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集萃

2020-12-13 06:50李跃华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年5期
关键词:外治法穴位疗法

李跃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北京100091

中医以其临床疗效确切而经久不衰。中医外治法是其中一簇枝繁叶茂的分枝,因其内容丰富手段独特,彰显着优势和魅力。所谓外治法是与内治法相对而言的,是早于内治法发展起来的治病方法。简而言之,凡从身体外部以各种手段,贴、敷、针、灸、洗、熨、浸、熏、擦、枕、推拿、膏摩、导引等促使疾病痊愈的方法均属外治法。

外治法具有方法多样,操作简单,适用广泛,不良反应少,临床起效快的特点。因此中医从业者,无不有选择性地用之一二。随着医学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外治法也融入现代科学技术。比如热疗(热疗技术)、声疗(音乐疗法、超声导入)、光疗(激光技术)、电疗(微电流刺激)、磁疗(经颅磁刺激、磁疗贴),以此极大地丰富了外治的内容,目前外治法已形成了多个专门学科,治疗病症涉及临床各科。从疾病治疗顺序上,一般遵从先外治后内治的法则:即可以用外治解决的不要内服;必须内服药物治疗者,可以加用外治法。内外兼治协同作用的结果可增效减毒,减少药源性不良反应。

外治法从理论到临床实践都有自己完整的治疗体系,在许多疾病治疗中都能单用外治法即可治愈,有些疾病外治法疗效优于内治法,是内治不能比拟的,现将常用的一些外治法例举示范以供医者参考。

(2)细煤泥系统处理能力不足。煤质较好时,压滤机一个压滤循环周期需11 min,5台压滤机处理能力105 t/h;煤质差时,泥化现象严重,小于320目粒级物料高达67.25%,煤泥沉降极慢,压滤机一个压滤循环周期需23 min以上,6台压滤机处理能力只有60 t/h,而且滤饼水分较高。按年入洗500万t原煤计算,每小时需处理的细煤泥量为109 t,所以压滤机处理能力明显不足,这是洗水浓度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1 针法 以中医经络穴位理论为基础,以针为工具的治疗方法。经络沟通内外体表,连接组织器官,使得气血从内到外,濡养脏腑、关节,经循经络灌注于体表皮肤,从而营养全身。针灸施术作用于腧穴,是疾病呈现于体表的反应点,利用银针针刺穴位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法治疗已形成独立学科,并设针灸学系。在治疗中风、头痛、眩晕、痹症、萎症、不寐、癫狂、腰痛、感冒、哮喘、中暑、呕吐、泄泻、便秘、癃闭等诸多疾病中显示出独特的临床疗效。更有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醒脑开窍”法用于中风急性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调神、治神、开窍启闭的立法和严谨的手法量学规范操作[1]。“醒脑开窍”针刺法成为中风病针灸治疗的典范,凸显了针法治疗的优势。

2 灸法 是用艾草绒制作的艾炷或艾条,在体表疾病反映点上熏灼以治疗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黄帝内经》中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针刺是通过调动身体的元阳之气来通经脉,而元气不足者,灸法可以帮助提高热力驱除寒邪,温通经脉。所以针灸互为相补,相辅相成疗效可以提升。灸法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温和灸、温针灸等,而间接灸尤以隔姜灸、隔药灸、隔盐灸最为常见。艾灸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是一种简单易行适合自己操作的有效保健方法,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作用。适用于临床各科,尤其适用于风寒湿所致病症及慢性虚弱性疾病。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风湿关节炎、痛风、各种肠胃病、腹痛、尿频[2]、肾虚腰痛、女性宫寒痛经等都可以运用灸法。

3 热熨法 将物体或药物加热后熨在特定穴位上热熨的方法。常用方法有:麦麸热熨法、葱姜热熨法、砖瓦热熨法、热沙熨法、热水袋熨法、药饼热熨法、药包热熨法、药膏贴熨法,以及热烘法、坎离砂疗法、超声透热法等。适用于风寒湿痹证,虚寒、寒湿、瘀滞头痛、颈肩背痛、腰腿痛、脘腹痛、癃闭、乳痈、泄泻、跌打损伤等。有行气活血、散寒定痛、祛瘀消肿的功效。

如图5所示,光镜下观察小鼠肾上腺结构,肾上腺皮质由外向内依次为: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对照组球状带排列成襻状、圈状或者篮状;束状带向心性排列成束状;网状带细胞排列成网状。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和BCRD模型组出现不同程度的束状带变宽,细胞增大,网状带的细胞相互吻合成更密集的网状结构,并且出现了细胞排列疏松且散乱,细胞间隙变宽,细胞核固缩和深染,胞浆空泡增多等现象,提示皮质功能处于亢进状态。

要加强科技集成创新,利用扬州市农业科研力量较强的优势,在秸秆高值深加工、畜禽粪便低成本处理利用、蔬菜尾菜资源化利用和水产养殖尾水净化等方面展开攻关科研。要着力增强推广服务能力,加大技术培训与成果转化力度,提升技术普及度和到位率。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育留得住的乡土人才,使其成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的创新者、推广者和应用者。通过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

5 敷药法 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叫敷药法,又有冷敷法与热敷法的区别。根据不同药物和病症采取不同敷法。冷敷是将鲜药捣烂或将鲜药绞汁直接敷于患处,用于治疗乳痈、疔疮痈疽、小儿腮腺炎等。热敷是将药加热,药渣湿热敷于患处,治疗跌打损伤等。

仅缓存DNS服务器在一些局域网办公环境中也是很常用的,它能有效的加速本地局域网内的DNS查询请求并节省网络带宽。本文在阐明相关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实践配置了一个DNS缓存服务器。

7 吹药法 将各种功能不同的药物研成细粉,用特制的吹药器具,将药物吹入患病部位的一种给药方法。适用于口腔、咽喉、耳、鼻处疾病。因吹药所到部位不同又分为吹耳法、吹鼻法、吹喉法的区别。若吹于外耳道内或鼓膜上,称吹耳疗法,吹药法用于治疗咽喉部疾病较为广泛[4]。因药的功效不同,分别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凉血止血、芳香开窍的作用。

中医传统手法接骨是推拿法的传奇见证,通过端、提、按、摸、接、摩、推、拿(正骨八法)等手法对关节的脱位及半脱位、小关节紊乱以及骨折进行修复,医者手下能将粉碎性骨折进行复原[7],手法神奇之效令人叹为观止。

12 发泡疗法 用药物敷于患处或一定的穴位,使局部皮肤红、灼、起泡、叫做发泡疗法,适用于痹证、黄疸、哮喘、疟疾、水肿初起等。具有祛邪通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9 塌渍法 用无菌纱布包蘸煎煮好的药液敷于患处治病的方法。治疗各种皮肤病疖、疔痈肿、毛囊炎、骨髓炎、糖尿病足局部溃疡[5]、跌扑摔伤,局部血肿等。依据病证选择适宜的药物煎汤,具有清热解毒拔毒、活血化瘀止痛、凉血止血的功效。

10 拔罐法 杯罐为工具,令罐内形成负压吸附于患处或穴位上,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火罐种类有竹罐、陶罐和玻璃罐、现代的塑料抽气罐、挤压橡胶罐、还有刺血拔罐,水药罐、药酒罐等。临床多用于风寒湿痹的肩背疼痛、腰腿痛、胃痛、呕吐、腹泻、咳嗽、哮喘,拔罐法具有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及消肿止痛之功效。

6 贴药法 贴药法是将药物制成膏药贴于患处的方法,而围药法是将药物贴敷于患处四周。贴药法多用于接骨续断舒筋通络、活血祛瘀。围药法多用在外科疮疡病,具有消肿拔毒、散结止痛的功效,是中国传统的特色外治法之一。

13 膏摩疗法 中医“四大”外治法之一,是将中药磨粉配成膏,也可以配成药酒,取少量膏剂或药酒涂于体表的治疗部位上,再施以推拿按摩手法。药物与按摩协同作用,彰显了药物与手法联合的魅力,因此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法对于颈椎病、腰椎病、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筋膜炎、网球肘、痹症、脾胃虚寒型腹胀[6]、中风偏瘫、痛风、便秘、美容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功效为温经通络,除湿散寒,活血化瘀,强筋壮骨,调理脏腑,滋润濡养,养颜护肤等。14 推拿疗法 医者用手在患者病症部位进行循经按摩的治疗方法。具体分为推法、拿法、捏法、揉法、按法、摩法、单式手法与复式手法。推法是指用拇指、食指中指或以手掌、大小鱼际贴于局部进行有节律地来回推动。拿法是用大拇指与其他四指作提捏状用力,疏松局部肌肉、筋膜、关节的方法。适用于四肢、肩、颈、腋下部位的推拿,一个部位推拿1~3 次即可。按法:用拇指或掌根、肘关节鹰嘴突按压治疗部位而稍留片刻的方法。摩法:用拇指或掌根、鱼际贴于患部,作不断的,盘旋动作的方法。50~120 次/min。揉法:将大鱼际或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于患部,微用力腕关节左右不停转动。捏法:用拇、食二指或五指将患者皮肤,肌肉,肌腱按走向或经络循行方向,作连续不断向前提捏推行。以上按、摸、揉、捏法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摇法:用两手在病关节上下或前,托住或握住,左右旋转摇动,缓缓而行。适用于四肢、颈部及腰关节疾病。磙法:手法微曲,以手背指掌关节处接触患部,前臂作连续内旋、外旋动作,带动指掌关节滚动。一般用单手或双手交替操作,也可用双手同时操作。适用于颈、腰、背、臂、四肢部位疾病。搓法:用双手掌挟住患处,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手法由轻到重,由慢到快。适用于四肢、腰背、胸腹部。掐法:以拇指和食指上下对称地掐取某一部位或穴位,并用力内收的方法。适用于四肢、头面部,有开窍提神的作用。各种推拿按摩手法均具有疏通经络、强筋壮骨、滑利关节、健脾和胃、消积导滞作用功效。

11 耳穴疗法 用毫针、揿针或磁石、菜籽、冰片、王不留行刺激耳穴,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治病的一种方法。耳穴在耳部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与身体各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廓的分布象一个倒置的胎儿。临床治疗心悸、呃逆、失眠、记忆减退、抑郁、焦虑症、减肥等取得良好效果。

8 熏洗法 将药物煎泡熏洗患处的方法。根据熏洗的部位不同,分为全身熏洗法、局部熏洗法两大类。局部熏洗适用于眼部疾患目赤肿痛、鼻咽部炎症或过敏,筋骨关节的风湿疼痛、皮肤病、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全身熏洗有蒸汽浴、洗浴,适用于高血压病、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的治疗,都是中医外治法有特色的选择。因所用药物不同,分别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温经活血、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等功效。

4 穴位贴敷疗法 将有效中药研磨成粉,用水、醋、酒、蜂蜜、植物油等将药物跟据需要调成糊状,制成药膏、药丸或药饼,直接将药贴敷在穴位上来治病的一种穴位贴敷疗法,适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病症的治疗。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型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膝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疼痛、各种疼痛症、腹泻、便秘、失眠[3]、高血压病、乳汁不通,乳腺增生散结等症。中药穴位贴还可以强身健体,如中药温肾固元贴,健脾益气贴。中药穴位贴敷既利用了中药的药物透皮作用,也有利用经络穴位在体表的治病作用,将药物与经络有机结合,是药与经络协同增效作用的经典。

所谓厚积而薄发,如果她没有之前对于美学、画画、摄影等的广泛尝试与探索,她的蛋糕开发可能会缺乏特色和灵感。

(2)钻孔爆破的梯段高度应根据地质条件,以及设计要求的开挖深度与宽度、钻具设备等因素确定。紧邻设计建基面、边坡面、建筑物和防护目标,不应采用大孔径爆破方法。其开挖爆破应采用毫秒延时起爆网络。

15 穴位注射法 针对穴位进行局部药物注射,达到调整机体功能的治疗方法。用多种中药注射液穴位注射于咳嗽、哮喘、青光眼视神经萎缩[8]的辅助治疗。也有用维生素B1、B12、阿托品、普鲁卡因等治疗痹症、胃痛、腰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软组织扭挫伤等。

16 深部热疗法 传统中医热敷、艾灸疗法与现代科技相融为外治法赋予了新的功能,堪称外治法新用。运用物理方法,加热组织到温度42.5~43.5℃,持续40~60 min,达到既可以杀死肿瘤细胞,又不伤害正常组织的功效[9]。该治疗方法可以与放疗、化疗产生互补作用,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因而被国际医学界称为“绿色疗法”。 全身深部热疗还可以通过升温,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之目的。

17 激光治疗 将不同的激光光束集中治疗区,既能达到治疗目的,保证治疗效果,又可降低对周围细胞组织造成的损伤,如二氧化碳激光、氦氖激光等。激光治疗可用于收缩或破坏肿瘤、去除肾结石、修复视网膜脱落、改善视力、治疗脱发、阻断神经痛、密封血管止血,局部皮肤祛斑也是当前外治的热点。

18 磁疗法 用人造磁场施于人体的经络穴位或病变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又分静磁法、动磁法两大类。磁疗能刺激人体的感受器,调节神经功能,使5—羟色胺,缓激肽等代谢产物扩散或消失,改善情绪消除疼痛,用于治疗抑郁,严重失眠。磁疗还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流,扩展血管,治疗血栓性疾病。

19 蜡疗法 蜡疗是将蜡加热到身体可以接受的温度一般42~43℃,将蜡敷在病患处治病的方法。多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骨折愈合、疤痕粘连、关节炎、水肿等。具有消除肿胀、松解粘连,软化瘢痕作用。

外治法与时俱进地发展着,衍变成多样化的治疗趋势。外治剂型:有粉、膏、饼、贴、酊、栓、膜、灌、塞、蒸、洗、酒等多种剂型。外治方法:针灸、刀针、挑治、埋线、电疗、热疗、蜡疗、磁疗、光照、声音、射线等方法。药物和器械有机结合治疗方法:离子导入、吹药、药罐、水罐、埋药线、外敷剂、药贴、封闭。对患者的眼耳鼻身感官刺激有:音乐、香薰、色彩疗法、心理干预等影响其心理状态而产生治疗作用。在如此丰富多彩的选择中,一定会有你可以做到但是没有想到的疗法,此时从心底感叹中医学外治法如此内容丰富博大,吾辈必须传承发扬不负使命。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会更加崇尚绿色自然疗法。中医外治法必将在主动健康,治未病领域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外治法穴位疗法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伤科止痛膏治疗慢性筋伤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