为:层距:1.5mm,层厚5mm,flip角度为90。通过扫描患者头部后,观察计算机图像,对患者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将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对比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结果以及诊断时长。诊断结果主要包括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MRI诊断检出率为95.00%(57/60),CT诊断检出率为80.00%(48/60),x2=10.526,P=0.001;MRI诊断误诊率为1.67%(1/60),CT诊断误诊率为10.00%(6/60),x2=10.254,P=0.001;MRI诊断漏诊率为3.33%(2/60),CT诊断漏诊率为10.00%(6/60),x2=10.174,P=0.001。

2.2 对比两种诊断方法诊断时长

在本次研究中,MRI诊断准备时间(1.01±0.12)h,CT诊断准备时间(1.52±0.14)h,t=10.854,P=0.001;MRI诊断时长(1.01±0.36)h,CT诊断时长(1.63±0.27)h,t=10.483,P=0.001。

3 讨论

目前我国脑梗塞患者人数呈现出不断正价的趋势,占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总人数的二分之一以上。李剑[2]提出在治疗脑梗塞疾病过程中,应采用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CT诊断和MRI诊断。

CT诊断是最为常规的诊断方法,通过对患者脑部组织进行筛查,利用逐层扫描的方式对患者的脑实质进行诊断,能够进一步观察患者脑部缺氧、缺血症状,但在在利用CT进行诊断时,对医生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同时当患者的患病位置较为隐蔽时,不利于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排查。通过引入MRI诊断,利用核磁共振的方式能够对患者脑水肿程度进行分析,通过逐层和多方位扫描的方式,能够提高患者微小病灶的检出率,降低患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同时采用MRI诊断所用时间较短,能够尽可能的节约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效率[3]。

综上所述,相比于CT诊断而言MRI诊断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范围和价值较广,准确性较高,且操作简单,所用时长较短,能够为医生在临床治疗中提供有效诊断数据。因此,MRI诊断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斌.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临床对比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7):219-220.

[2] 李剑,彭光明,陈学君,.CT、MRI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01):16-18.

[3] 付小霞,候文平,田长青.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意义[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3):133.

猜你喜欢
CT诊断诊断效果脑梗塞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临床治疗价值观察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分析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