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2020-12-17 23:29诸暨市经济特产站浙江省绍兴市311800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诸暨市基地

李 军 (诸暨市经济特产站,浙江省绍兴市311800)

寿建尧*(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绍兴市311800)

蔬菜产业是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的传统农业产业。近年来,诸暨市针对蔬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紧紧围绕“增加供应、平稳市场、丰富品种、产品安全”的菜篮子工程建设目标,以建设高效示范基地为重点,以推广蔬菜生产多样化增效技术为抓手,不断优化蔬菜品种结构,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逐步实现了蔬菜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促进诸暨市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笔者拟在总结诸暨市蔬菜产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以期全面增强诸暨市蔬菜产业竞争力,努力开创诸暨市蔬菜产业新局面。

1诸暨市蔬菜产业的基本情况

1.1生产情况

据统计,近几年诸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7866.67 hm2,总产量为1.43×105t,产值为3.62亿元,平均每667m2收入达6500元;全市蔬菜产业从业人员有3.7万人,其中,从事蔬菜种植的人员有3.3万人,从事蔬菜流通、加工及生产资料供应的人员有4000人;平均每个劳动力从事蔬菜种植1334m2左右,每个劳动力平均产出约13000元。

1.2消费情况

据统计,近几年诸暨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总数为108.86万人,按人均每日蔬菜消费量为0.5kg计算,全市蔬菜年消费量为1.99×105t,而诸暨市常年蔬菜总产量为1.43×105t,年消费缺口达5.6×104t。

2诸暨市蔬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蔬菜生产规模偏小,标准化程度低

近年来,随着诸暨市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原城镇附近的蔬菜基地被大量征用,随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导致诸暨市城镇附近的蔬菜基地大面积减少,新开发的蔬菜基地又由于相关配套设施不足、种植水平低等原因,削弱了诸暨市的蔬菜生产能力和对城区市场的蔬菜供应能力。另外,虽然诸暨市蔬菜种植面积大,但分布相对比较分散,零星菜地较多,且设施化程度不高(全市蔬菜大棚面积仅606.67hm2),喷滴灌、防虫网、杀虫灯等设备使用较少。因此,在目前灾害性天气频发的情况下,诸暨市要保证蔬菜稳定高效生产就十分困难。

2.2外地菜数量不断扩大,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冲击

诸暨市的蔬菜生产量大大低于市场消费量,造成市场菜价一直高于邻近市(县),且由于市场缺口大、菜价高,还拉动了外地菜进入诸暨蔬菜市场。特别是最近几年,这种趋势逐年扩大,尤其是在春节前后,外地菜在诸暨蔬菜市场的占有率达50%以上。据调查,由于外地蔬菜数量多、来源复杂、产品质量差异大、监控管理难,在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无法对其进行执法追溯,这给诸暨蔬菜市场的蔬菜产品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

2.3蔬菜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诸暨市作为新兴中等城市,其对蔬菜基地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还远远不足,特别是新建的市级专业生产基地,由于沟渠、路、排灌设施、电力设施、大棚设施等都需投入大量基础建设资金,而蔬菜产业作为弱势产业,仅依靠农民自身力量或政府少量投入,无法顺利开展相关建设工作,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扭转目前诸暨市蔬菜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的现状。

2.4 蔬菜营销环节薄弱,产业延伸难

目前,诸暨市蔬菜营销的中介组织、龙头企业都较少,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统一调度难,导致诸暨市蔬菜产业尚未步入规范化生产、标准化分级上市、品牌化销售的发展轨道。同时,诸暨市蔬菜产业链短,全市蔬菜产业基本上处于种植阶段,约90%的蔬菜产品为鲜食消费,不仅市场容易饱和,也无法提升经济效益,而诸暨市蔬菜的产后加工和市场拓展能力均较为薄弱,产业延伸难。

3 诸暨市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3.1 建设一批蔬菜专业生产基地,提升蔬菜产业基地档次

为保障蔬菜市场供应,诸暨市应继续加快推进蔬菜专业基地建设,全市计划每年新增蔬菜专业基地面积不少于66.67 hm2。其建设方向是在保障建设基地面积的基础上,注重基地整体档次的提升,从设施配套入手,以安全卫生为核心,重抓产品质量;其建设内容也应逐步从沟、渠、路等基础生产设施的完善,向新技术和新设施的应用推广、田间档案记录、标准化生产、产品安全认证等多种措施并举的方向转变。另外,诸暨市还将发展山地蔬菜生产,拓展山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计划在马剑、东白湖、东和等山区,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利用山区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土壤无污染的生态优势和日夜温差大等气候优势,把山区的生态优势和蔬菜的效益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生产出品质优、效益好、市场俏的山地蔬菜产品,从而促进诸暨市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山区农民的增收致富。

3.2 以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强化蔬菜产业监管力度

诸暨市应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服务牢牢抓在手上。具体措施为:(1)在全市建立和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形成一张覆盖全市城乡的监管检测大网。同时,通过加大抽检力度,及时掌握蔬菜产品质量状况,监督和指导全市无公害蔬菜的生产。(2)积极加快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面实行蔬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生产管理,做好生产记录,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合理施肥、用药,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3)加强宣传和培训。依托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发放宣传资料等手段,进行大规模的无公害农产品知识宣传,提高全市居民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识。同时,结合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强化对蔬菜生产基地农户的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计划全面培训5 000人次。(4)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保证蔬菜产品源头安全。利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加强对蔬菜基地的监管,对无公害蔬菜基地抽检不达要求的实行警告,严重不达标的取消无公害蔬菜生产资格。同时,继续加大对两高农药和禁用农药的检查力度,严禁使用危及蔬菜产品安全的农业投入品。

3.3 实施科技兴菜战略,加快蔬菜产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

继续实施科技兴菜战略,加快蔬菜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和推广。具体措施为:(1)依靠科技,不断调整和优化诸暨市蔬菜品种结构,大力引进高产、优质、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的新品种。(2)继续推动蔬菜生产设施化、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专业基地反季节生产、一般基地常规生产、季节性基地补充生产的产业格局。(3)利用农民信箱、农技110、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农技培训、空中农校、科技扶贫等途径,大力宣传蔬菜生产科技知识,努力打造一批专业特色村、专业示范户。

3.4 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

要把进一步完善产业化组织形式作为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保障,从而改变农民进入市场的弱势地位,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诸暨市应大力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创办、领办、协办蔬菜家庭农场、蔬菜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将种菜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效组织起来,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产业链中,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订单生产方式,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3.5 树立精品意识,打造蔬菜产业绿色品牌

要实施品牌产品和绿色食品战略,提高蔬菜产品的科技含量,并重视和做好蔬菜保鲜工作,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统一生产、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售价,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质量过硬、占有率高的蔬菜产品品牌,彻底改变诸暨市蔬菜产品“上市无名、质量无证”的局面。另外,还要高度重视诸暨市蔬菜的品牌申报、注册和无公害蔬菜基地产品的检验认证工作,以发挥品牌效应,实现蔬菜生产利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诸暨市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我的基地我的连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
诸暨市学勉中学
诸暨市浣江小学