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传统文化,创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20-12-14 07:30华益辉
关键词:传统数学文化

华益辉

摘 要: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对当代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具有帮助作用。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因为知识的复杂性使得学生没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在面对困难的问题时无法自主解决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没有提升。为此,教师可在小学数学课堂内融入传统文化进行教学,不断带领学生通过有趣的文化图形掌握数学基础定理,进而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1.005

小学数学课堂的开设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引领的作用。教师要积极把握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之间联系的关键点,通过各种途径挖掘教材内存在的传统文化,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借助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不断开展丰富的数学教学内容。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作用

在新时代的发展下,素质教育逐渐被各大学校所认同,教师不仅要在课堂内引领学生掌握基础定理,还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素质。因此,教师需要明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内的以下作用,继而推动学生的思维逻辑。

1.传统文化可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改变不断延伸出来的,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丰富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展示的情况带领学生逐一分析传统文化中的数学现象,可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拓展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逐步迈入数学世界,感受其中的抽象思维,进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传统文化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在小学数学教材内存在部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定理与公式。因而,传统文化对小学数学课堂的第二个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结合教学的内容准备具有民族色彩的计算工具,带领学生学习传统计算工具的方法。并且,教师可借助传统工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领学生向数学世界感知理性思维。

3.传统文化可帮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民族色彩的图案展示了数学思想,如剪纸、汉字等,无一不体现图形的对称性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发现传统文化中存在的数学魅力,感受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并且,教师还可将图案背后的故事进行阐述,集中学生的目光,引领学生逐步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进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小学数学课堂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1.教师要借助幽默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氛围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数学活动,导致学生对数学思维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转变,不利于发散学生的想象能力。为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幽默化的语言融合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实时促进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化教学内容变为具体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掌握基础定理,进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借助传统文化,增加数学课堂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学思想,对其余各个国家的发展贡献了不少的力量,影响了时代的变化。因而,教师可借助传统文化增加数学课堂的魅力,带领学生在理解数学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继而以实际的文化工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以此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二)》时,教师就要借助打结、算筹、算盘等传统文化工具带领学生掌握100以内数字的加法运算过程。首先,教师可以单位数字相加的情况让学生拿出具体绳子进行打结运算,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在说明算筹的过程中,教师可先演示算筹的红、黑两种颜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具体展示算筹在计算过程中的要求。而后,教师可拿出算盘带领学生进行双位数运算,提高学生对十进一思想的认识,进而带领学生感受古代人在数学方面的智慧,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然后教师可举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进行计算,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深度挖掘教材,发现传统文化的切入点

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上的融合需要以灵活为核心进行教学。为此,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探索其中存在的传统文化,寻找数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切合的点,继而带领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解古今数学变化的思想,以此不断推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高效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三)》时,教师就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对旋转中心、旋转点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古时候用的流通货币、京剧的脸谱等图案内容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并让学生思考以上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后,教师可以货币为例子讲解旋转中心,让学生跟进教师的目光,将左面的货币进行旋转,看能否与右面的货币进行重合,以此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且,教师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对京谱图案进行旋转,进而加强学生对旋转相关知识点的运用,实现传统文化在数学课堂上的作用。

4.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课外知识

为逐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在课堂内借助互联网技术搜索相应的知识内容,根据教材情况搜索传统文化,带领学生掌握课外知识点,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而后以难度适中的数学题引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解答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思想。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时,教师首先可在课堂内根据现代化的钟表带领学生认识时间。其次,教师要借助互联网作用带领学生理解古代的“一个时辰”与现代时间的对比: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并且古代是根据时间的名称计时,从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在古代称为子时,而后便是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等十二时辰依次排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今时间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学生的课外知识含量,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应用题引入传统文化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需屏弃应试教育思想,改变原有的题海教学模式,以精简的问题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进而强化学生的解答技巧。因此,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保证习题的质量,在应用题方面引入传统文化,以浓厚的文化气息引领学生掌握数学思想,进而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发挥应用题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测量》时,教师就要加强学生对毫米等长度单位的理解。而后以传统文化的应用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像是:有两处居民中间有一条河流,由于他们没有受到任何专业的训练,不知道应该怎样搭建桥梁,为此年复一年地愁坏了头发,同学们,你们可以测量河流的宽度吗,帮助村民解决这一问题。并将河流的具体图形进行展示,以此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发散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可通过桥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实现传统文化与应用题的结合。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可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明确传统文化对数学课堂存在的作用。而后借助幽默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將所要用到的传统文化工具带入课堂,挖掘教材存在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此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力,树立学生正确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高珊珊《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年第43期。

[2] 任庆奎《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探究》,《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年第35期。

[3] 廖家洪《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魅力中国》202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传统数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错在哪里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